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经中,倒是经常看到“况见”,诸如“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于般若波罗蜜多尚不见无坚实可得,‘况见’有坚实可得?”,“尚不见般若波罗蜜多,‘况见’菩萨及诸如来六神通事?”
你说“眼见”,那我们觉得你肯定是和“林间士”在一个地方了;
可“况见”,到底见没见到呢?
这个词用在这里就不够“坚实可得”啊!
先撇下这句,看颈联的话,依然延续路大诗师“颈联出金句”的创作规律,“岚光当几席,秋色上衣襟”无论用什么标准,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是高妙超群的好诗句:
把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当做席子,不知不觉之前,“秋色”便爬上了你的衣襟!
岚光花影,山中秋色,简直美到让人窒息!
放现代诗,可以说是极美的朦胧诗;
放在古代,你给他打上“王维、陶渊明、孟浩然”的标签,很多人也未必能分辨得出来!
高妙如此!怎么不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在面对这样曼妙的自然风光时,难免会在心中泛起对恩师的思念!
期盼着能和他一起目睹这大好的风光,在这片姣好的月色下,放声长啸!
嗯,懂倒是都能懂,可就不知道为什么大诗师看到这样的景色,首先想的不是和某位姑娘共度秋光;抑或是与三俩朋友吟诗作对,而是想到了你“老而欲朽”的老师。
而且更让想不懂的是,想老师就想老师吧,为什么你和你老师面对这样美丽的景色,想到的竟然是嚎一嗓子……
哪还有大诗师、大诗师之上的大诗师的风范!
难道路承允大诗师的老师,是像阮籍、嵇康那样的“奔放之人”,抑或是沾染了服用五石散那样的“瘾君子”,“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只能说,路大诗师虽然奉献出精妙如神的颈联来,可是整首诗给人的感官的确很奇怪。没有像之前的诗作那样能说服众人。
除非是大诗师的世界我们望尘莫及,看不到那么高的境界。
就在众人腹诽的时候,陈成开口问:“敢问大诗师,尊师何许人也,名讳是?”
“也不好腆着脸便认为‘恩师’吧。”路承允感叹道:“这位大贤,虽然我也只面见数次,承蒙指点数篇诗文,但是受用无穷,大有‘启三十年未解’之慨叹!”
陈成心思一动:“那他老人家便是……”
“殿中侍御史,王摩诘先生。”
“啊!”在场的众人齐齐惊呼!
竟然是他!
陈成也心中了然,果然是王维老师啊!
从之前与梅英卫、窦明的谈话中,他已经知道,王维老师的岭南之行,堪称是“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文化传播之旅(王维:??)
所到之处,发掘、启迪了多少青年才俊啊!
也只有他老人家的惊世才华,才能让这些自视甚高的青年才子们,正视自己与绝顶高手的巨大差距,口呼“受用无穷”!
既然是王维老师,那么这首诗就一下子豁然开朗,很好理解了!
王维老师是继陶渊明、谢灵运之后的又一位笑傲古今的山水诗大家!
在孟夫子仙逝之后,他在大唐的“山水诗扛把子”地位更是无一人可以撼动!李白杜甫来了都没有用!
一遇到秀丽的山水风光,他老人家能不诗兴大发,感慨良多吗?
所以,当路承允大诗师在某处看到了“岚光当几席,秋色上衣襟”的惊艳风光,第一时间就是想到了这位山水大师!
多么希望他也能看到!然后留下几篇传世诗作!
路大诗师对王维老师境界的评价,早在颔联“况见林间士,俱闲物外心”中就已经可以看出了,王维老师就是张九龄说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啊!(张九龄:这首诗现在不是已经挂在你陈苌的名下了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在春秋不当王 看着我睡长命百岁 三国:开局签到克虏勃,雄霸天下 冷少来袭:老婆,太撩人 志异道人 我在古代办妇联竹凌沈麝月 武侠世界从厂花开始 剑折 我靠反诈系统傍上了女主 我要飞升 土地爷:神格模拟器 生人禁地:诡仓 大唐布武 玄幻说书人,开局震惊四座 穿书后剧情被我整崩了 都市之神明代言人 秦风沈清婉黄雅秦云 仙君,今天捉鬼吗 从吞噬开始的变强之路 外挂系统之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