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且去平定黥布之乱的结果如何呢?《史记·黥布列传》有一段非常翔实的记载:
布曰:如使者教,因起兵而击之耳。于是杀使者,因起兵而攻楚。楚使项声、龙且攻淮南,项王留而攻下邑。数月,龙且击淮南,破布军。
龙且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黥布之乱!黥布是悍将,连刘邦都怯他三分,可是龙且竟然打败了黥布。这说明什么?说明龙且深得项羽信任,说明龙且比黥布更高明、更凶悍。龙且的军事才能由此可见。
在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中,龙且的事迹被《史记》记载下来的并不多,其中,最为翔实的只有一次:韩信攻占齐地之后,项羽派龙且率兵救齐。
刘邦最后在军事上打败项羽的最大优势,就是他手下的韩信攻占了黄河以北的全部地盘,灭掉了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特别是韩信破齐,对项羽的震撼最大!
项羽一向非常重视齐地(今山东一带),当年齐地田氏与关中刘邦几乎同时造反,项羽弃刘邦而攻田氏即是一例明证。因为齐地接靠彭城,齐地对西楚国的威胁比起关中的刘邦要大得多。所以,韩信拿下魏、代、赵、燕诸国,项羽都未及时应对;而韩信拿下了齐地,就立即引起项羽的高度重视。
项羽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派龙且率兵救齐。龙且临危受命,说明了他在项羽心中的地位仍然是男一号。
但是,这一次龙且救齐,面对的对手是韩信。韩信、彭越、黥布是帮助刘邦最终打败项羽的三员大将,但是,黥布的军事才能远不能与韩信相比;龙且可以打败黥布,但他能够打败韩信吗?
龙且到达齐地之后,与齐王田广合军一处。龙且带了多少军队?史书记载是“号称二十万”。据我估计,龙且所带军队应当是十万,而且是项羽从荥阳战场上抽调的十万精兵。项羽与刘邦在荥阳对峙的二十八个月里,始终占有上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羽的兵力从未少于刘邦。但是,汉四年刘邦最后追杀向今安徽撤退的项羽军队时,刘邦是二十万军队,项羽只有十万军队。项羽的军队为什么越打越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应当是龙且带走了项羽的十万精兵。这可是项羽的看家资本啊!连这种资本都舍得投入,可见项羽对收复齐地何等重视。
龙且是西楚国的桿将,十分善战。龙且到了齐地,有人向他建议:韩信的军队是远道而来的胜利之师,军锋正盛;我们是本土作战,应当深壁坚守,然后让齐王田广到各地宣传齐王尚在,这样,各地被韩信征服的齐城就会倒戈反汉。韩信远道而来,如果齐地都倒戈反汉,韩信的军粮问题很难解决。到了汉兵断粮之日,岂不是不战而降汉军吗(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
应当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计谋,但是,龙且听不进去。龙且是项羽手下第一桿将,他击败过悍将黥布,从未打过败仗,但他的胜仗从来都不是靠智谋,而是在进攻战、遭遇战中打败对手的。龙且认为如果这样不战而胜韩信,自己也没有一点功劳了(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更要命的是,龙且认为韩信非常容易打败(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这一仗如果打胜,整个齐地可得其半,于是,龙且决定迎战韩信(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遂战)。
我真知道龙且的这种盲目乐观的底从何而来。韩信此前已经打败魏豹,灭了魏国;顺手又灭了代国。井陉之战大败赵军,以少胜多,名震天下。一封书信使燕国不战而降。如此了得之人,为什么龙且如此轻视他?真是匪夷所思。
项羽重用如此狂妄无知之辈,焉能不败?
