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泗桥之战,刘玉春的三个团长都战死,卅39个连长只剩五个,士兵死伤过半。
刘玉春对吴有知遇之感,慷慨独任死守武昌之责。
武汉是中国的心脏,长江和汉水的交叉点,京汉和粤汉铁路的衔接处,华中水陆交通的要冲,东连吴越,西通巴蜀,南接岭表,北带中原,自古即为政略战略必争之地,左有鄱阳湖和洞庭湖,右有汉水和襄河,是长江中游的一个盆地,适合守势的持久战。
吴佩孚决定死守武汉,而革命军追击吴军时被水淹阻滞,遂使吴军能从容渡江北逃,一部分退入武昌城内。
15年8月底,革命军沿铁路正面近迫武昌城郊,并向汉阳挺进。
武昌城内的吴军有刘玉春的第八师,吴俊卿的第三师和鄂军第二师的一个营,第廿五师的一个团,第一旅的一部分;守备汉阳、汉口的是高汝桐的第十四师,在武汉上游屯口和金口一带则有叶开鑫的湘军残部及娄云鹤旅的一部,又在武汉下游阳逻,黄州一带则为马济的武卫军及任应歧的豫军第十师。襄河方面自蔡甸至沙洋一带有刘佐龙的鄂军第二师和阎日仁的豫军第二师。此外尚有王献臣的河南游击队,张占鳌的十三混成旅均集结于汉口附近,自北方调来的毅军约四个旅,集中于广水、花园一带积极备战。
9月2日吴佩孚渡江回到查家墩司令部,靳云鹗已应召由鸡公山抵汉,毅然以坚守武汉三镇为己任。这时武昌城上用望远镜可以看到革命军在龟山的大炮。龟山在汉阳,其大炮向武昌郊外轰击。
吴恃长江为天堑,所以对大局尚不绝望,他在炮声隆隆中,一会儿渡江到武昌,一会儿回到汉口,夜不交睫,席不暇暖,这是他一生中最辛苦的时代,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战。他当时的兵力如下:
总司令吴佩孚驻汉口查家墩。
武、阳、夏警备总司令靳云鹗驻汉口。
湖北督理兼陆军第廿五师师长陈嘉谟,驻汉口、武昌。
湖北暂编第一师长宋大霈由湘境退鄂。
湖北暂编第二师长刘佐龙驻汉阳、蔡甸。
湖北暂编第四师长陈德麟驻武汉。
陆军第七师长王都庆由湘境退鄂。
陆军第八师长刘玉春由信阳调来。
陆军第十四师长高汝桐驻汉阳、汉口。
河南第二师长阎日仁驻襄河方面。
河南第三师长吴俊卿由河南巩县调来。
河南第十师长任应歧驻阳逻、黄冈方面。
第十三混成旅长张占鳌驻武汉。
武卫军马济驻阳逻、黄冈方面。
汉黄镇守使兼水上游击司令杜锡珪驻汉口。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1924:改变希特勒命运的一年 帝国的凛冬:银子、辫子和面子 维京传奇:来自海上的战狼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拜占庭帝国: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 荆州杀:张艺谋作品《影》的原著小说 诺曼风云:从蛮族到王族的三个世纪 魏晋风华:轻松读懂《世说新语》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下) 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宋案重审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燃烧的远征:十字军东征简史 嫡女锦 父亲的一九四二 盗墓:神级血脉,雪莉杨倒贴! 大宋第一状元郎 天下一号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 明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