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看到的一些资料,我认为9的野心比8大,富可敌国,又是皇家血脉,进一步想要掌握国家权柄,可惜自己政治才能和人望都是平平,只能依附着8。8和9这两联盟马车,8是旗帜是标杆,可9对缰绳有很大的掌控权。设想万一8夺嫡成功,9会怎么样?不但以大功臣自居,只怕还要玩弄类似摄政的权柄。想来,这一点,8也不是不明白的。8被推出来,触怒了康熙,躲在幕后的9有惊无险。倒是作为兄弟的4看得比较清楚,即位后先抬8压9。
对8的看法,很多时候牵扯到对良妃的看法。拥4恶8者,援引4的一些说辞,认为良妃不是什么好人,很有野心,几乎是8的恶源。这笔墨官司,4能不能作重要证人是个问题。康熙对女人的品味如何,与良妃之间发生过什么,是另外的问题。没有精力也没有条件去史料里翻找蛛丝马迹,仅凭感觉,我相信她是美丽的,优秀的,聪慧的,忧郁的,不幸的,值得同情的。几百年前的一个看似荣幸实则不幸的悲剧女子,与其往她的名号上再泼一勺脏水,我情愿相信她的美好,情愿相信8有一个好母亲。
缺乏父爱的童年,良妃对于8情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使难得亲近,母子俩的心却很亲近,因为他们只拥有彼此。在我的想象里,母亲的不幸,自己的不幸,使得8对皇宫对权势对女人都存在顺势和叛逆的两面。
一方面,他切实地生活在势利的皇宫里,勾心斗角,攀高踩低,时时发生。作为被忽视被欺凌的一方,他非常清楚有权势有地位能做什么,对“力量”十分敏感,迫切地追求“翻身”的一天。他要证明自己,引起康熙的注意,往上爬,改善自己和母亲的处境,给欺压他的人一点颜色。他柔顺忍耐,遵守适应现有的框框条条,察言观色,尽量地不冒犯什么人,小心地投其所好。因为父亲的不在意,养母的不上心,生母的无能力,8的童年想必在地位低下的奴仆手上吃了不少闷亏。他了解每一个阶层的人的力量和作用。所以,他不但对上位的有权势的笑脸相迎,对地位比他低的也是和颜悦色,曲意周全。童年就经历了太多冷眼和磨难,承受能力也比较强,有些事是不甚在意,有些委屈也能够忍耐。喜怒不形于色,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这些一部分是天生的温和,一部分是后天从经历中不知不觉磨练出来的生存之道处世之道,说不上是好是坏。哪个人不想过的顺心点呢?康熙和雍正都是在人际关系上没受过什么委屈没吃过多少苦头的,自诩正确自以为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指责他虚伪狡诈的,不奇怪。
另一方面,他们母子二人天赋能力都是着皇宫里出类拔萃的,下意识地,8认为他和母亲是被错待了的,对皇宫对皇家的种种制度甚至人都怀有反感。美丽温婉的母亲不得不在那些丑陋的愚蠢的傲慢的女人面前忍气吞声,天资过人的他不得不屈居与无才无德的兄弟之下,一切都是这个制度这个皇宫的错!潜意识里的抗拒,在配偶和建立自己的小家时反映了出来。厌恶皇宫里的“端庄”的规矩的虚伪的死气沉沉的女人,他会爱会选张扬的鲜活的女性。就少得可怜的一些资料,我怎么觉得8对妻子的那些“不守为妇之道”不是怕不是无奈,而是一种欣赏和纵容?还是那句话,知道珍稀,所以珍惜。
幼小时没有得到父爱,没有父亲的保护,满眼看的都是父亲的女人们明争暗斗,自己和母亲就是这畸形家庭里最可怜的受害者。他不希望类似的事情和惨剧在自己的家庭里发生,他想keepitsimple,他渴望正常的快乐的家庭生活,想把自己渴望却无法得到的父爱尽数给自己的孩子。不用太多,只要他们相爱。童年家庭不完全的人,要么很难适应家庭生活导致自己的婚姻家庭不幸,要么会在成家后特别依赖重视自己的妻子孩子。从8的表现,把他归到后面一种,很多疑问迎刃而解。
历史上的八福晋,其勇气颇有可欣赏的地方,其智慧却颇有可怀疑的地方,觉得她的EQ也不太高,有些时候,根本是在给8惹乱子添麻烦。有些话就不能在舌头上打个转,换个说法或者吞进肚子里去?人两夫妻的事,轮不到外人插嘴,可因为怜惜同情8,想到8的“忍”,就不由得看不惯她的“直”,动了心思想给8一个更完美更体贴的女人,这就有了这个文。结果呢,楚言到底是给8带去安慰还是伤害,死忠8党大概看法与我不同。
虽然同情8,也没想把他非往完美情人里写。在我的想法里,8对楚言的爱并不像有些读者看来那么纯粹无私。8自己对楚言承认过一开始关心她,完全为了佟家,也承认开始注意她是因为宝珠。穿越过去的楚言很快引起8的兴趣,楚言轻而易举地得到康熙的好感,8的兴趣就更浓了。他心思细腻,用“小恩小惠”织起一张轻柔细密的情网,是想狩猎的,却在观察和琢磨中,不知不觉用心投入,直到用情至深。
