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 > 挑战 新课程的主体期待(第3页)

挑战 新课程的主体期待(第3页)

(三)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师资因素往往成为左右课程改革的关键。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提出改革课程必须具备两大要项:一是终身学习的实施及推行;二是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也表明,任何课程都必须包括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提高课程意识、增强课程素养和培养课程开发、实施能力的保障。

1、课程意识的培养

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有利于加深对课程概念的认识和课程观念的转变,从而帮助他们超越仅把课程看作学习资料或学科的认识,有意识地将师生经验融入课程,同时认识到教师不是课程开发的“局外人”,而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是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

课程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程的解释与实施。因此,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2、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加强课程的综合化以及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经验的联系。教师必须提高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并应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选择资源、组织活动及参与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都应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探索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准。

3、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

过去,教师是远离课程开发的,教师只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理念赋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管理课程的权力,尤其在校本课程方面,教师理应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课程意识,转变课程理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

4、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的更新与重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调查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从事教学的技术层面(语言表达、教学基本技能等)对自己有信心,但在理论层面(教育理论、知识结构等)尚有欠缺,尤其在现代信息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冲击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如外语能力差、不适应现代教学手段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推进教师专业理论素养的更新与重构,否则,这势必成为制约课程改革进程的“瓶颈”。

三、新课程对管理者的新期待

新课程管理者严格说来也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更重要的组成部分。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完善学校相关制度,改变管理方式,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责无旁贷,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这里着重谈谈新课程对管理者的新期待。

新课程对管理者的新期待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管理行为,完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课程改革文化氛围。其中建立相关制度是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保障。这里根据笔者的理解,着重谈谈学校制度建设问题。

1、依法严格执行国家课程

过去有个要求叫“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就是学校不能考什么就开设什么课程,而是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开设课程,并保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课时。这个要求现在仍然适用,我们称之为依法实施新课程。此外,还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来实施,比如要转变教学方式等。

2、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训制度

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和培训,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和教师进修学校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网络。

为完善研训制度,一要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研训机构和组织,校长要积极主动地带头参与教学研究,并成立学科组、年级组、课题组、项目组等组织,为开展校本研训提供组织保障;二要建立一整套教学研训规章制度,使教学研训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为教师开展常规化的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提供保障和激励机制,如教师参加培训制度、常规教学研究制度、研训活动经费保障制度、外出参加研训活动制度、教学开放周制度、优质课评比制度、教研活动工作量制度、课题研究评价制度、成果认定和奖励制度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于课程改革的成败,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因此,关于教师管理问题,我们在此作进一步阐述:

(1)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以及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

其次,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班主任联席会、家长联席会、学生代表会等,让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要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行为改变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必须做到:

第一,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订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纳入考评的范围。

第二,考评的组织实施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第三,考评结果的使用要防止片面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3、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为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努力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同初级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4、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霸道兵王在都市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  护理心理学  复仇冷公主,要定你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500个侦探推理游戏  我的爱东方不败:爱上女魔头  老年护理学  贵族学院:腹黑少男少女  别说你懂小孩子:我们该怎样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最新修正版)含司法解释一、二、三  终极护花高手  丑小鸭的大牌男友  无限不现实  爱与恨的源泉之霹雳MIT同人文  王牌修真者  口腔正畸学  全科医学概论  儿科学  且拾起一池落花:一位心理学家的感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