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也因未能写出更多与早期短篇和散文诗一脉相承的抒情作品而引为憾事。②
虽然左翼的思想家们常常左右视听,少谈意识形态但决非没有信仰的作
家们,却为新文学遗产做出了重要得多的贡献。30 年代一些最具创造力的作
家——茅盾、老舍、吴组湘、张天翼、巴金、曹禺和闻一多都是左倾的。但
他们左的取向,主要是日益受到社会政治环境影响的个人良知与艺术敏感的
一种表达。另有一小部分人——李金发、戴望舒、冯至,大多是诗人,不太
关心政治。他们的作品尽管影响不大,但往往在艺术上较左翼作家更有新意。
主要由于这些有创造力的作家们的努力,30 年代的小说(主要是长篇小说)、
诗歌与戏剧才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到日本入侵前夕,因作家们作为执着的艺
术家日臻成熟,中国现代文学已处于真正文学“复兴”的边缘。但是这种正
在兴起的创作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战争使现代派诗歌的众多试作突然
夭折;战争为小说家们的精力另辟途径,离开其主要的文学课题。只有戏剧
作为战时宣传的一种手段,在重庆和日本占领下的上海,作为逃避主义的娱
乐而繁荣起来。扼杀这个时期艺术创造的真正罪犯,不是国民党(其高压措
施培养了非常有助于创作力的批判精神),也不是共产党(由周扬执行的党
的文学控制政策,对有创造力的作家几乎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是日本人。
1937 年侵略者的炸弹和炮火,几乎在一夜之间毁灭了文学环境。
我们稍后将讨论战争给文学造成的创伤,但首先我们必须注意文学创作
的四种萌发模式:杂文、小说、现代诗与话剧。
杂文
“杂文”——“多种多样的小品文”,或者用瞿秋白的外国名词来说,
“feuilleton”的流行,受到文学领域中意识形态论战的直接影响。就学说
争论以及社会批判和文化评论说,杂文是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在这种体裁上,
鲁迅是无可争辩的大师。
鲁迅写短篇小说伊始,就同时着手试写杂文。他的杂感首先发表在《新
青年》,而后发表在《语丝》上,将自由流畅的散文(用白话写成,但夹杂
文言词句)与灵活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虽然他的杂文如大多数研究鲁迅的学
者所注意到的那样,①大多针砭时弊,语含讥刺,但他的方法却绝不是狭隘的
①这部小说出版后五个月内印刷六次。见塔戈雷:《现代中国的文学论战,1918—1937 年》,第 71—72
页。关于蒋光慈生平和著作的分析,见夏济安:《蒋光慈现象》,载其《黑暗之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研
究》,第 55—100 页。
②冯雪峰:《回忆鲁迅》,第 23 页。
①关于鲁迅杂文艺术的详细分析,见戴维?E。波拉德:《鲁迅的杂文》。
功利主义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穿越吧,诸天 论剑 异能古董商2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水情绮迷 轮转阴阳 多元时空旅者 吸血三姊妹 贴心妹妹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不是猛龙不过江 灼灼如镜花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职场屠龙术·骊珠 命运天尊 唯我青仙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