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毅然夺走了周县令的心头好,小陈大感快意,从县衙大唐中走出,通过戒石坊,步出仪门,小陈想到无语地看到,县狱就在自己的右手边……
也就是说,明明距离县衙大堂不过百十米的距离,衙役们差点押着他把整个县衙都走了个遍,来了个半日游……
这特么不就是故意消遣我么。
要不是小陈我是从县衙中长大的,还真就被你们蒙骗过去了。
就在旁边,小陈就跑到刚刚关自己的牢房看一眼——不得不说,在里面在外面,心情就是不一样!
狱卒们再看到他,都有些尴尬,也知道县大老爷都拿他没办法,只能装着没看见。
小陈抓了一把盐豆鸡蛋,塞得满嘴都是,又看了一眼狱神庙里的“皋陶大法官”画像,觉得也没有刚进来时那么可畏惧了。
不都是人设嘛!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里说: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皋陶杀伐果断,着实可怕。
问题是——
这故事是苏轼胡编的啊!
嘉祐二年苏轼写这篇高考作文(应礼部试的策论)时,二十一岁。
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已经不是小陈这个时代的诗赋,而是“时务策”,大多要求考生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政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这年策论题目出自《尚书·大禹谟》(伪书)孔安国的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无非是儒家的施仁政,行王道啊之类的滥调。
但苏轼紧扣题目布局谋篇,区区六百言,似灵思忽至,风清月白,读起来有青铜之音。
主考官欧阳修一看便大为赏识,认为本文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说读此篇“不觉汗出,老夫当放此人出一头地”。
可欧阳修门下的曾巩也是同届考生,就觉得怕是曾巩作的,为了避嫌不敢定为第一,降为第二。
结果出来了,才大感惋惜。
只是苏轼文中所举尧与皋陶的对刑法的互相制约的例证,欧阳老头看那么多书,也不知其出处,待苏轼拜见问他,苏轼笑道:想当然耳!
我不就是“想当然”嘛!
可能有这回事呢……
当然啰,虽然故事是苏轼捏造出来哄骗试官的,欧阳老头因其才高,也不会真的介意。
小陈早上看到狱神庙中的皋陶时,一下子就想起这个故事,才受到启发:
关键时刻,就是要学东坡先生,会编故事啊!
“咸宜公主要出嫁”的故事被他编得虚实结合,周县令自然被糊弄过去了。
李隆基这条大腿仍然要紧紧地抱,决不能让人以为他与天子“交恶”。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书后剧情被我整崩了 土地爷:神格模拟器 外挂系统之无限 我靠反诈系统傍上了女主 我在古代办妇联竹凌沈麝月 秦风沈清婉黄雅秦云 志异道人 大唐布武 生人禁地:诡仓 从吞噬开始的变强之路 我要飞升 看着我睡长命百岁 仙君,今天捉鬼吗 武侠世界从厂花开始 都市之神明代言人 冷少来袭:老婆,太撩人 三国:开局签到克虏勃,雄霸天下 剑折 我在春秋不当王 玄幻说书人,开局震惊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