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必需的粮食产量。
尽管我们掌握的资料不完整,看来似乎有一个明确的趋向,1920 年以后
供应外贸和大城市的粮食和纤维,与 1920 年以前相比要少一些。而且 1929
年以后粮食的生产全然停滞不前。有大量的资料记述了农村经济状况长期内
普遍恶化,短暂地恢复后又进一步恶化,据推测总的模式是大多数人的社会
经济福利下降了。在这 30 年间造成农村市场更为不稳定有四个主要原因。
第一,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需求结构的变化是迅速的,常常是不可逆
转的,能迫使经济组织把土地和劳力资源分配到其他用途。如果资源所有者
不能像需求变化前那样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农户的收入就会下降,土地和劳
力就会闲置,资金就会从农业抽走。
第二,农户的资源或收入无偿地或以低于现行交换价值的价格被占用,
使得农民不得不减少其开销和积蓄,因而影响到下一轮的生产和交换。这种
情况发生在国家或军阀的军队征收新税、没收农民资财,或征集农民劳力从
事非农业活动的时候。
第三,是市场对农村经济组织的产品总需求的突然下降。这种总的市场
需求下降可能来源自白银出口,和随之而来的货币供应短缺。通常这会很快
地伴随货币周转率下降,而后者又对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产生不利影响。
市场需求下降也由于因军事行动而丧失重要市场,或破坏了贸易和运输。经
济组织于是被迫举债或出卖财产,以支付生产费用。清理财产常常带来对财
富重新分配的要求,这又使收入和土地所有权分配模式更不平等。
最后一个原因,是市场活动因经济组织对自然灾害不能预防,或无法自
卫而遭到破坏。洪水和干旱,迫使农民降低销售,使下一季庄稼的种子退化,
驱使许多人到别处寻找工作,甚至引起饥馑。一个地区余粮的最终下降,严
重影响与正常贸易地区的交换,以致农产品的价格以及粮食和纤维的分配都
受到不利的影响。
②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编:《南开指数资料汇编》,第 14—15 页。
③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编:《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1921 年—1957年)》,第 126、184 页。
④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 3 辑,第 922 页。我已从该书列举的生产数据编出出产指数,并
利用 1935—1937 年价格权数算出粮食出产价值以证实这一说法。
①这类趋势在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的《中华民国统计提要》第 15—16 页列举的九省农产品收成报告
中是明显的。
造成市场不稳定的这四个因素发生在 1920 年后的不同时期,强度也不尽
相同。使它们的冲击不同于前几十年的原因,是国家和私人的经济组织既没
有能力,也没有充足的时间,从前一次爆发的市场不稳定中摆脱出来,就被
另一次市场不稳定所压倒。正是由于农村市场的不稳定更加频繁,农民在这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命运天尊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轮转阴阳 多元时空旅者 穿越吧,诸天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论剑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水情绮迷 贴心妹妹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职场屠龙术·骊珠 不是猛龙不过江 唯我青仙 异能古董商2 灼灼如镜花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吸血三姊妹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