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3 期)发表的有价值的原始资料。《经济事实》是重庆战时政府印行
的经济统计月刊,该刊提供了研究战时条件下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学者几
乎尚未触及的丰富资料。该刊载有诸如谷物销售、作物生产费用、按农田大
小的劳力和资本分配、土地使用模式、运输费用和各社会阶级的生活水平之
类主题的调查以及卜凯的许多在别处不能得到的文章。
中国农村社会的契约方面,已由陈张富美和马若孟在《清史问题》第 3
卷第 5 期(1976 年 11 月)和第 3 卷第 10 期(1978 年 11 月)发表的一系列
文章中加以探讨。由这两位作者译成英文的约 50 宗契约,展示了农户之间在
其生活周期的过程中种类繁多的资源交换。罗伯特?阿什著《中国革命前的
土地租佃: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的江苏省》是关于 20 世纪 30 年代土地
租佃和农村收入变化的一部有用的概要著作。这部研究专著描述了世界经济
萧条和国内通货紧缩严重打击农村经济结构时江苏省不断恶化的农村状况。
通过对全国土地委员会 1937 年调查报告进行的有创造性的分析,小查尔
斯?罗伯特?罗尔估计出 16 个省 170 万农户收入的分配(《中国农村收入的
分配:20 世纪 30 年代和 50 年代的比较》)。罗尔也估计出 1952 年收入分
配,并且发现由于实行共产党土地分配纲领的结果,收入结构中的不均衡比
1937 年低 1/3 左右。属罗尔所认为的造成 30 年代非常不均衡的收入分配的
因素之列的,是不均衡的土地所有与耕作和其他获取收入副业间劳力配置的
弹性。然而,在农户可把更多劳力配置到非耕作活动的地区,收入分配比较
均衡。
按区域研究 1949 年以前的农业,是日本研究中国农业的主要学者在最近
的大作中采用的方式:天野元之助著《中国农业之区域发展》。关于满洲农
村,参考中兼胜义著《旧满洲农村社会经济结构之分析》。根据 1944 年进行
的调查,今崛诚二著《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其历史与革命前夕的现实》非
常详细地描述了华北农村。
一批新获得的关于中国土地状况的原始资料是原南京中央政治学校的
200 卷论文(包括实地调查笔记),这些论文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由就各种
各样农村行政和乡村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的硕士学位生撰写的。这些论文由萧
铮主编,1977 年由成文书局以《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丛书
形式在台湾出版。也可查阅台北土地管理研究所根据剪报编成的有价值的索
引:《民国二○三○年代中国经济农业土地水利问题资料》。
6.农民运动
虽然邓嗣禹著《抗议和犯罪在中国:秘密结社、民众起义、农民造反的
书目》包括中国历史所有时期,但是,所有近 4000 条书目中,有相当大的比
例涉及 20 世纪上半期的事件。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除本书第 6 章脚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论剑 多元时空旅者 轮转阴阳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吸血三姊妹 穿越吧,诸天 灼灼如镜花 唯我青仙 异能古董商2 命运天尊 职场屠龙术·骊珠 不是猛龙不过江 水情绮迷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贴心妹妹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