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记述有蒋梦麟著《来自西方的潮流》。
在华教会大学的历史及其与中国环境的相互影响,在杰西?G.卢兹著《中
国和基督教院校,1850—1950 年》有论述,也见于安东尼?C.李:《中华民
国私人管理的高等教育史》。各教会大学校史,已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
合理事会刊行,虽然在质量上参差不齐,但这类出版物有两种用途,一是提
供主要根据差会档案和私人文件撰写而成的 19 世纪以来在华教会教育事业
概要,二是展示教会大学教育家和他们的年谱编写者之中普遍存在的态度分
歧。这类出版物有:查尔斯?霍奇?科贝特著《齐鲁大学》(1955 年),克
拉伦斯?戴著《之江大学》(1955 年),艾德敷著《燕京大学》(1959 年),
玛丽?兰伯顿著《上海圣约翰大学, 1879—1951 年》(1955 年),德本康
夫人和鲁思?M.切斯特著《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55 年),L.埃塞尔?华
莱士著《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56 年)和刘易斯?C.沃姆斯利著《华西协
合大学》(1974 年)。也参见鲁本?霍尔登著《1901—1951 年中国大陆的雅
礼和湘雅》。关于最近出版的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中国高等教育和科
学研究的影响的分析专著,有彼得?巴克著《美国科学与近代中国,1876—
1936 年》和菲利普?韦斯特著《燕京大学与中西关系,1916—1952 年》。
日本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的全领域,已由日本大学者实藤惠秀全面开
拓,他的 1939—1945 年早期著作(见费正清等著《日本的近代中国研究》条
目 6.8.1—6.8.5)在他 1960 年出版的《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中达到其巅峰。
这方面的中文著作,有黄福庆著《清末留日学生》。实藤惠秀在东京的藏书
仍然是这个研究领域的主要资料来源,在任何其他国家无类似的富源。汪一
驹著《中国知识分子和西方,1872—1949 年》是一部导引研究的专著,而中
国留学生的回忆录仍然是一个未被发掘的富源。萨利?博思威克著《中国的
教育与社会变迁》在第 200—201 页列出这类回忆录约 50 种的书目。
在近来的出版物中,这个研究领域最有用的起始著作,除菲利普?韦斯
特著《燕京大学与中西关系,1916—1952 年》外,还有北京 1965 年编成,
1981 年出版的详细清华校史《清华大学校史稿》(约翰?伊斯雷尔选刊了其
中一部分)和贾祖麟在 1981 年出版的研究专著《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国家:
叙事史》。
9.文学趋势:通向革命之路,1927—1949 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般状况已在本书上卷《文学的趋势 I:对现代性
的追求》的书目介绍中加以讨论,本书目提要提供那一章和本章撰写时未获
得的更多资料信息。
自 1976 年“四人帮”垮台以来,学术活动的复苏导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穿越吧,诸天 唯我青仙 不是猛龙不过江 灼灼如镜花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职场屠龙术·骊珠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贴心妹妹 论剑 水情绮迷 异能古董商2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命运天尊 轮转阴阳 吸血三姊妹 多元时空旅者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