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刘瑞明文史述林 > 百例不争辨确义(第2页)

百例不争辨确义(第2页)

《合同文字》二折《呆骨朵》:“不争将先父母思量?又怕俺这老爷娘议论。”首句是反问,张相未曾注意,当作直接叙述,所以把“不该吗?”误当成“如果”。

《灰阑记》四折《得胜令》后白:“不争为这孩儿,两家硬夺,中间必有损伤。”

《灰阑记》四折《挂玉钩》:“不争俺两硬相夺,使孩儿损骨伤肌。”两例都言不该硬抢。

《霍光鬼谏》三折《滚绣球》:“不争您剖棺槨,戮尸首,这一纸独角赦书把老臣搭救,我便一似护身符,怀内牢收。不争剖开亡父新丘冢,不交人唾骂微臣业骨头,勋业都休?”张相言:如果缓言(即推开一层说),“不争”是如果义;要作急言(即说得直接真切一点),词义便是“当真”,此及以下各例便是当真义。即前句言:当真要剖棺戮尸的话,我却预有赦书。后句言:当真被戮尸,岂不受人唾骂。其实张相释句不精当。前句应言:您不会剖我棺的,因您已发给赦书。“不该”在此指称不可能。后句重言:我不应被剖棺受指斥。同一个词的词义是固定的,岂有急言、缓言的不同词义。

《介子推》一折《天下乐》:“不争宫殿上太极宫,不争台修成云月台,臣子怕引得祸从天上来。”言不该把宫殿台观奢修得高及云天。以及下三例都是“不该a,(如a)则b合”的叙。

《西厢记》四本二折《络丝娘》:“不争共张解元参辰卯酉,便是与崔相国出乖露丑。”

同上五本一折《金菊花》:“不争你寄得书来,又与我添些儿证侯。”

《杀狗劝夫》二折《隔尾》白:“不争我开门去,教嫂嫂入来。这礼上又不是了,教俺哥哥知道,又是打。”

《错立身》第十二出《驻云飞》曲四:“不争你要来我家,我孩儿要招个做杂剧的。”其人是权门子弟,与贱业的演员不门当户对,所以劝他不该来入赘。张相释言:“当真你要来我家,则我们所需要者,乃能做杂剧之人也。”显然句意迁曲不畅。

张相又言:不争,犹云不打紧,不论也。此专用于开合呼应之文字,凡作开合呼应口气者每先用“不争”二字以为撇去一层地步。以下都是所谓此义的举例。

《马陵道》二折《滚绣球》后白:“我死不紧,只可惜腹中有卷六甲天书,不曾传授与人。”而第三折此意又作“我死不争”,这就是那样释义的根据。我们且打个比方。黄铁矿、赤铁矿等都可炼铁,但不等于成份、结构、用途完全一样。争、紧、论,三字不同,因而不争、不紧、不论,三个词组的意思本不全同。这应是不言而喻的,至于在具体语句中或可相通,但仍非同义词。“我死不争”即我于死不争竞,也可表述为不计较、不打紧、不论之类。这个意义的例句甚少,释者误说的占大多数。此“不争”位在动词“死”之后,与位在句首的大为不同。

《西厢记》二本一折:“你出去与贼汉说,夫人本待便教小姐出来献与将军,奈有孝服在身,不争鸣锣击鼓。惊死小姐,可惜了!……不争便送来,一来父服在身,二来于将军不利。”前处仍言不应鸣锣击鼓,后处仍言不能就送来。张相释前者为当真,后者为不打紧。但只可说送来不打紧,却不宜说不打紧送来。也就是说“不紧”之释虽与句子事理相通,但措句不顺就证明必非词义。

《黄梁梦》三折:“我死不争,可怜见这一双儿女。”此与例同。

《诌梅香》一折《么篇》:“不争向琴操中单诉着飘零,可不道窗儿外更有个孤另。”

艮:你不该只知自己伤情。张相仍将语序颠倒而释:单你一个人诉飘零不打紧,无如连累了窗外更有孤零之人。显然不吻合原意。

《抱妆盒》三折《雁儿落》:“不争我打断他口内词?只教他说不得心间事。”即:不该打断他吐真情的供词吗?张相释言:意言打断他口内词,倒犹其次,要紧的只是使他说不出心间事。其实二者是同一的。张相为强释不论云云的抛开一层,便把一回事说成分轻重的两回事了。原意是说:为使她不能说出真情不得不打死她。如张相所释,却成为:为了她不要说真情,就不考虑打断她的话。

《鲁斋郎》二折《感皇恩》曲后白:“不争我到这里来了,抛下家中一双儿女,着谁人照管?”言不该到此而抛下儿女。二者是同一的,被误解成:我到这里的一层姑且不论。下接《采茶歌》:“撇下了亲夫主不须提,单是这小业种好孤凄。”本是把不得不撇下的丈夫和儿女作比较,才强调儿女一层。张相不虑于此,仅就句式用词而误作同向比较,仍误。因为,即以“不论”叙句,仍是不考虑丈夫,而必须考虑抛下儿女而不该到此。而说不考虑该不该到此,正是把大前提说错了。