有一种人不喜欢正面冲突,不会吵架,除非被逼急或者捅到他的要穴,遇到僵局纠纷一般都是退让的那一方。也不大肯冒险,很少冲动行事,遇到重要的事总要调研一番,尽量周密地计划,三思而后行。我觉得,8就属于这种人。早年的经历逼得他谨慎小心,而他自己似乎并不是太喜欢这样的自己,下意识里,他渴望更阳光更痛快的人生,羡慕性格明快开朗的人。(据说人总是向往自己不具备的东西。)所以,他被宝珠吸引,隐隐地愿意亲近4(当然是在你死我活的斗争开始之前),又爱上楚言。这三个人都是强势“厉害”形的,遇上他们,8“吃亏忍让”的时候多,显得“懦弱”,柔而韧,但内心最坚强最坚定的也是他。
相互表白之后,虽然楚言定下约法三章,8并不像表面上看来那样一味遵守,没有作为。他很了解皇宫和京城上层社会的规则及潜规则,加上温柔谨慎,他采取不会对楚言造成伤害的办法,先试探佟家的反应。在佟家的势力范围,8几次没什么顾忌地表示对楚言的在意和爱护。“连载”时,有的读者都惊呼“这下被人发现了”。先是一个叔叔“带”楚言去和8幽会,后由着8在佟府找到陪伴她。给这对恋人提供一些便利,却又什么也不说,什么表示也没有,一点谣言也没有,就好像8那么关心楚言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事实上,佟家的不表态是最重要的态度。
楚言是佟家的女儿。她的婚姻和命运捏在康熙手里,可康熙却不能完全不考虑佟家的态度和意见。
楚言嫁13是佟家乐见的,不仅仅因为两人更般配或者嫡福晋的地位。13没有野心,受皇帝老爹的宠爱,与众兄弟都很和睦,不依附哪一股势力,也都不结怨,学问好能力强。可以预见的未来(以当时的情况),不论兄弟中哪一个登基,13都将是重臣。楚言嫁13对佟家和她自己都是最保险的选择。
佟家与8走得很近,在政治上更是他的重要助力和倚仗。8出头,佟家的好处不用说,加上楚言那一份也再多不了多少。楚言嫁8,就不得不屈居宝珠之下,让已经衰弱了的安亲王那一系的势力压“佟半朝”一头,佟家当然不大舒坦。再说,4是佟皇后养子,13是法海的学生,8与佟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佟家拥戴8可以说得理直气壮,为国忠心公心。若是8成了佟家的女婿,落在别人眼里,成了“想再弄出一个佟皇后”,反而束手束脚。万一8失败了,楚言更就是陪葬品,扯着佟家都得搭进去。
嫁给13,地位高,称呼响,保险。8成功,为着康熙为着佟家为着13的能力也会重用13,就算8对楚言余情未了,也不是什么坏事。8失败,新皇也会重用13,楚言等于佟家的一根保险丝。
明明十分反对,除了老太太闲谈中一句隐隐约约的提点,一字不提,这才是佟家大老们高明的地方。一旦说出来,摆到明面上,就没了回旋的余地,8的面子楚言的名誉,不成不好看。康熙和佟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几个明白人也跟着睁只眼闭只眼,都用拖的。
以8的精细,不会不明白佟家的想法,不会不明白其中的厉害,捅破这层窗户纸,也许可以得到楚言,也许会毁了她也毁了自己。就算娶到楚言,也毁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加上宝珠这个不稳定因素,安定团结的家庭局面是不用指望了。9说的那些娶楚言的好处,8知道,更知道“强娶”的坏处。明白了他与“佟楚言”无缘,不再计较得失,爱情更纯粹起来。察觉她想要摆脱这个身份,8有了一分希望,如果她不再是“佟楚言”,康熙佟家和他那些兄弟都不可能再阻碍他们。
不少人质疑若兰那段,认为8太残忍。请不要忽视8那句话:“去阎罗殿告状,别忘了,害你的人是我,和别的人一点关系没有。”如今的人都是接受无神论长大的,不敬更不怕鬼神,所以对这句话没感觉。可8那个时代的人,还是很在意这些,相信因果报应,相信死后来生的。sex后,8再三不肯放手,楚言一句“我们赌天命”就摆平了,实在因为“天命”这种字眼对8这些人有着难以抗拒的力量。
若兰的存在使得8有了可行的计划。即使是他买下来的,到底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这种事按旧时说法“损阴德遭天遣”,可对楚言的爱和帮助她的愿望压倒了这一切,希望着他们能有在一起的一天,他情愿承担报应,担心的却是连累她。在我看来,楚言永远听不见的那句话恰恰最深刻地反应了8的深情。
在他走开的刹那,若兰在他眼中就是个死人,剩下的问题不过是让这个事物保鲜。拒绝了9找来的替身,想起若兰的存在,断然决定“处理”掉,8的心中是否有难为人知的活动?通过段里的眼睛写了若兰在外形上的相像,通过若兰的回忆写了性格相似的地方。8拒绝9的好意,是因为那两个女子不象,还是不让自己身边有个“替身”?
