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中华之帝国崛起 > 中国近代炮兵(第2页)

中国近代炮兵(第2页)

从以上洋务运动中清朝火炮生产情况来看,其重点在于要塞炮和船台炮方面,而陆军野战用炮的生产稍嫌不足,主要依赖从国外购置,但仍难以满足清军的需求。因此,在清朝后期的练、防各军中,李鸿章的淮军及直隶练军装备较好,如七十年代初李鸿章添置了新式的德国克虏伯后膛4磅钢炮114门,并仿德国炮营之制,成立了新式炮队十九个小营(每营170余人,配钢炮6门,略与西式炮兵连相仿。),用以装备铭军、盛军和亲军。除淮军系统和满清的八旗禁军(例如,八十年代神机营就装备了克虏伯4磅陆路钢炮8尊、金陵局造过山炮8尊)以外,其余各军在六十至八十年代装备的新式洋炮较少。例如,中法战争中,入越作战的滇军有一百二十余营,近五万人,但装备的新式克虏伯炮仅有十二尊;盛京地区编练的十数营的盛字练军,仅有炮队三哨;山东全省勇营数十营,仅有广武军的两营炮队,等等。不少练防勇营多无专门的炮队营,而采取在统领下直属的中营添置几哨炮队的做法。在清军的火炮装备中,旧制火炮仍占大多数,这在中法、中日战争中均带来了显着的不利影响。八、九十年代以后,清军中的野战火炮装备略有改善。如东三省整编的练军已有克虏伯炮六十尊左右。光绪十八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曾建议“所有湘军各营及督抚亲军、新兵等营,应一律编立炮队”,并规定:凡统领五营之军由中营编成炮队者,营内前后左右四哨,每哨配炮六尊,共二十四尊;凡统领四、五营分营*练之军,每营配炮四尊。因此,当时两江的合字五营、新湘五营两军以中营专练火炮,每军装备两磅子后装炮二十四尊;老湘五营、督标新兵五营两军以五营分营*练,每军配炮二十尊;督标亲军以四营分营*练,配炮十六尊。

晚清进行了一定的海防、边防建设,要塞炮的购置和装备相对要好一些。从七十年代起,北洋在京师门户-大沽、北塘及其新城构筑了多个炮台群,装备大小火炮三百余尊,并以精锐的淮军盛字营和海防练军驻守。南洋在吴淞至南京段修筑炮台60余座,安放巨炮近百尊,以后又在镇江、江阴等处修筑炮台,安放新式后膛大炮。鲁、浙、闽、粤等省也在海疆修筑了一批新炮台。在内陆边防方面,西南各省以广西边防建设最好,计在中越边境修筑大炮台34座、中炮台48座、碉台83座,并购入大口径克虏伯火炮与中小洋炮分布于各炮台。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也在边地修筑了部分炮台,购入少量大口径要塞炮。

北洋海军成立之后,李鸿章在海军基地旅顺、威海卫均修筑了坚固要塞区。其中旅顺共计有二十多处炮台群,火炮一百四十余尊,其中不乏100mm口径,甚至200mm以上的重炮。威海卫各炮台群装备火炮也达一百七十余尊。旅顺、威海卫和大沽口形成北洋海防的三角形支撑点,也构成了拱卫京畿的重要门户。可惜旅顺、威海卫毁于甲午,大沽毁于庚子,令人扼腕。

五、新建、自强、武卫诸军炮兵

甲午战争后,清廷认识到旧式军队的不可恃,开始了裁汰旧军、编练西式新军的活动。其中,北洋的新建陆军和南洋的自强军在组织编制、干部配备、武器装备、*法训练等方面开始模仿西洋,开了练新军的先河。

1894年底,督办军务处委派广西按察使胡燏棻编练新军,到次年已经募足步、马、炮、工共十营四千七百五十人,号定武军,驻天津马厂训练。定武军中的炮队有正副两营一千人,装备火炮以克虏伯、格鲁森炮为主。这年年底,改由浙江温处道袁世凯接练,驻扎津南小站训练,并改称“新建陆军”。新建陆军改革了营制,每营编制人数较定武军有较大增加,共编有步、马、炮、工共八营七千三百人,分左右两翼。其中炮队一营,列为左翼,编为左翼炮队第三营,炮队营的统带官为段祺瑞,营分三队:左翼重炮队、右翼快炮队和接应炮队,每队又分三哨。左翼重炮队领官商德全,装备克虏伯七生半(即75mm口径)过山轻炮十八尊;右翼快炮队领官田中玉,装备格鲁森五生七过山快炮二十四尊;接应炮队领官张怀芝,装备格鲁森五生七陆路快炮十八尊。全营官弁兵夫总数高达1651人,配马474匹,炮六十尊。从编制与炮位数上看,相当于西制一个炮兵团,队相当于西制炮兵营。新建陆军的火炮装备主要是甲午战争时委托德员汉纳根设法购入储存于北洋,建军后由袁世凯电禀督办军务处拨与。