《气英布》一折《赚然》不争我服事重瞳没个结果,赤紧的做媳妇先恶了公婆,怎存活?”是后悔服务于项羽不该没有好结果,就像当媳妇先得罪了婆婆。张相言:臣节不忠这一层且不论,但业已做到媳妇恶了公婆,只有死路一条。显然肢截而曲繁原本简明之意。

《范张鸡黍》三折《村里迓鼓》:“不争你在黄泉埋没,却教我在红尘奔走。”言不该你死而我活。“却”字相关联的是你死我活的对比,这一整体隶属于不该意下。又被误说成却字与“不争”呼应,即成为你死没有关系,便与求同生死的原意相背。

《风云会》二折《菩萨梁州》:“不争这老鸦占了凤凰巢,却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言:我不该受禅当皇帝,不是有俗语“君子不夺人之好”的话吗。所引俗语也就是言不该的原因。既然引来讲理,岂有反而说“且不论”的呢?

《雁门关》二折:“不争小人一个受苦,上辈古人多有受窘的哩。”释言:我个人之受苦且不论,就是古人受苦的亦正多也。然而,如此意思却与原句并不符合。原句同“多有”对言的宜是“不仅”义。此“不争”当是“不仅”的讹误。

《倩女离魂》楔子《么篇》:“不争你左使着一片黑心肠。你不拘箝我可倒不想,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你不该错使黑心,这是自成一句。张相说:言不论你怎样凶,但你越是间阻那人,我越是思量。按,这显然不是一个妥当的转折复句。

《荐福碑》三折《粉蝶儿》:“哥也!不争你日转千阶,我便是第三番又劫着个空寨。”例句要一意读到底:不该你高升我命苦。张相释为“莫说”,即句言:莫说你高升,我便希望落空了。但这类句式本应是:莫说你a,我也a了。二者是同向的对比。然而例中却是反相对比。于是张相便加字解释:莫说如你之得意,我已落空。可见捉襟见肘的不妥。

《忍字记》四折《煞尾》:“不争俺这一回还了俗,却原来倒做了佛。”句宜互文理解:我原来就是佛,本不该思凡还俗人间。我出家本不该再还俗,还俗后又经点化而返本朝元。张相释为:莫说还俗,倒反成了佛。实在是把原句点金成石,索然无蕴含之意了。张相之后,一些辞书承用所释的词义而略有补例,也有新增释义而仍不确的。不确的原因仍在于只从通句意作根据而不当。下面即对前三义的新例及所增之义继作全面的辨析否定。

先叙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之例。

《东墙记》二折《么篇》:“不争你走透消息,泄漏风声,误了前程。”仍应言不该。

《水浒传》第53回:“不争没了这个人,回去教小可难见兄长宋公明之面。”罗真人说要杀李逮,戴宗讲情,言不能杀他。是合叙句。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利物是小事,不争与他赌胜,一下子输了,枉送了日前之名。”因利物是小事,即不该赌胜。以上三例都被释为假使义。

《金瓶梅》第87回:“不争被周忠说这两句话,有分教:这妇人从前作过事,今朝没兴一齐来。”当是不该说这两句话。被误释为只因。其实却是“不该a,(如a)即b”的合叙,而又把“如”换成“因”的殊途同归。

《古今小说》卷一:“天色晚了,大娘请自在。不争这一夜儿,明日却来领罢。”按此是“不争”的常义,即不争执、不差。被释为不打紧,便语序不妥。

陆澹安《戏曲词语汇释》补有“不但”一义,用张相释为“姑且不论”义的例。自应承认这样是可以粗通句意的,但张相所释也可通,却不能说同一句话中的同一个词同时有三种(包括笔者所释的不该义)不同的词义。“不但”虽可通,却也不是确义。

继后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不争:副词。用于句首,与若是意同;用于句尾,为不打紧之意。”即承用张相的二义。应指出的是,朱书不承认“只因”一义,而且避用张相的这类例句,显然回避矛盾。以下是为“若是”义所补二例。

《燕青博鱼》一折《归塞北》曲后燕二白:“且住!我才医好了的眼,不争你拜下去,这血脉往上行,就也无效了。”应言不能下拜。

《昊天塔》二折《斗鹌鹑》曲后小军白:“适才元帅赏了我酒十瓶,羊肉二十斤,不争你劈了我这头,教我怎么吃?”你不能劈了我头,劈了头怎么吃这些酒肉呢?

继释的又有龚潜庵《宋元语言词典》,例及释义如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丑丫头变身校花  中医学  风水密码  妖妃,逮住  豪门换换爱:傲娇男攻略  发展成本与区域经济金融研究  孩子的未来,最有价值的投资:淘气鬼也能上清华  名门贵妻:误惹亿万继承人  倾世神女之狂逆九天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  不死武帝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湖泊  不是公主的公主  国际视野中的资优教育  世博让企业更辉煌——上海世博赞助企业10大经典案例  经济法  和天使一起成长  我和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神秘帝少:追爱赌神邪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