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球感到烦恼、纷扰、焦虑的2011年即将结束,美国《时代》周刊也把“抗议者”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应是为2011年下了一个清楚的脚注。
2012年怎么看?逻辑上看,必然受到关注的不外三点:一、危机会不会爆发;二、契机会不会产生;三、不确定因素会如何出现。就全球全局来看,主要焦点又集中在:欧债危机、大陆经济及东北亚变局。
先看欧债危机。2011年底的欧盟峰会似乎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除英国外,所有26个成员国都加入财政联盟,但其实还存在着不少变数。一些国家现在已经有点后悔动摇了;一些国家则在英国撩拨下(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上,自反对欧元始,从来就是一个“搅局者”),似乎也有二心。更重要的是,财政联盟是亡羊补牢的体制改革,是远水,远水救不了近火。近火是2012年第一季2、3月间,希腊、意大利等都有巨额债务要还,危机已在倒数计时了。┬米┬花┬书┬库┬ ;。7mihua。com
就近能够拿来救火的水管只有三条:一、在国际货币基金(IMF)水库中注水;二、同意欧洲央行(ECB)采取像美国联准会一样的量化宽松政策;三、发行欧元区统一公债。但这三招,成否均取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欧债危机会不会爆发更大的危机,还是终于出现转机,默克尔动见观瞻。
中国大陆是第二个焦点。2008年9月的救市行动,拉动内需,虽缔造了连三年9%以上的高经济成长率,但也拉出了不少泡沫:产业泡沫、房市泡沫、基础建设泡沫、地方债泡沫、高利贷泡沫。每一个泡沫既可以独立爆破,又可以彼此冲击连环爆破。“末日博士”纽约大学罗比尼教授因预言中国经济2013年会硬着陆,所以预言全球经济2013出现“完美风暴”,最近又修正提前到2012年。他所以预言大陆经济硬着陆,正是出现了太多泡沫。
中国经济只有三个选择:一、硬着陆;二、软着陆;三、不着陆。不着陆只能是暂时不着陆;泡沫迟早要破,愈迟伤害愈大。硬着陆未必就是坏,例如房市泡沫让它快破,让房价回到合理价格,反而会因此产生真正的新需求。如何权衡拿捏、如何设计操作,考验着中国领导人。大陆GDP成长率对全球GDP成长率的贡献达到一半;中国经济动见观瞻,温家宝也动见观瞻。
第三个焦点是朝鲜。金正日去世,立刻震撼全球金融市场。朝鲜作为源头,牵动东北亚、西太平洋,可能产生对全球的影响,现在才刚开始。
北朝鲜,就全球大棋盘言,是一个“子”,但对全球全局影响而言,绝不只是一个“子”。金正恩能不能罩得住局面、保持政权稳定,是一个“子”的概念。但对美国而言,金正日之死,也许真的进入到美国“战略容忍”的设局之中,美国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因为独裁者猝死之后,若接班人培养时间不足,政权结构必会发生变化。
美国奥巴马总统上台后,明显地在部署一个在地缘上针对中国的环型包围圈,从东北亚的日、韩,经台湾、菲律宾,东南亚诸国如越南、柬埔寨、缅甸,再到印度、阿富汗,最后绕经中亚,收尾于蒙古。其中,北朝鲜与缅甸这两个过去与西方格格不入却又与中共交好的铁桩脚,更是美国急欲拔除的对象。因此,北朝鲜这一“子”,几乎牵动整个棋盘的大局。金正恩能不能守住大局,肯定不只是北朝鲜一国的内部事务。金正恩当然也是动见观瞻。
《时代》周刊依惯例每年年底选出年度风云人物,当然很有意义,但换一下脑袋,如有著名媒体能在年底选出预见性的新年度风云人物,不也是很有趣而又有意义的事吗?
