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地,已经建立了这样的原理:在一定的社会中,各个阶级的行动,可由对
外国压迫者的团结一致反应所改变。至于毛泽东,他不只是把它作为理论上
的可能性加以接受;从 30 年代开始他就深信,为了追求民族的目标,联盟是
能够有效地实现的,它的建立,撇开工人和他们的最接近的同盟者农民不说,
很大部分有赖于共产党人成功地改变中国社会其他阶层的主观立场。
这种对于当作挽救民族危亡条件的国家团结的关心,虽然始终或多或少
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思想和政策的特征,但决不意味着他只不过是一个民族主
义者。甚至在 30 年代末期,当他缔结并执行与蒋介石的新联盟的时候,他就
说得一清二楚,中国共产党无意放弃它的最高纲领。而在 20 年代末和 30 年
代初,社会革命则是他的思想和行动的主要集中点,他也不是仅仅根据道德
价值和心理改造来对待它的。虽然他相信客观社会现实能由意识的变化加以
改变,但他也认为参与革命的行动,是改变人思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诚然,
深刻地认识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深思熟虑地运用这一辩证法,是毛泽东
思想的一个特点,也是他政治上成功的秘诀之一。
把革命斗争作为推动文化革命工具的思想,毛泽东早在 1927 年,就在湖
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提出了,他写道:“家族主义、迷信观念与片面的贞
操观念之破坏,乃是政治斗争经济斗争胜利后自然而然的结果。……菩萨要
①《毛泽东集》第 6 卷,第 98—99、284—285 页。
农民自己丢……”①
以后整整 20 年,农村一直既是毛泽东的社会革命,也是他的文化革命的
主要实验场。在这个领域里,他活动的中心当然是土地改革。这里不拟讨论
这个话题。因为土地政策已在第 5 章充分地讨论过,有一个事件最能生动地
说明毛泽东相信通过革命斗争改变立场的方法,这就是 1933—1934 年的“查
田运动”。查田运动可能不是毛泽东发起的,但是他在 1933 年使这个运动具
有他的特征。这个运动的表面经济目标,是确定土地改革是否已恰当地实行,
而事实上却不过是为在根本上追求政治目的提供一个框架。考虑到地主和富
农的传统声望,以及他们有文化,善于讲话这一事实,毛泽东深信,不管正
式的财产结构有什么变化,这些过去的特权分子仍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慢
慢地在农会里取得权力地位,阻止这样隐蔽地回复到旧秩序的唯一办法,就
是在基层不断地鼓动农民,鼓励贫农进行反对过去剥削者的斗争,以便建立
他们的自信心,并让今后他们是社会的主人的信念扎下根来。
在伴随内战及 40 年代末取得政权之后的土地改革期间,也追求完全同样
的目的。在群众大会上,农民被鼓励针对地主过去的压迫“诉苦”,有时候
随之还要对罪大恶极者处以极刑,目的不仅在于压倒士绅的威风,而且首先
在于让农民除去自卑感,并最终像人一样地站起来。这样,毛泽东就在改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灼灼如镜花 轮转阴阳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异能古董商2 穿越吧,诸天 职场屠龙术·骊珠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不是猛龙不过江 水情绮迷 唯我青仙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论剑 吸血三姊妹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贴心妹妹 命运天尊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多元时空旅者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