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6年
秦国
自秦王政十年掌权(前237年)以来,诛杀嫪毐,除吕不韦,内乱解除了,开始向天下迈进就有兼并天下的野心以及政治策略,公元前230年秦国攻取韩国,俘虏韩王韩安,并把韩国定为颍川郡。韩国成为六国当中第一个被灭的王国。
韩国是三晋中实力最弱的一国,韩国军士所使用的“弩”天下第一,为各国所畏惧,韩国人使用弩,这与自己的地域有关的,地域多处丘陵山脉河流,不利于战车,长枪使用,与弓相比弩更具有杀伤力。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攻灭了在春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郑国,将国都迁到了新郑。
韩国西边是强大的秦国,东面是正要图强的魏国,南北分别是赵国和楚国,地理位置是七国中最差的,韩国的兵力也是最少的,数量在十万至二十万之间,而其他诸侯国的兵力往往要达到五十万,在数量上就很吃亏。
韩昭侯时期,任用法家人物申不害,在申不害的改革下,韩国的国力日增,摆脱落后国的帽子,但犹豫地理关系,处于中原之中,而成为各国必争之地。所以韩国的发展是受到诸多限制的。
韩国在黄河以北有一块土地——上党郡,韩国与秦国战败,就把上党割让给了秦国,但是上党郡的太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就擅自把上党献给了赵国,从而引发了长平之战。最后以秦国杀赵兵四十万结束,秦国获得全面胜利。
郑国为了遏制秦国的进犯,曾想到“疲秦之计”,派出一个叫郑国的人,来到秦国,向秦王陈述修建一条由泾河向洛河饮水的河渠,可以有效的帮助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这条河渠长三百多里,韩国希望用这条河渠来拖垮秦国的内政。事情败露后,秦王依然同意郑国继续修筑这条引水渠,有效的增加了当地经济。韩国的“疲秦”没有成功,带来的只是更好的发展。
韩国的公子韩非,也是法家的著名人物,荀况的弟子,与秦国的李斯是同学。韩非子结合了法家三支学派的观点,将“势”,“术”,“法”三种思想结合起来,得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
韩非想以此振兴国家的观点没有得到韩王的认可,韩非就来到了秦国,像秦王陈述自己的观点,得到了秦王的认可,也成为日后统一六国治理天下的根本。
各国的军队无力与强大的秦国对抗,无论是军队装备,军人素质,以及将领才能,延伸到统治者,这一条线的管理,六国都没有办法与秦国对抗。当时赵国依靠大将李牧,楚国依附名将项燕,而秦国军队中有两个将门世家一个是蒙氏,祖父蒙驁,父蒙武,以及现在的蒙恬,蒙毅都是能征惯战的优秀将领。还有就是王氏,父王翦,子王贲两个的指挥才能在秦国都为超然。此外还有桓齮,内史腾,杨端和,李信等名将。秦王逐鹿中原是完全有势力的,七国当中也只有秦国有能力统一天下。
无论是合纵还是连横,秦国总是占上风,这完全是实力说话。秦国自孝公商鞅变法起国力与日俱增,经济实力第一,军事实力也是第一。
韩国平定之后,与秦国接壤的国家就多了,秦国可攻击的范围也就扩大了,此时的秦国几乎占据半个西中国,而不断向动渗透
作者题外话:大家如果喜欢的话,希望能够支持一票!新浪首发! 。。
第二节 定赵伐魏
其次就是秦国的宿敌,赵国。
赵国从赵武灵王改变服侍,采用“胡服射骑”以来,军队战斗力成为仅此秦国的强国。
赵国与秦国之间,几乎年年战争,双方各有胜负,赵国的大将廉颇,李牧,是秦国最大的障碍,有他们两个坐镇,秦国就很难胜利,而秦国采取了反间计,离间赵王与廉颇,李牧,最后廉颇外逃楚国,李牧被杀的悲剧。
赵国在长平之战中任用名剑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的能力,天下人现在都知道了“纸上谈兵”,不仅使自己丧命,而且使赵国丧失了全部的战斗力,四十万人被坑死的悲剧。
此后赵国再也不能力与秦国对抗,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城,赵王赵迁被杀,公子赵嘉逃到代地,自立为王。六年后,也被秦国攻灭,赵国灭亡。
秦王在灭亡赵国之后,矛头转向了楚国。
秦王政与大将们商议对楚的用兵策略,青壮派的领军人物李信认为出兵数量在二十万左右,而老将王翦的计划是不得少于六十万。
两人所要使用的军队数量具有天壤之别,虽然一个是二十万,而另外一个是六十万,只相差三倍而已,但这三倍不同于三千和六千的三倍。王翦所要用的六十万,那就是当时秦国可以调动的全部兵力,换做是谁,也不可能动用自己的老本与别人决战的。
秦王非常看重李信,李信是个年轻的将军,与自己年纪相仿,有很多的共同点,在攻打赵国的时候,秦王就以李信自成一军,从北路扫荡赵国,为攻下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在燕国追击燕王的时候,独率轻骑表现出过人的胆识,这些都被秦王所看重。
年轻,富有活力,敢于冒险,具有一定的智慧。这些条件换做今天的话,企业老总也会让他们放手去干的,因为未来是年轻人的嘛!而且秦国连战连胜未尝败绩,用六十万太夸张了,用二十万已经是绰绰有余的了!
秦王嘲讽王翦老了,没有什么活力,胆子也变小了,就让李信为将,率军攻打楚国。王翦见到自己的话没被重用,而且秦王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王翦就称病高老,回老家频阳养老去了。
而王翦的儿子王贲此时正在率领大军攻打魏国,而且处于完全的上风。
大梁城池高,秦军攻城不下,王贲就引河水淹大梁城,泡的大梁城,墙面损坏,砖瓦脱离,而且城里的粮食也受到损失,遍地是水,很多东西都泡坏,这当然也包括粮食了。
魏王魏假不得以出城投降,魏王被杀,魏国于公元前225年灭亡。
魏国灭亡后,魏国还有一个安陵君,安陵君是魏襄王的弟弟,被封在安陵,秦王就想兵不血刃拿下安陵,就提议用五百里之地换安陵的建议。也就出现了《唐雎不辱使命》这样的一个典故。
魏国在此前有着名震天下的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听说看城门的侯赢是个贤人,就去拜访侯赢,为侯赢驾驭马车,在侯赢身后服侍他,丝毫没有公子的架子。与人重信誉,冒雨去赴约,不失信于人。
秦赵交兵长平,屠杀赵兵四十万,威逼邯郸城,信陵君在接到赵国的救援后,在没有得到君王的同意下就率领家?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书,这个豪门少夫人我不当了 甲午崛起 在海贼世界,做幕后帝皇 紫云符箓传 大汉龙鼎 明朝那些事儿-乞丐皇帝朱元璋卷 大清传奇巨商:胡雪岩 西南联大和美国飞虎队 明朝宦官 致命梦境 (死神)我妻 月在回廊.新月如钩 我的18岁女鬼未婚妻 千秋帝国史 绝世:侠道与大义 王妃非善类:迫嫁妖孽殿下 时空干涉手册 恨海情天 文明建设指南 (琼瑶)格格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