8当初大概也没想到好好一个计划拖了几年,最终还流产了。“放生”基本上是不可行的。先不说可能的危险麻烦,若兰是无法自己生存下去的。放生使施者感觉自己的慈悲,对受者也许更加残忍。
虽然深爱,8也曾两次对楚言残忍。一次涉及良妃,可以说担忧母亲。另一次涉及13,8一方面理解她的不得已,另一方面产生怨恨,真正的原因是那件事有一次让他体会到自己在皇宫里的渺小无力,带了一点迁怒。想表达的是,皇宫带给8深深的创伤,是8走不出的阴影,楚言的爱固然有很大的影响力,一旦触及这一点,就显得无力而且脆弱。
历史上的8始终没有走出紫禁城,文中的8仍想一搏,不肯走出去,因而,8和楚言终究错过。
三百年间,小说野史里,4都是以暴虐残忍工于心计的形象出现,却在二十一世纪初成为众多女子的最爱,大众情人,二月河固然功不可没,也因为三十年前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第一次为4打下群众基础。在4的身上,我看见很多独生子女的特征。
老爹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十多个女儿,就是生母膝下也还有个14,可童年的4就是康熙和佟皇后的“独生子”。康熙为了安慰无出的佟妃,把4交给她抚养。佟妃养4,虽然不会管吃管喝管睡管撒地当老妈子,几乎可以肯定4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比其他皇子都多。佟妃是后宫实际的一把手,又是康熙的至亲,皇太后太后也要给几分面子,太子也要表示几分尊敬。连带地,4的日子也过得顺风顺水,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那些个兄弟,除了称呼上礼节上是兄弟,感觉上跟住一个大院的亲戚邻居也没什么不同。
4的喜怒不定,一方面是天性的几分率直,更是因为没有必要隐藏自己的情绪。由佟妃罩着的日子里,4一点危机感也没有。他不去惹别人是他教养好,谁敢惹他?有几个人面前,他用得着收敛着?那时,4和8碰上,8只能低头哈腰陪着小心,4一定是昂首挺胸,给个眼角就算赏面子。
喜怒不定也说明4是个内心丰富感情细腻敏感内向的孩子。高兴的时候,也许一些小事触碰了他的底线,就会令他不快,不痛快的时候,又会从哪里找到点喜悦,自己快活起来。也许是天性也许是皇家的教养,他一般不会把这些体会说出来(至少没同康熙说),结果,就留给别人莫名其妙难以捉摸的印象。
幸福的童年使得4非常自我,自尊骄傲,自以为是。如果生活这么继续,4不大可能成为后来的雍正。pre-teen时,佟妃死了,4的人生发生巨大转折。
康熙自己沉浸在失偶的悲痛中,忘记了痛失慈母的4,也许在他看来,4有生母照顾,没什么可担心的。中国人爱说“血浓于水”,把血缘的联系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实,对于小孩,通过分分秒秒的接触亲爱培养起来的bonding才是最重要。4从小由佟妃抚养,对于他,母亲就是佟妃,生母却是陌生的。德妃当时还有一个小baby要照顾,也没法在4身上放很多精力。德妃与康熙的关系应该也没有佟妃那么亲密,回到德妃身边,4与父亲接触的机会也少了。结果,4的丧母之痛无人慰抚,又在同时“失去”了父亲,原来对生母抱有的一点幻想也破灭了,还要接受地位的改变,从皇贵妃的独子变成普通妃子的儿子之一,敏感的小孩子感受到的打击难以言状。偏偏,有关的大人还都不觉得什么,以为他不过是换了一个监护人而已。小孩一方面委屈,另一方面自己也觉得无法启齿,只要咬着牙若无其事。还没从这次打击中挣扎着走出来,小孩结婚了,在众人的期待中挑起为夫为父的担子。差不多是从童年直接给丢进了中年。
在众兄弟中,论天赋,4应该不算出众,性情也不讨喜,虽然先前因为养母的缘故在康熙面前出现的机会较多,却并不很的康熙的欢心。爱屋及乌消失后,康熙对4不再特别注意。父亲繁忙,兄弟众多,4只得安于那1n的父爱。对于童年父爱缺失的8,这1n已经很不错,可“蜜罐里泡大”的4显然无法释怀。8逐渐脱颖而出,引起康熙的重视,越发衬出4的失意。我以为,远在一废太子之前,4就下意识地把8当作了敌对方,潜意识里认为8的崛起分去夺去了本来该属于他的那份来自父亲的重视。
