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然而他们的这种特殊地位并非完全是幸事。他们的国外经历——为了
获得博士学位,通常需要几年时间——导致了这些自由化的知识分子陷入世
界性不可避免的矛盾心理状态。①同所有在国外学习的人一样,他们在某种程
度上具有双重文化,既熟悉中国的精英文化,也熟悉外部世界的精英文化。
他们作为学者的精英地位,加上熟悉异国方式,使他们与乡村中国愈加格格
不入。他们建立了与西方人文学科传统的共同纽带,这一事实保证了新文化
运动在教育方面不仅促进传播技术,而且它尖锐地引出了一些问题,即在事
实上,也在(同等重要)中国的军政要人的眼中,如何使他们在外国受到的
训练发挥作用,并切合中国的实际。正是这些要人被要求给予教育家们以不
断的支持。②同时,有些学者感到他们的外国倾向有使他们脱离自己背景的危
险,即一种游离于祖国社会的失落感,简言之,即精神上的颓废和情感上的
疏远。双重文化的经历能搅乱一个人的个性。这一问题的程度有多深尚不清
楚。它对于许多“五四”运动的一代人可能更为突出,他们事实上具有三重
教育背景:中国的(传统的和早期现代的),日本的和欧美的。
因此,引进外国知识(技术方面的和价值观方面的)的任务无论在内还
是在外都很复杂。在内,他是受过外国训练的教育家,必须设计出如何作出
最大贡献的自我形象。同时,处于他的环境,他可能面对他应该如何作为的
十分不同的期望。①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特点是行政负担。住宿学校和不久出现
的男女同校是一种新现象,有一种能诱发导致罢课和政治运动的学生舆论和
③刘子健:《宋初改革家:范仲淹》,载费正清编:《中国的思想和制度》,第 111 页。
①这种矛盾心理已由李文森特别加以说明。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是《革命与世界主义:西方阶段和中国阶段》。
②为获得民国革命一代的教育家所受训练的形式的印象,我们考察了 75 人的经历如下:
上述资料根据包华德和理查德?C。霍华德编《中华民国传记词典》和《辛亥革命回忆
录》(全 8 卷)中名人的代表性抽样。不可避免在分类时有重复。对《中华民国传记词典》中参加过各种
自由维新运动的全部名人的社会背景的进一步调查,表明 13 以上是学者官僚阶级出身,弗吉尼亚?E。雷诺
兹:《社会运动:中国领导阶层分析,1895—1927 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83 年,
部分 VB:数量综合。
①为获得 1912—1949 年学术界名人事业活动的印象,我们统计了 173 人所从事的工作的类型。大约 13 的
人从事一种以上的活动。 此表根据《中华民国传记词典》中 173 人的传略,他们的专业活动范围从部分
从事(如仅短期从事高等院校教学)到毕生从事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诸方面工作。人们公认这群人是有
选择的,但它包括那些最积极地影响近代教育界发展的人物。
组织的无限能量。共和国的新学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吸血三姊妹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贴心妹妹 灼灼如镜花 唯我青仙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论剑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不是猛龙不过江 穿越吧,诸天 水情绮迷 异能古董商2 职场屠龙术·骊珠 多元时空旅者 轮转阴阳 命运天尊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