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马化腾的腾讯帝国 > 第2部分(第2页)

第2部分(第2页)

马化腾会不会生气,这是个伪命题,人总有七情六欲,生气总是难免的。但在很多前腾讯员工以及腾讯内部的员工看来,他们的(前)老板是一个几乎从来不生气的人。说是几乎,还是有例外。其中的一次是腾讯拍拍与淘宝网对决,两边相互挖人,可能淘宝挖得更狠一些,让腾讯拍拍有些被动。当时马化腾和时任淘宝总经理的孙彤宇通了一个电话,希望就相互挖人事件达成一致谅解。据目击人叙述,或许是孙彤宇不愿意就挖腾讯人的行为作出收手的承诺,甚至发出挑衅的言论,马化腾一下子被激怒了,电话里就和孙彤宇抢了几句,大致意思是你要继续挖拍拍的人的话,我也反过来挖你们淘宝的人。等扔下电话,马化腾还有些不消气,嘴里还骂着孙是个什么东西之类的话。这个段子被多人转述,想来是温和、很少生气的马化腾的这段反常表现给他们的印象太深刻了。

腾讯北京地区的某高层工作人员曾经写过一篇博客文章,在这篇博客文章里,提到创业时期腾讯几个创始人之间也相互争吵,马化腾也不乏尖酸刻薄的言论。笔者曾就此向包括曾李青在内的数名创业*求证,得到的结论是:马化腾还是很会克制自己的,几个人相互之间吵归吵,但多数时候都是马化腾在起协调作用。从性格上来说,马化腾是偏温和的。

与其他的互联网大佬相比,马化腾就是一个另类。他基本不主动做杂志的封面人物,更不用说上娱乐节目或者做主持了;有关他的个人采访基本没有,关于他的故事更多的是据说和传言,很少能得到确认的;他和他领导的公司也基本上没有引领行业潮流发展的新趋势、新动作和新产品,腾讯本身在产品创新层面其实有很多建树,但由于不对外宣扬,常常被扣上“抄袭大王”的称号,其实则不然。

成名之后,马化腾依旧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即便接受采访,也更多是公司行为,诸如最开始的QQ与美国ICQ的关系,之后的域名风波和换标,再后来是QQ换标……上市之后因为公司股价的需要,马化腾的曝光率高了一些,但更多是例行公事而已,缺乏真正主动的出位性言论和举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马化腾并不在江湖中。他直接过问和统领着让所有人羡慕的用户群和自己的自由王国,你可以抱怨、羡慕或者妒忌他,但这确是事实。

马化腾其实也有高调的地方,比如进军门户的举动。在过去六七年中,王雷雷、丁磊、周鸿祎、马化腾、杨元庆都尝试过同一件事情……都想在门户格局中取得一席之地,将流量领先的新浪和搜狐取而代之。Tom在线沿袭李嘉诚旗下Tom集团做大媒体集团的思路,王雷雷在2002年大举投入、发狠要进“门户前三”。备感Tom紧逼压力的网易也一直没有放弃赶超新浪、搜狐的努力,为此丁磊先后换了四任总编辑。2003年底开始,前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祎声称,要为“全球第一门户”在中国夺回“应有的位置”。腾讯则几乎在同时推出,马化腾说得很明白:“我们会进入门户前三,前三中有一家会是新浪,另一家我不知道是谁。”而比这还早三年,联想和美国在线成立合资公司,为把烧成“中国版美国在线”准备了1亿美元资金。

他们都是中国互联网甚至IT界最厉害的角色,不过最后只有一个人成功了,这个人就是马化腾。特别是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期间,腾讯的网站依靠实时弹窗抢速度和交互,取得很大的突破。 。 想看书来

沉静型领导(2)

相对这些高调出场的群体来说,马化腾是个另类,他从不发脾气,为人儒雅,但每一步都有计划。腾讯有集体管理的传统,亲情、友情多于上下级、铁的纪律这些东西。女员工喜欢叫老板“小马哥”,男员工多叫他英文名Pony,是“小马驹”的意思。

曾李青和本书作者之一林军回忆起腾讯进军门户的举动,开董事会时除马化腾之外其他人都反对,理由是太多人失败了,有风险,而且腾讯本身也缺乏人才储备和相关传统。马化腾说服各位董事和总经理办公室成员的理由很简单:腾讯的核心价值是用户,腾讯必须做一个用户黏性超强的平台,把这些用户尽可能黏住,产生相互关联,因此必须上门户。曾李青在听完马化腾的这段阐述后用了“很震惊”这样的词汇,这位最早的腾讯创业*兼首席运营官在那一瞬间读到了马化腾身上的霸气和野心……称霸天下之气和勃勃的野心。于是,曾李青投了赞成票,最后全票同意上门户。

