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面有发言权的,自然是孟夫子。
《陪张丞相登当阳楼》、《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
他的诗作,全程记述了张丞相被贬荆州的始末,堪称《张九龄暮年纪实》。
其中的心路历程、情绪变化,也很意思。
在起初的诗作中,孟夫子对张丞相的到来欢欣鼓舞,认为不过是“三落三起”的又一次“磨砺”而已:
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
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
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
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荆门上张丞相》)
把张丞相与皇帝的矛盾以为不过是小夫妻闹矛盾,“冷却一段时间不就床头打架床尾和了嘛”!
所以你看他最后“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极其乐观,就好像张丞相刚到荆州,马上李隆基就像汉文帝召唤贾谊一样“宣室接见”“夜半虚前席”,然后张丞相又位列“三台”了。(唐代,尚书省又称中台、中书省又称西台、门下省又称东台,合称“三台”)
这时候的张丞相恐怕也跟孟浩然一样的心态。可是等来等去都没有音讯,终于知道自己是被彻底抛弃了!
所以到孟夫子离开荆州回襄阳前的最后一首诗,语气、心态一下子就大不一样:
“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
人随逝水没,波逐覆舟倾。
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
逝水、覆舟,终、没、倾、空,怎么看都不像是好词,充斥着悲观失望的情绪。
这首既像是孟夫子对张丞相仕途终结的惆怅,又像是对自己生涯尽头的挽歌,最终也一语成谶。
那个被他们想象着很快就会回来道歉、挽留、和好如初的负心人,终究只能“想像若在眼”了。
最注重风仪的张丞相能“半月不梳头”,实则是在表现他在回京无望之后,无声的抗议与悲鸣啊!
奸臣当道,混沌即将吞噬光明,即便举世皆浊,我独清——
又有什么用处!只能徒增更深一层的凄凉!
陈成语气低沉地将这首闺怨诗重新解析完毕,河中央静悄悄的,窦明甚至因为忘记给手中的长篙使力,竹筏险些顺水漂流而下。
手忙脚乱地稳住,这才没有人仰船翻。
当你重新审视这首诗得时候,如何还能向邻家女儿一样“竞相发笑”?
如果我们也同样发笑的话,那岂不成了李林甫那样曲意谄媚、狼心狗肺之徒了?
“陈郎君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豁达的境界,如此忧国忧民的胸襟,当真让我辈汗颜!”窦明长叹一声道:“窦明,甘拜下风!”
陈成真真衣襟,平静道:“*******,岂因福祸避趋之。”
这是对张丞相一生的概括,也是陈成应该奉行的准则。
()
。
看小说,630book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仙君,今天捉鬼吗 秦风沈清婉黄雅秦云 剑折 穿书后剧情被我整崩了 生人禁地:诡仓 武侠世界从厂花开始 土地爷:神格模拟器 外挂系统之无限 三国:开局签到克虏勃,雄霸天下 冷少来袭:老婆,太撩人 我在春秋不当王 都市之神明代言人 我在古代办妇联竹凌沈麝月 我靠反诈系统傍上了女主 我要飞升 从吞噬开始的变强之路 大唐布武 看着我睡长命百岁 玄幻说书人,开局震惊四座 志异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