结果,在面对大军之时,韩信巧妙地利用了龙且的骄傲自大,率军半渡潍水,假装力怯而退。龙且不知是计,遂带领少数军队渡潍水追杀。其实,韩信前一天晚上已经派人在潍水上游用上万沙袋堵塞潍水。龙且不知深浅,自以为韩信怯懦,潍水水浅。等龙且渡过潍水,韩信立即派人将上游的万余沙袋全部撤掉。汹涌澎湃的潍水滔滔而下,将龙且的军队切为两半,龙且的大部队渡不了河。渡过河的龙且只带有少量军队,韩信率大军急围龙且,龙且最终战败被杀(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周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龙且之死在情理之中。龙且只不过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兵法中最普通的一条真理:骄兵必败。
龙且之死给项羽带来了致命一击:不仅彻底失去了齐地,使西楚国的国都完全暴露在汉兵的威胁之下,而且使项羽二十八个月的荥阳对峙立即变得毫无意义了。荥阳对峙的前提是西楚国的后方彭城是安全的,项羽军粮军需的保障地是安全的。齐地被韩信占领,项羽的大后方立即变得岌岌可危,再在荥阳对峙下去可能面临被包围的险境与断粮的危险。所以,龙且的大意轻敌,不仅使自己失去了生命,也最终断送了项羽的霸业。龙且兵败被杀之日,也就是项羽大势已去之时。
所以,我们讲项羽的失败,岂能不讲龙且?岂能不讲龙且兵败齐地?
龙且兵败之后,项羽第一次感到了恐惧。项羽一向都是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但是,龙且兵败被杀之后,项羽已经无兵可用。对于齐地的韩信,项羽只有一个办法:政治手段。这位只凭武力征服天下的军事天才,破天荒第一次派使者武涉去游说韩信叛汉自立。一个最不善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的人,如今却采用政治手段去解决问题,实属不得已啊!龙且啊,龙且啊,不知你在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对你寄予厚望的项羽?
龙且兵败之后,齐王田广只能怪自己命苦,落荒而逃。韩信乘胜追击,俘虏了龙且的副将,抓捕了大量楚兵,完成了对项羽集团的战略包围(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
文臣不行,武将也不行,草民呢?项羽手下有没有像辕生之流建立奇功的草民呢?
三、未能完成使命的武涉
项羽是一个最不屑于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的人。
黥布叛变是一个可以用政治手段解决的问题,但是,项羽派去解决问题的人不得力,最后使者被杀,黥布叛变。
在刘、项之争的四年之中,历史从来没有记载项羽用政治手段解决任何问题。
唯一例外的是韩信击杀龙且占领整个齐地之后,项羽派了一位使者武涉去游说韩信。
一向不用政治手段的项羽何以在此时派武涉游说韩信呢?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
龙且败亡之后,项羽手下只剩十万军队,荥阳战场都难以支撑,更遑论派兵征伐韩信了。项羽无兵可用,第一次在楚汉战争中感到了恐惧。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项羽破天荒派出了使者游说韩信。
武涉其人,史载不多,但是,他游说韩信的说辞非常得体,证明了武涉是个人才。
武涉游说韩信主要讲了三点:
第一,秦亡之后,诸侯各自得到封地,正当与民休养生息,可是汉王刘邦却“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其意非尽呑天下者不休”。刘邦的欲望何时有满足的时候?他总是不停地进攻,进攻,不得天下,不全灭诸侯,不统一中国,刘邦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是告诫韩信,刘邦要的是整个天下,绝不是手下再弄几个诸侯王!你韩信想当诸侯王,只是梦想!
第二,项羽多次手下留情,放过刘邦;但是,刘邦一旦得手,马上就违背盟约,又攻击项羽,因此,此人绝不讲信用。你虽然现在受到汉王刘邦的重用,但是,早晚有一天会被刘邦擒拿(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你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全在于项王尚在,如果项羽战败,你马上就会完蛋(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
这是告诫韩信,刘邦绝对不是可信之人,他怎么对待项羽,就会怎么对待你!
第三,如今天下的形势取决于你韩信。你帮汉王,项王就失败了;你帮项王,汉王就完蛋了;你保持中立,刘邦、项羽与你韩信三分天下。如果你不能把握好这个关乎到你个人生命的关键时刻,项羽今天败亡,明天就是你的末日。你与项王有交情,为什么不能叛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有何不好?如果你失去了这一次机会,算个聪明人吗(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大宋第一状元郎 隋朝其实很有趣儿.下 宋案重审 父亲的一九四二 魏晋风华:轻松读懂《世说新语》 秦朝那些事儿2·变革时代卷 秦朝那些事儿3·大结局 秦朝那些事儿·秦国崛起卷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下) 对你见色起意 明灭 帝国的凛冬:银子、辫子和面子 隋朝其实很有趣儿.上 天下一号 修真四万年 远离地球 长沙会战 盗墓:神级血脉,雪莉杨倒贴! 荆州杀:张艺谋作品《影》的原著小说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