而上马拍拍(腾讯的在线拍卖网站)的故事也几乎如出一辙。最开始腾讯有一个企业级即时通信的部门,不过做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部门很尴尬,比如他们到一些地产公司和银行去谈合作事宜,发现这些公司的用户都在用QQ,他们内部沟通本身就是在用QQ沟通,不需要什么企业级的即时通信来推动。因此,马化腾和负责运营的曾李青决定停掉这个部门,去做新的项目。当时战略发展规划部门提交了两个方案,方案之一是人才招聘,方案之二是在线拍卖市场。当时战略发展规划部门给的报告是这么建议的:如果进军人才招聘市场,投入不大,回报很稳定,但市场空间可见;如果进军在线拍卖市场,必须要有大的投入,做长期消耗战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市场。本书作者之一的林军曾经询问过起草这份报告的作者、时任腾讯战略发展规划部总经理的王远,他回忆当时其实是建议上人才招聘的。不过,两位老板给出的一致意见是上在线拍卖市场,也就是后来的拍拍。马化腾和曾李青给出的共同理由是:虽然在线拍卖市场意味着腾讯每年要投入数以亿元计的资金,但能增加QQ用户的黏度,能更好地产生用户之间的相互关联,所以做拍拍。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马化腾内心是很高调的。他不满足于庞大的QQ用户群带来的无线收入,不沉醉于虚拟交易服务带来的创新性收入,不沉迷于休闲游戏市场的绝对老大和在大中型游戏市场的攻城略地,也不担心在门户和在线拍卖方面给其在行业树立更多的对手。他内心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建立起属于他自己能掌握、能操控的QQ帝国。

这样的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通过QQ找到另一半

马化腾是个网虫。QQ一路杀过来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靠用户的不断认可和帮抬,因此,马化腾本人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即便今天成为腾讯的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也都要每天上一个小时的网,用自己公司的产品检验用户的反馈。

由于成天泡在网上,平时的马化腾不喜欢也不善于和人交流。中学时青梅竹马的恋人因为种种的阴差阳错而没能走在一起,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腾讯上下不少人都存在这样一个担心,那就是担心马化腾娶不到媳妇。但后来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马化腾本人是通过QQ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的,关于这个故事的版本有很多。

版本之一是,腾讯上市前马化腾向投资者做路演,需要演示怎么在QQ上添加用户,于是马化腾打开他的QQ(不是10001这个官方号,而是另外一个用来对外交流的号码),这时候有个人表示要求加进来,马化腾的QQ本来是不开放的,不对外加人,但这次为了演示,把这个功能开放,于是才有了这次偶遇。三个月后,马化腾见到了这个生在西北、在北京工作的女网友。再后面的故事是,这个女网友嫁给了马化腾,后来他们有了两个孩子。

版本之二是,在腾讯某次内部会议上,腾讯联合首席执行官刘炽平鼓励马化腾讲的:一次,一名腾讯香港员工来深圳进行交流工作,这位员工不会用QQ,马化腾就给这名香港同事演示怎么用QQ加人,于是他就登录QQ号(不是10001这个号),开放添加好友的限制,让其他人可以加自己。很快,就有人加马化腾,这个网友最后成了马化腾的妻子。

纵观下来,这两个版本主线相同,都是马化腾给人做演示时被动加的,都是网上认识、网下交往最终走到一起的。

不论哪个版本,对于腾讯这样的公司来说,创始人因为自己的产品而喜结姻缘的故事已足够劲爆,不论对媒体还是腾讯的用户拓展来说都是个很好的题材。但腾讯并没有拿这个故事来推广自己的产品,这应与马化腾本人的性格有关。

马化腾的婚礼是在深圳华侨城的威尼斯皇冠假日酒店举办的,当时马化腾把整个威尼斯酒店都包了下来,但基本上没请什么外人,都是男女双方的家属和亲友,腾讯内部也只是部分老员工收到了婚礼的请柬。那天端坐主座的除了男女双方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彼时雨如霖  拱出银行的小猪  仙侠:一人,一龟,一家族  YOU-身体使用手册  芍药客栈  三生不幸爱上你  生还者  美元的诡计  这些心态是必需的  敬业就是硬道理  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军企业  若你不弃,此生不离  鹿门歌  圈单  我的世界分你一半  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  狼行成双  左公关右广告  沉浮史玉柱  完美大小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