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彭禹庭因公开反抗国家机关。这两项非正统的实验都被扼杀。总的来说,
乡村建设实验最终都遭遇不佳,日本的入侵把它们全部清除干净。留下的一
份遗产是人们广泛关心把中国建国工作的基础放在农村社会,并且体会到乡
村改革在充满敌意的政治环境中无法生存。共产党人发展而成的根据地概
念,是把一种新的乡村体系纳入其政治和军事保护之中的尝试。
参与与官僚政治:历史的进程
①《镇平县自治概况》;艾恺:《转变中的乡村名流:中国文化危机与合法性问题》,载《远东研究中心
文化文选》,第 3 集(1978—1979 年),第 218—286 页。
①陈果夫:《苏政回忆》,第 14 页。许莹连等:《全国乡村建设运动概况》,第 530—648 页。
从这里提供的材料看,本章开头提出的两分法似乎全然不足以表现一个
真实的矛盾。事实上,地方自治的发展并不是在参与更多一些或官僚政治更
多一些这两者之间的一连串的选择。勿宁说,它是以一种交替更迭的方式进
行的,表现为民众要求参与地方政治,却提供了官僚政治得以造成更大危害
的格局。清廷决定制订宪法,是出自一种心态,认为参与最终将导致增强官
府的特权。县议会的历史表明,起初是充满热情,地方名流广泛卷入,但却
以县知事操纵的参事会增选议会的领导人,从而极大地加强县知事的行政权
力而告终。
县以下区划的模式(翟城“模式”),起源于乡绅的积极精神和鼓吹社
区者的热忱,却促进了一种严厉的官僚政治的和极权主义的地方管理制度(阎
锡山的“村制”)。孙逸仙自底层向上的政治发展模式,不乏响亮的平民主
义的论调和“自治”的指示,确实产生过一些有创见的计划,本可以引导民
众更多地参与地方政治。然而,南京政权在 30 年代修改这些计划的做法,意
味着那些原应是“自治”载体的单位变成了使官僚政治更深地渗透进地方社
会的单位。
参与和官僚政治看上去已在密切的历史关系中相互联系起来。名流(和
一定程度上的更广大的公民)迫切要求参与政治,确实曾激起体制改革的汹
涌波涛。但是,浮在波峰浪尖的是官僚政治国家的机构。波涛退却以后,留
下来的是它们。
第 8 章 学术界的成长,1912—1949 年
学术机构不仅教育后代,而且创造、引进和传播技术与文化。现代国家
的学校和学院、图书馆和实验室,通常通过履行这些重要的职能,对国家以
及一般对社会起着重要的中心作用。而在中国,从很早的年代起,教育就一
直是政府所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所以它注定要成为 1949 年以后中国革命的
一个中心问题。同时,在 20 世纪上半叶,教育在多种国外的影响和参与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唯我青仙 贴心妹妹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多元时空旅者 命运天尊 论剑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水情绮迷 异能古董商2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灼灼如镜花 不是猛龙不过江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穿越吧,诸天 吸血三姊妹 轮转阴阳 职场屠龙术·骊珠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