海权VS陆权
——中国21世纪战略新思维
中国发表《外交政策》白皮书,首次将海权以专章论述,显示了中国在新世纪战略布局上对海权重视的新倾向。
中国历来都是一个陆权大国。这主要是,(一)中国在地缘上位于欧亚大陆,中国西陲更直接深入到欧亚大陆的腹心;(二)人类历史至少在10世纪甚至15世纪之前,远洋航运的技术都未臻成熟,一直到15世纪初明朝郑成功下西洋才正式大规模地揭开了人类远洋航运的历史,可惜昙花一现。
然而,继郑成功之后,西方哥伦布、麦哲伦陆续的海上探险却展开了近代西方海权强国的崛起。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到英国、美国、日本,可以说,近500年来,所有列强无一不是海权国家。海运的兴起也为重商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发展作了最好的铺垫。。米。花。书。库。 ;。7mihua。com
对中国而言,在明初昙花一现、戛然而止的远洋活动之后,却走上了战略收缩,甚至最终到了闭关自守的地步。“西”进“东”退的结果,就是近两百年来,帝国主义频叩中国大门,闯开大门,欺凌中国。中国也进入到3000年来最恶劣不堪的处境。
所谓否极泰来,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几场关键的边境战争终于稳住了一再下挫恶化的趋势。1979年的改革开放,终于很勇敢地再度打开大门迎向世界,并且,连续30年的快速增长也为中国的复兴崛起开了一个最好的势头。对连续几代的中国人而言,深刻的经验是:侵略来自海上,机遇也来自海上,甚至未来的挑战也来自海上。——近来出现的海洋关注以及海权思维,因此是一个逻辑的必然。
近年来,中国的经贸网络迅速遍布全球,远洋海军从无到有,“利益疆界”也成了新的战略思维,这一切,都标志着一个新的中国海权世纪正在揭开序幕。《外交政策》白皮书的“海权”新一章正是一个时代的注记。
新世纪的中国,重视海权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中国的海权战略要取得成功,必须留意三个关键:
(一)陆权不可偏废。刚才说,中国从来就是一个陆权国家。欧亚(在一定程度上,非洲也是)大陆作为一个“世界岛”从来就是人类文明的重心。近几百年来,纵使海权国家兴起,也未曾根本改变这个形势。中国绝不能疏于对中亚、西亚及中东的经营。尤其,美国在经历了伊拉克及阿富汗战争的挫折之后,已决定采取战略退缩,再加上美国在穆斯林政策上始终都难以甩掉两个包袱(1)以色列因素;(2)基督教基本教义派因素,对中国而言,这是十分有利的时机。必须认知到,陆权是中国的战略纵深,是为海权的伸张作为后盾的。
(二)海权战略有狭义及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海权战略主要指军事;广义的海权战略则包括经济、贸易、政治、外交、科学、法律等等,总的来讲,是一种广泛的海洋发展观。
所以,广义的海洋战略的形成,必须从观念、意识、教育及人才培育开始做起,深入到每一个领域。具体举例,中国的海洋教育相当薄弱,专业的海洋大学屈指可数,高层次的海洋研究也很有限。其次,中国的政府体制中,主管海洋部门的规模及位阶也必须积极扩充与提升,非如此,不足以发展海权战略。
(三)就地缘战略角度来看。中国近年来努力发展远洋海军,并不断尝试出太平洋及印度洋,也在印度洋相关国家投资建设深水港,布建珍珠链。但如把中国的海洋战略视为一盘棋,那么这盘棋中的最大场或最关键的一子,就是台湾。台湾这子必须下好,然后中国才能在东海、南海取得优势,并且冲破美国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直出太平洋,使黄海、东海、南海、台海成为中国准内海。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新世纪真正成为一个陆、海双栖两权皆备的大国。
2010“对冲”中国?
2010中国经济怎么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没有一年比今年更难研判。这就是为什么索罗斯东来中国,将重兵猛将部署在香港的缘故。
刚结束的2009,全球经济两个字:L加V,实体经济是L,资产市场是V。中国经济也是两个字:V加V,双V,实体经济与资产市场都有V形反弹。但要补一句,宏观经济明显的已出现产能过剩、重复投资、资产泡沫、物价上涨等问题。
在全球范围中一枝独秀、风光这边独好的表现,让人们继续看好中国。中国出口跃居全球第一(超德),中国GDP全球第二(已经或将超日),中国汽车销量全球第一(超美)……,一个又一个的翻新指标,令人目不暇接。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跟“13亿”这个魔术般的数字有关,而这“13亿”的潜能,无论是生产力、脑力、市场潜力,似乎都方兴未艾,后劲无穷。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尤其是美国经济远未复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只喜欢你的脸 灵异App哭着跪求解绑我 解读汇率的秘密:汇率战争 穿成万人迷后我的后宫都性转了 穿成炮灰后我捧红了男主 诱A 穿成大内总管后怀了摄政王的患了 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山海客栈 彼得林奇教你理财 黛妆 上瘾 重生之叶朗 穿成竹马男主的小哭包 坚强小寡妇 一个投资高手的炒股心得 我,沙雕受,谈恋爱[快穿] 不准叫我奶团子!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我有一座时空交易小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