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6—336 页。
①邱昌渭:《广西县政》,第 222—241 页。《广西民团概要》。李友华:《地区与国家:中国政治斗争
中的桂系,1925—1937 年》,第 170—193 页。
民团。
省里的这类主动精神,往往能反映其军阀靠山们的兴趣和气质。山西制
度强调保守的社会目标和道德的提高;广西则在社区建设的辞藻以外,强调
尚武的民族主义。两者都赞颂地方自治,但它们的实质是官府控制。值得注
意的是两者都决心使官府在组织的最低层作到有效的控制,实际上是把官僚
政治扩展到它晚清的层次,也就是县以下。在这方面,山西制度尤其重要,
因为它影响了 1928 年以后南京政府的地方制度。
南京政府关于地方行政的早期政策
作为保证社会改造和国家统一的运动,20 世纪 20 年代的国民党人取得
政权,承担着实现孙逸仙的民主中国理想的责任。这个理想体现在《建国大
纲》中,表达了他在宪政问题上成熟的观点。《建国大纲》发表在 1924 年,
当时国民党与苏联的联盟正在积极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它反映国民党左派的
观点甚少。实际上它是孙逸仙长期坚持的如何实行民众主权观点的重述与完
成。
孙逸仙认为不习惯于立宪政府和政治参与的形式和观念的国家,建国必
须遵循自下而上,从县到省,到中央的顺序。公民必须在国民党的监督下,
根据县的模式,在“自治”的形式和实践方面接受训导。在政治发展的这个
“训政”阶段,党的领导目的在于使一个省内所有的县实现“自治”,然后
在省本身实现“自治”。当大多数的省份能够如此自治时,国民大会即可颁
布一部以五权分立为基础的宪法。
这种从下而上的政治发展模式,无非是孙逸仙由康有为、梁启超及其门
徒在 20 世纪头十年中,大肆宣传的“自治”理论中引伸而来的。孙逸仙显然
早在 1912 年就信奉地方自治的思想。他认为,地方自治是一个强盛、统一的
国家的当然基础。他的理论基础,不论在论调上还是在实质上,与我们讨论
过的梁启超的理论基础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至 1916 年,孙逸仙已经把地方自
治与他的含糊但令人深刻感觉到的平民主义联系起来;为避免旧时的专制政
权更迭不已(它曾是大部分中国历史的特点,而今又在民国重演),需要使
民众成为政府?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命运天尊 不是猛龙不过江 贴心妹妹 吸血三姊妹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异能古董商2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灼灼如镜花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唯我青仙 穿越吧,诸天 论剑 职场屠龙术·骊珠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多元时空旅者 轮转阴阳 水情绮迷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