4的个性好强好胜,超过8征服8成为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人生目标之一。8被康熙百般打压的时候,4也在夹着尾巴过日子,何况8虽然黯淡了仍然比他耀眼。皇袍加身,4才彻底高出众兄弟一头,不论心理上政治上,最渴望的都是来自8的完全臣服,一方面笼络,另一方面压制。8是那种人,某些时候看来好似面团一样可以任意揉捏,可一旦下手就会发现,他有极强的韧劲,压力越大抗拒越大。这对君臣兄弟最后的惨淡结局,很难归结说哪一个错得多一些。这样两个人的个性决定了他们如果不能成为好兄弟好朋友,就是终极的敌人。8接受了爵位接受了差事,下跪称臣,内在的骄傲和外在光彩丝毫不折,加上一些陈年掌故和周围人的牵扯,令4的怒气全面爆发。那个“阿其那”的称呼,在我怎么看都是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的产物。
4当了皇帝,留下的痕迹最多,粉丝成群。有那一等一的4迷,孜孜不倦地钻研寻找公布4的方方面面生活细节,力图还原一个空前绝后的可爱可敬的雍正皇帝的形象。所以,4的资料很多,很好找,很细节。不想评论作为皇帝的4,对清宫迷案不感兴趣,从细碎资料里浮现出来的4这个人的形象吸引了我。活灵活现,充满矛盾,若是现实中的人很鲜活,作为历史人物很另类。
我对4性格的分析和定位主要根据登基以后的种种行为表现进行,此前二十年的“隐忍”只是参考。在我看来,人在没有束缚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一定是最真实的自我,迫于环境夹紧尾巴是生存的智慧和能力。雍正颇有些地方显得孩子气甚至有点幼稚(比如那个反效果的《大义迷觉录》),因为4就是这么个人。
大部分人都是按部就班地经过婴幼儿期,童年,青春期,青年,中年,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环境的变化,性格会发生变化,有些保留,有些不知不觉地给磨掉。可4却像是从幸福的童年直接进入了沉重的中年,在失意和压抑中,慌忙为自己套上坚硬的盔甲面具,把真实的自己层层包裹起来,反而没有经过“扬弃”的过程。就像庞贝城突然之间被火山灰覆盖,当年的生活痕迹反而纤毫毕露地保留下来。
4也算个“实心眼”,他可以对某个人很好很好,也认为对方应该加倍地全心全意地回报这份好,如果对方的回应不能令他满意,这份“好意”就有可能触及某个边界后直线下跌,引起他报复性的惩罚。年羹尧隆科多两人,如果4不是从一开始就存有兔死狗烹的主意,故意放纵因他们犯错自取灭亡的话,(给我的感觉,4还真不象这么个主。给二人定罪时,话里话外露出的,除了愤恨,更多的像是失望之极的恼火。)根本就是被4捧杀,给毁了。4好胜,嘴皮子也不软。给年羹尧隆科多定罪名的诏书反应了这一特长。那多达好几十条的罪名(好像还有为让条数多些好看,把原来的一条拆成三条说的事,不是孩子气是什么?),覆盖范围之广,涉及之琐碎,令我感叹之余,不知怎么就想起小学低年级早记不得名字长相的女同学们。好时恨不得掏心挖肺,变作一人,再私密的话也肯说,再宝贝的吃食玩具也sare,一日突然因为某个鸡毛蒜皮的缘故吵翻断交,又非要絮絮叨叨地翻旧账,连哪天借过她橡皮一擦用掉一截也是一条。他们若当真如此不堪,4这个当头的早干嘛去了?眼睛被烂泥糊住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生活是最好的修行:办公室里的修行课 策略思维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芍药客栈 社畜的春天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这些心态是必需的 打工与回乡 三生不幸爱上你 仙侠:一人,一龟,一家族 人生之钥 飞得更高 马化腾的腾讯帝国 沉浮史玉柱 世家(上) 临渊 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 红尘四合(上下) 拱出银行的小猪 左公关右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