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幅度高。在 1942 年 3 月滇缅公路被封闭前,购买急需的机器、备件和进
口原料,尽管困难和奇贵,但仍是可能的。②这些有利因素导致 1943 年以前
新的工厂与日俱增(见表 12),而工业生产量在 1938 年至 1945 年之间几乎
增长到四倍。
尽管有这样的增长,工业生产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虽然战时国民党中
国的人口大致是战前的一半,但主要工业品产量从未超出战前水平的 12%。
1944 年棉纱、棉布和面粉仅分别为战前数字的 5.3%、8.8%和 5.3%。①更有甚
者,1943—1944 年工业部门陷入深刻的危机,1944 年生产显著下降。表 13
显示了战争后半期工业的疲软状况。1939 年新工厂的投资达到了最高峰。其
后,尽管新厂数量增加,但投资总值陡然下降。大约在 1940 年,工业繁荣事
实上已经终结,但牟取薄利的经营者们,以有限的经验和少量的财源继续开
办新厂,徒劳地期待着经济复苏。②这些小规模的薄利经营多数迅即倒闭。1944
年,在国民党中国实际上仅有 928 家工厂开工。倒闭率达 82%。
虽然 1943 年前产量一直增长,但 1940 年工业部门已经开始遇到障碍,
首次引起增长率下降,然后产生了 1943 年 9 月以后的工业危机。③通货膨胀
的结果并不全是消极的。例如,在战争八年间,工人们的实际工资仅在 1938
年提高;其后,他们的实际工资下降,这使雇主获利。④不过,通货膨胀使商
业投资,特别是投机事业投资比工业投资赚的钱多得多(见表 14)。囤积稻
米和其他农产品的现象广为流行。不论来自占领区,还是来自国外的“走私”
货都能大赚其钱,从而使资本从生产性投资转回。有时光是
表12 中 国 非 沦 陷 区 的 工 厂
①李紫翔:《抗战以来四川之工业》,第 23 页;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下册,第 659 页;又
见张圣轩:《三十二年四川工业之回顾与前瞻》,《四川经济季刊》第 1 卷第 2 期(1944 年 3 月 15 日),
第 258 页;《中华志,1937 年—1943 年》,第 437 页。
①程玉桂:《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工业发展》,第 109 页;周舜莘:《中国的通货膨胀》,第 94 页。
②秦国平:《战时通货膨胀下的中国棉纺工业》,第 39 页。
③刘吉丙:《三十三年四川之商业》,《四川经济季刊》第 2 卷第 2 期(1945 年 4月 1 日),第 79 页;
李紫翔:《我国战时工业生产的回顾与前瞻》,《四川经济季刊》第 2 卷第 3 期(1945 年 7 月 1 日),
第 32 页。
④周舜莘:《中国的通货膨胀》,第 239—240 页。
1936 年
及以前
1937 193819391940194119421943 1944
开办日期
不确定
合计
设厂数 a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论剑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不是猛龙不过江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轮转阴阳 命运天尊 贴心妹妹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唯我青仙 多元时空旅者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职场屠龙术·骊珠 异能古董商2 水情绮迷 穿越吧,诸天 吸血三姊妹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灼灼如镜花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