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境内的教会学校可追溯到 1845 年。19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在早期自
强运动中,又出现了几所教会学校。19 世纪末旧秩序在中国的崩溃不可避免
地给教会学校一个机会,在科学和外语等几个非传统教学领域采取主动。这
些学校从而展示了新型的学识。1900 年后,由于对现代教育的需求增长,一
些教会学校通过扩设课程和合并这一复杂过程逐步演变成具有学院水平的学
校。1906 年新教传教士拥有 2000 多所小学和近 400 所中等水平的学校,而
到 20 世纪 20 年代已有 12 所(最后是 16 所)学院或大学逐渐从其中出现。①
然而,在中国扩大和深化基督教事业仍一直居优先地位。例如,上海圣约翰
①蔡元培等:《晚清三十五年来之中国教育(1897—1931)》,第 66—67 页。丁致聘:《中国近七十年
来教育记事》。比较《剑桥中国史》第 11 卷,第 5 章。
②《晚清三十五年来之中国教育(1897—1931)》,第 68 页。
③朱昌峻:《近代中国的维新人物:张謇,1853—1926 年》。
④安东尼?C。李:《中华民国私人管理的高等教育史》,第 10、11—12 页。
①卢茨:《中国和基督教院校,1850—1950 年》,第 531—533 页,从 19 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6
所教会高等院校发展顺序图。关于深一层概括,见《剑桥中国史》第10 卷,第 11 章(柯文著)和第 12
卷,第 3 章(费维恺著);又见威廉?珀维安斯?芬恩:《变化中的中国的教会高等教育,1880—1950
年》;和一部发人深思的研究专著,简?亨特:《上流阶层的信仰:美国女传教士在世纪转换时的中国》。
大学校长卜舫济认为:学校应保持小规模,这不仅为了保持教员与学生接触
的质量,而且因为“不信教学生成份过大会冲淡学校的基督教气氛”。他还
把宗教课程和礼拜定为必修,并辩解说,如果学生不想信教,他不必进这所
学校。②
天主教高等教育是在上海郊区徐家汇(明末著名教徒徐光启的老家)特
别设立的耶稣会奖学基金之上建立的。一位富有朝气同时不乏权力的人物马
良长期任耶稣会传教士,他是一名清政府官员,又是一位改革家。他于 1903
年建立震旦学院,这所学校后来成为一所天主教大学。1905 年他建立复旦公
学,这所学校后来成为一所私立大学。这在前面已经提到。①
教会学校学术质量参差不齐。②有些大学在教学、计划改革和教员业务成
就方面成效卓著。其中有些教员是国内或国际上的知名人士。如北京燕京大
学有个新闻系,它从全国各地招生,而这个系的教员包括下列著名学者,如
中国史方面的洪业(威廉?洪),顾颉刚(民俗学),徐淑希(政治学),
吴文藻(社会学),文学方面的许地山、谢婉莹(冰心)和熊佛西,以及宗
教方面的赵紫宸。燕京由于地处北京,知名度高。当然同时还有其他教会学
校,如金陵大学和岭南大学(前身为广州格致书院),也取得许多真实成就。
然而,无论这些教会学校的学术成就如何,它们都会发现自己处于矛盾
状态。虽然传教士的最初目的是传教,但有些传教士很早就发现传播世俗学
识也是可取的。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使他们的学校超越了改宗的界限,并使他
们逐渐致力于有利国家发展的一般世俗计划。对于大多数在教会院校注册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命运天尊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吸血三姊妹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论剑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异能古董商2 灼灼如镜花 职场屠龙术·骊珠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唯我青仙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多元时空旅者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不是猛龙不过江 水情绮迷 轮转阴阳 贴心妹妹 穿越吧,诸天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