1898年底,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内部组织基本不变,并于次年随袁世凯开赴山东。1900年庚子事变时,因荣禄的武卫中军无炮兵,袁世凯奉召将右军接应炮队与部分步兵组织为步炮混合队七百余人,委张怀芝率领去北京拱卫武卫军大营。在清廷向各国宣战后,武卫后军与神机营、虎神营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不下,调张怀芝的开花炮队往击。张怀芝得荣禄“横竖只要宫里听得见炮声就是了”的密谕,虽炮声连连,而不伤使馆毫发,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战后全部归建。

1901年底,武卫右军随袁世凯离鲁入直,驻扎京师南苑,成为朝廷拱卫之军。以后由于调拨变化,炮队的装备稍有改变,到改编北洋常备军前夕,有格鲁森五生七陆炮十二尊、格鲁森五生七山炮三十二尊,又增加了克虏伯八升七围城快炮四尊、马克沁八毫米二轻机快炮(即机关枪)八尊。1905年春,在扩建北洋军的运动中,武卫右军被改编成北洋常备军第四镇,即以后的近畿陆军第六镇,炮队营也相应地被改编为炮队第四标(即以后的炮六标),其中左翼重炮队、右翼快炮队和接应马炮队分别改编为炮四标第一、二、三营。

南洋的自强军也是与新建陆军同时编练的一支新式军队,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大力支持下,练成步马炮工十三营共计二千八百六十人,比新建陆军规模要小。其中炮队两营,每营四哨二百人,装备炮六门,相当西制一个炮兵连。自强军的两营炮队中,一营装备克虏伯八生的后膛钢炮六尊,另一营装备英国麦克尔逊七生半后膛钢炮六尊。自强军一直没得到发展,以后转归北洋节制,1905年春与武卫右军合编入北洋常备军第四镇。

1898年底荣禄提议组建武卫军,除以聂士成的武毅军改编为武卫前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宋庆的毅军改编为武卫左军、董福祥的甘军改编为武卫后军外,又新成立自兼的武卫中军。武卫军共六万余人,成为拱卫京师的基本力量,是当时具有初步兵种合成的精锐部队。庚子事变后,除武卫右军在山东得以保全,左军留存外,中、后两军被裁,前军被拆散改编。

武卫前军的实力为五军中最强大者,仍沿用原来的淮军营制,分中前后左右五路,每路有炮队一营(即各路的前营)。武卫前军的炮队每营下分四哨,每哨有炮四尊,一营有官弁兵夫共七百零三人,装备炮十六尊。火炮有七生半的十二磅克虏伯火炮十六尊,六生的七磅后装克虏伯炮三十二尊,五生七的六磅格鲁森速射炮(陆路快炮和过山快炮)三十二尊,以上共有炮八十尊,另有三生七的两磅克虏伯速射炮、八生七的二十磅后装炮若干,此外还有两尊口径七毫米九二的马克沁机关炮。

在专练炮队的各营哨中,总统亲军有一哨炮队,(配八七大炮四尊),前路前营装备八七、七五炮,后路前营装备七五、五七炮,左路前营装备五七、三七炮,右路前营装备六○、五七炮,中路前营装备七五、五七、三七炮。同由聂士成指挥的直隶练军的左翼中营、右翼中营也是专练炮队。武卫左军的装备比前、右两军稍逊,七生五及五生七的火炮十二至十六尊,编成炮队左、右两营,统领余仁同。庚子时左军有所损失,但后来经过整补,实力有所上升,一度扩充到四十营,但炮队仍为两营。

武卫后军也有炮队一营,列入总统亲军之内,装备汉阳枪炮厂造的五生七快炮十二尊,庚子时曾以此参加围攻使馆之战和北京之战。

武卫中军因是新建,加上荣禄大力提倡使用国造武器,致使到最后也没有成立炮兵。

除了前、后、左、右、中五军外,武卫军还曾有两次扩编,一次是在江北增编武卫先锋左、右军各十营,一次是袁世凯在山东将山东勇营整编为武卫右军先锋队。武卫先锋右军中有炮队一营,装备旧式的两磅熟铁后膛过山炮四十二尊、旧式三磅快炮八尊。武卫右军先锋队中有中路炮队左、右二营,每营计官弁兵夫598名,配炮十八尊,共计五生七陆炮三十六尊,由山东巡抚衙门拨款添置。

附:八国联军中使用的炮兵部队德军炮兵:包括三部分:殖民地兵队中有炮兵两个中队(350人,炮6门)、海军炮兵一个支队(200人);常备兵队中有炮兵第1联队(榴弹炮,共四个中队);后新增炮兵四个中队、重炮兵一个大队又一个中队。

