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实验都能在虚拟实验室进行,花了几个小时,陆行舟已经制作出超导电极的固态电池。
经过测试,这种固态电池的储能增加了至少30倍。
如果将里面的固态材料替换成更合适的材料,储能还有上升空间。
并且这种充电电池充放电速度也几乎瞬间可以完成。
只要电压够大,无数电子就能冲进固态电池内,也能快速放出电子。
这取决于电极的超导通道具体有多大。
“虚拟实验室完成了技术验证,但想在现实里实现,存在太多困难了。”
陆行舟盯着手里的固态电池皱眉不已。
提取石墨烯,在石墨烯上挖孔,精确地把电子卡在石墨烯夹层中。
制作混合金属材料的负极固体。
有太多难题等待陆行舟在现实里去解决,才可能将技术实现。
现有的实验设备大部分都用不上。
陆行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列出。
首先是干冰纳米板,这个应该可以解决。
然后就是微粒镁粉,也可以解决。
最关键的应该是如何刚刚好分量,掌握“火候”。
镁粉过多,烧过头得到的就不是石墨烯,而是碳。
干冰肯定是有多余的,只是恰好烧出了石墨烯,剩下的干冰其实消散了。
所以镁粉的配比,其实就是关键技术。
没有掌握配比慢慢试验,不知道要多少次才可能成功一次,也许永远都无法成功。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陆行舟都在想办法解决干冰纳米板的问题。
肯定无法像实验室中那样做1平方米那么大的干冰了。
为了方便实验,陆行舟只做出了1平方厘米的小板子。
利用两块金属压在一起,从外表看,基本完全贴合,没有任何缝隙。
肉眼已经看不到那么小的间距了。
然后将板子放在零下78度以上的环境下,让二氧化碳形成干冰。
这个过程要把陆行舟折磨疯了,因为每次要么是干冰根本没有进入金属夹层中。
要么就冻结在一起,无法分离。
经过无数次实验,还是没能成功,陆行舟不得不放弃一开始就获得0.3纳米左右的干冰,而是制作更厚的干冰。
最终到了几微米,距离目标相差几十倍时,终于获得干冰薄片。
接下来的实验同样让人头疼。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特利迦奥特曼:始祖狂潮 犹见海棠胭脂色 镇村人 警告SSS级怪物来袭 模拟修仙:直接拉满仙缘 英雄联盟之巅峰之上 周阳 港综新一代枭雄 星之游 修仙的人 我是末世蛮王 农家医女:猎户夫君有点野 女配她是cp粉 我在诸天世界无限模拟 皎皎河汉女 清穿之想当太妃 我在全息游戏里养萌宠 修真,从命案现场开始 综武:猫猫开局带回北冥神功 我总出现在命案现场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