宋白只暗道娴娴是个乖觉的孩子,生性敏锐,然而他并没有生娴娴的气,他就是感叹,作为一个成年男子,居然在一个孩子面前,藏不住任何事情。
他也不会暗自可惜娴娴是一个女孩,或者望女成凤,这个家有他和平儿就够了。
娴娴只要每天过得开心和无忧无虑就行,并且他对娴娴从未有任何要求。
只是他一想到平儿,便突然记起娴娴那天对他提起过一件事。
正好趁娴娴在这儿,可以向她仔细询问一下。
“娴娴,你是不是跟爹爹说过,想要你哥哥跟着张成学几招能傍身的武艺。”宋白其实觉得宋娴这个建议很好,从前,宋老太爷要教他习武,他死活不肯。
毕竟他每日为了背书,念字,已经花去太多时间,再多一个习武的话,那他还忙得过来吗?
可是等他亲自下场参加了几次科举考试,他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他活该,一从考场出来,他都虚脱得走不动道,还是宋老夫人英明,专门为他雇了一顶轿子。
何况宋平明年就要下场,这身体不好好锻炼,可是很容易就吃亏。
他也不希望宋平考到一半就晕倒。
要知道这考取功名,除了自身积累够硬以外,运气也占几成。
有些考官爱出什么题目,或者侧重什么,真的太重要了,一旦错失,很可能就会后悔一辈子。
况且平儿天资不错,虽没有过目不忘之技能,但也是默看默读几遍,就能把整本书都背下来。
不像他,要挑灯夜读数遍,才有成果。
宋娴一听爹爹问起这事儿,立即肯定地点点头:“是啊!爹爹,我想让哥哥跟着张老伯习武,说不定哥哥就能长得更高,更快。不过习武这件事儿,爹爹你还是要去问问哥哥的意见,他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就罢了。”
宋娴也不想哥哥被逼着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
宋白就知道娴娴是一个通情达理之人,才三岁,就知道为自己哥哥着想,实属难得,答复道:“娴娴,你之所见,爹爹非常赞同,等你哥哥下学,我马上就去问问。”
宋娴见爹爹将这事儿,郑重的放在了心上,顿时觉得爹爹待她真好。
换做别人,定然觉得一个三岁女娃所说,全是胡言乱语。
又或者认为她太过妖孽,有所防备。
实际上,宋白和梁凡霜之所以这么粗神经,认为宋娴太过聪明并不是一件妖异之事。
全然因为她哥哥宋平自打生下来,慧敏之象就已早早突显,否则又怎有“金陵第一神童”之称。
所以对宋娴这种是见怪不怪。
相反,他们还很重视宋平和宋娴的口头表达。
换句话说,他们家的这两个孩子,没一个正常。
“爹爹,你何不跟着哥哥一起向张老伯习武。我听娘亲说,科考可难,可辛苦了,那您多学几招,是不是也能再长高,再长胖。”宋娴以为爹爹这么赞成她的想法,定然是以前吃过苦头。
倒不如趁此机会,多练练,省得以后连考几场,只能勉强支撑。
而且大夏朝的科举考期经常不定,有时候在夏天,有时候在冬天,闷在考场内,多遭罪的。
身体素质强一些,必定是能安然无恙的熬过去。
再说,科举费脑,有些考生为此生一场大病,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宋白知宋娴所言是为了她好,却也有些哭笑不得。
娴娴让他再长高这个理想,怕是不能实现了。
长胖倒还有可能。
不过他最注重修身养性,是绝不会让自己变得毫无节制,或者胡吃海塞,有损形象也。
毕竟他能考中秀才,大部分原因归于考官对他的印象不错,认为他俊美无斯,文章也没糟糕到不能给他评一个乙等的程度,再加上他又坚持不懈的考了好几次,给他一个名头又何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书锦鲤修真日常 别那么抠门 教科书式宠爱 [重生] 心尖蜜 致我最亲爱的邵先生 血铸的青春 我的老公是条蛇 豪门宠婚:少爷骗你没商量 空坟 还你两顶绿帽子[快穿] 春染绣榻 半妖与半山 玄学天师的开挂日常 科举成幼儿园园长 抢了妹妹的后位 你怎么又怂了[快穿] 主神就职者 我是女相师 深爱不及暖伤 我在总裁文里打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