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江虽是刚刚入行的学者,但秉持的取向与其说是研究学问,不如说更倾向追求美的事物。
对当时一般公认佛像美的起源来自希腊的说法,入江很不以为然。于是下定决心,一旦和平时代到来,回国后他将潜心研究民间的佛像。
所以,拓本师带来的那五张玉岭摩崖佛的面部图,深深吸引了入江。
雕刻方法很拙劣,一眼就知道并非出自职业工匠之手。眼睛仅两个点,鼻子是一条纵线,嘴巴则是一根横棒。
佛身和脸相比,不是太短就是过长,完全忽视了对称性。
毫无希腊的痕迹。
“这儿居然有民间的佛像!”
入江看了后,忍不住怦然心跳。
“玉岭的摩崖佛就只有这些?”他问道。
“不,不,还多着呢,数不清。有拓本容不下的大佛,也有很小的。”拓本师回答。
入江向拓本师刨根问底地询问有关玉岭的情况,知道了以下事情——
玉岭包括由岩石形成的山峦,东西共有五座,附近的人称其为“玉岭五峰”。从东边起为第一峰、第二峰……分别以数字命名。
第四峰又称“番瓜岩”,有很多细细的皱褶。其余的山峰则像被巨人的斧头砍过一样,表面平整,远看过去仿佛直立的黑板,让人想在上头写字。
第四峰以外各山峰的岩面,雕刻着许多佛像,从身长二三十厘米小到数十米大的都有,杂然林立,简直像用凿子随意写上似的。最初可能是从人身高度可及处开始雕刻,慢慢地空间没有了,才使用脚架逐步往上刻。
由于历史悠久,究竟什么时代雕刻的,连当地人都不知道。传说约从齐代到梁代一百年间持续雕成……
听了这段话,入江更想早些见识玉岭的面目了。
当时的他,对于匀称的东西充满极大的敌意。
那似乎是一种属于青春的反抗。
所谓战争状态,入江认为就是将一切都封闭在既定框架中,让人透不过气的时代。与这个框架相似的、因这个框架所联想到的,以及因这个框架而构建的、被公式化的东西,将这一切统统摧毁,一直是入江内心深藏的一个愿望。
对于古雅稚拙的渴望与憧憬,即是这种心理的一种扭曲吧。
无法忍受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可以说也是源自相同的精神状态。
入江想暂时离开北京的念头,和对玉岭的向往不谋而合。
巧合的是,入江所属的研究机关那年预算有结余。
一起工作的某研究员早先预定的学术调查旅行,因应征入伍被迫取消。
入江得知后立刻提出前往玉岭的申请。
——如果传说属实,玉岭的摩崖佛将是五至六世纪的作品,也许可追溯其与日本推古佛之间的关系。
这是入江申请时附上的理由。
要知道,那是个做任何事都需要辩白或借口的时代。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法蒂玛预言 血色迷雾 谜桶 犯罪七大奇迹 花叶死亡之日 第十三个故事 死亡飞行 地狱之缘 伊甸园的诅咒 但丁俱乐部 末世化学家 赫拉克勒斯十二宗疑案 非人 恶狼之夜 死亡飞出大礼帽 孤身走我路 天花板上的足迹 放纵时刻 风之影 泰坦尼克谋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