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道理反过来也存在——今天我们是敌人,明天就是朋友。就像苟安和司马懿现在的关系一样。
可司马懿不这么看。他不认为苟安现在和他是一条心的。对一个多疑的人来说,世界永远是可疑的。世界上的人也永远是可疑的。
相信一个人真的很难。
苟安却扑闪着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看着司马懿,表情痛不欲生。
这是火碰到冰的感觉。我以为离你近在咫尺,事实上却远在天涯。
司马懿怀疑苟安投奔他的诚意。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诈降”。
这真是个难以洗刷的罪名。因为一个人的心到底是诚实还是欺诈,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
便试验。
试验苟安的一颗心,究竟是红的还是黑的。
司马懿提出的试验设想是这样的:让苟安回成都去散布流言,说诸葛亮是个野心家、阴谋家,早晚要称帝,总之就是要让后主刘禅相信,诸葛亮大奸似忠,大诈若信,一定要召回来问一个明白。达到如此目的,苟安的一颗心才能证明是红的,是向着他司马懿的。
毫无疑问,这样的试验是具有一箭双雕功能的。既验证了苟安的忠心,又打击了诸葛亮的忠心。
不错,司马懿相信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是忠心耿耿的,但正因为如此,刘禅对他的内查外调或者说不信任才能打击他的忠心。
聪明如诸葛亮者会问自己,这样的愚忠再继续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
呵呵,一切尽在试验中。这试验,是人性的检验机。阳光的、阴暗的、忠诚的、奸诈的混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别有一番效果在后头。
人生真是难以抉择
诸葛亮果然受到了怀疑。
因为刘禅战胜不了自己的疑心,要召诸葛亮回来问一个明白。
诸葛亮也是冰雪聪明,在收到诏书之时就已明白,有人在刘禅身边搞鬼,目的却是极其阴险——让蜀军的胜利功亏一篑。
甚至,诸葛亮还看到了那个幕后指使者——司马懿。很显然,这件事情,唯一的受益者就是他了。
天意。
只能是天意。
诸葛亮惆怅地做如是想,突然产生光明战胜不了黑暗的感觉。
在战场上,司马懿被他打得变成了缩头乌龟;可在战场之外呢,司马懿操纵人心的阴暗面,让他受到怀疑,甚至有可能受到审判——光明与黑暗,谁比谁更强悍,真是一言难尽。
这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差的机会。在蜀魏两军的对决中,蜀军从进攻者转变为撤退者,只用了宣读诏书的那一点时间。
这是诸葛亮的惆怅。
但是比惆怅更大的问题还在于——蜀军怎么撤退?
任何时候,撤退都比进攻更难。进攻是摧枯拉朽,撤退则是如影随形——敌人如影随形地黏过来打,那叫一个避无可避。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新宋·燕云 长安十二时辰(上下册) 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 女配修仙:我只想做个音修 抗日战争的细节1 洪业:清朝开国史 新宋·权柄 被迫选了萝莉:我的冒险之旅 网球王子之破发睡神 当历史可以观看 大厦 曾文正公全集 失落的秘符 抗日战争的细节2 最三国第二卷纵横捭阖 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 最三国第一卷天下有事 抗日战争的细节3 龙腾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