英军炮兵:先头部队内有野炮兵四个小队、山炮兵一个中队;第3旅团内有炮兵三个中队;总部直辖炮兵一中队,合计大炮二十八门。

法军炮兵:第1旅团内有山炮兵四个中队、野炮兵两个中队;第2旅团内有炮兵三个中队。

俄军炮兵:一队又四个中队。

日军炮兵:炮兵第5、16联队。

美军炮兵:四个中队。

意军炮队:一个中队。

六、清末新式陆军炮兵

庚子拳乱后,清廷痛感整军经武之必要,遂于1901年9月下诏,宣布整顿兵制,将全国原有各制兵防勇严行裁汰,精选募练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习新式枪炮。同时废除武生童考及武科乡会试,在各省建立武备学堂。不久,袁世凯继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武卫右军为基础,加紧了编练新军的步伐。1902年初,第一批募练的新兵六千人进入保定训练营地,揭开了新制军队发展的序幕。这年6月,袁世凯上奏拟定常备军营制饷章,并拟按照新订营制。以后三年多时间里,袁世凯相继按此编练了北洋常备军五镇,并替朝廷练了一支京旗常备军。与此同时,其余各省也开始陆续将军队分为常备、续备、巡警各军,分别募练。不过各省情况有异,程度不一,编制也五花八门。1905年2月25日,袁世凯等奏请统一全国新军番号,提出“以陆军编号通国一贯,脉络相连”,并呈请将“所有常备军各镇拟即一律改为陆军各镇,以符名实而遵定制”。当年夏天,首批陆军即以北洋、京旗两支常备军改编为北洋六镇。到1907年陆军部拟订了全国编练三十六镇的计划,到清亡前夕,共计成立十四个镇、十六个混成协、一支禁卫军,以及几个独立标、营。

清末新军中并无独立炮兵部队建制,在定制中一镇内有炮队一标,计三个营。此外,混成协内一般应至少有炮队一营以上。1907年后明确提出镇属炮队标一般应有两营陆路炮计三十六尊、一营过山炮计十八尊组成,而火炮口径统一拟定为七生半。但实际上,由于军械装备途径并不统一,除了北洋六镇、禁卫军及鄂、苏等少数镇外,其他各镇协很少达到上述水准。新军各镇协炮兵基本情况略列于下:

1、北洋六镇与禁卫军炮兵

近畿陆军第一镇:前身是1902年起开始编练的京旗常备军,1904年初练成六营二队,其中过山炮一营。次年,又增加陆路炮一营,夏天改编为陆军第一镇,又增练陆路炮一营,组成炮队第一标。炮一标装备有日造七生半陆路炮十八尊,格鲁森五生七陆路炮和过山炮各十八尊。

直隶/近畿陆军第二镇:原为北洋常备军左镇、第一镇,是新军中最早成立的一镇,1905年夏改编为陆军第二镇。炮二标的火炮均为1903年从日本购入装备,较为整齐,计有日造七生半二十九倍身长管退陆路炮三十六尊和日造七生半十三倍身长速射过山炮十八尊。

近畿陆军第三镇:原为1904年成立的北洋常备军第三镇,1905年夏改编为陆军第三镇。炮三标的火炮均为德制,但炮式较杂,原有克虏伯七生半轻重陆路炮三十六尊、七生半速射过山炮十八尊。1907年调赴东北驻防时,将一营克虏伯陆路炮十八尊上缴,更换为一营格鲁森过山炮十八尊,变成一营陆路炮和两营过山炮。

直隶/近畿陆军第四镇:原为北洋常备军右镇、第二镇,1905年夏改编为陆军第四镇。炮四标在初成时,炮式较杂,装备英、德制的七生半陆路炮三十六尊和湖北、江宁制造的五生七过山炮十八尊。以后将杂制各炮全部更替,换装为日制七生半陆路速射陆路炮(三十六尊)和过山炮(十八尊)。1907年抽出一营陆路炮调赴东北,编入第二混成协。

近畿陆军第五镇:以山东的武卫右军先锋队为主改编,初为北洋常备军第五镇,1905年夏改称为陆军第五镇。炮五标装备有克虏伯七生半三十倍管退陆路炮三十六尊、克虏伯七生半十四倍身长管退过山炮十八尊。1907年抽出一营陆路炮调赴东北,编入第一混成协。

近畿陆军第六镇:以武卫右军和自强军合编,初为北洋常备军第四镇,1905年夏改称为陆军第六镇。成镇时将原武卫右军、自强军旧炮上缴,更换为新式的法国克鲁苏七生半陆路管退快炮三十六尊、克鲁苏七生半过山管退快炮十八尊。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农家千金媳  兽之纪元  重生之何以非凡  末世男友是口锅  明星养成记:拒嫁明朝首席  种田之给脸不要欠抽  我爱你,在锦瑟华年  夫夫  异世重生之傲世隐凤  极品龙将  重生之回到离婚前  另类大师  红颜斩  师妹无情,谪仙夫君请留步  菩提劫  最强神统  龙武帝尊  女皇陛下请立后  冥主  替婚是门技术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