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是做值得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一点非常重要!你可以因为老师的教学过于陈旧而逃课,也可以因为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而逃课。但是,在逃课之前,有一件事情你必须想明白,那就是你逃课要去干什么?
小张读大二时,因为不喜欢专业外语老师的讲课方式,觉得听她上课跟听老和尚念经一样,毫无新意,所以他经常逃课。一到周二下午专业外语的课程,小张便泡在网吧里打游戏,一打就是半天,有时甚至能打到晚上,忘记了吃晚饭。久而久之,周二下午已经成了他和游戏玩伴们相约打游戏的固定时间。周二下午,如果不去网吧打游戏,小张就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心里空落落的,即使有时候良心发现,觉得应该去听听专业外语课,脑海中显现的也是游戏中各种激烈的画面,心思根本不在听课上。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因为经常泡网吧,浪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到了期末考试,小张的专业外语自然是不及格,被请进补考的行列。
大学生活中,类似小张的这种同学大有人在。不想听哪门课,就逃课去上网打游戏、聊天、看电影。还有些女同学,相约一起去逛街、买衣服,又或者去和某个网友见面。他们认为这样是在享受生活,享受自己的青春。等到期末考和毕业时才明白,自己是做了一件多么幼稚而又愚蠢的事情。
相反,有些同学在逃课前就做好了自己的计划,去做自己认为比上课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自己最近正在着手撰写一篇学术论文,要去图书馆搜集资料,又或者今天校内其他院系有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讲座等。他们认为,去图书馆学习、去听更有价值的讲座,都比在课堂上听课更能使自己得到提升,此时,他们的逃课行为就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畅销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中说得好,大学生逃课应该“君子有所逃,有所不逃”。大学中的有些课程,虽然貌似没有什么新鲜之处,比如《大学生健康教育》《法律基础》《专业外语》等,有的同学觉得,真不知道学校安排这些无聊的课程干什么?法律基础?我将来又不去做律师,要学这些知识干吗?而且那个老师上课还总是讲法律条文,考试的时候又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太无趣了!干脆不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路标2:学习(5)
其实,类似这样的课程对我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非常有帮助,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依法行事。而依法行事的前提是你要知道法律是怎样规定的,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做好工作。换言之,懂得一些法律常识,是生活中必备的知识储备,也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一种体现。如果因为不懂得法律规定而做出违法的事情,轻则会被他人所耻笑,重则可能有违法犯罪的危险。
无论什么样的知识,多了解一些,总是没有坏处的,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得上。你了解了这个领域的知识,虽然将来不会直接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但是你就比别人多了一种优势,多一种技能,说不定这项知识或技能就能让你从众多的同事中脱颖而出。法律知识、外语知识甚至理论知识等,都可能成为你事业前进的有力臂膀。
因此,当你逃课之时,一定要事先有所比较、有所计划。弄清楚自己逃课的目的是什么,并且能够抬头挺胸地告诉自己:我没有白逃课!那么,你想逃课时就逃吧!
论学习“持久战”
年轻人不一定要终身受雇,但一定要终身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就是一种生产力。学习能使人保持一种向上的激情,也能让人变得更加机敏,富有活力。生活中,少一些抱怨的语言,多一些改变的行动,把抱怨的情感化为学习的动力,你便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活到老,学到老
我有位高中同学,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的英语专业,他希望能在国际教育交流领域开创出一番事业,目前任职于国内某高校涉外部门。在工作之余,我这位同学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课程,而且主动承担起部门网站编辑和国际交流活动策划等工作,并且成功组织了各项活动。通过努力,网站的质量也受到上司的好评。
几年后,由于部门管理的混乱,他感觉继续这份工作毫无前途可言,便跳到一家国际教育发展投资公司做市场调研员,开始了每天在外跑业务的生活。我同学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成为公司的业绩标兵,并升职做了主管。后来,他又被安排到市场部,担任市场部经理助理。在这个阶段,他开始全面接触市场工作,工作激情和绩效非常高。在助理的位子上,我同学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特别在市场策划方面显示出了过人的能力。
有一年春节我们聚会,我和他聊得很畅快。期间,他回忆起了之前的艰辛,也憧憬着以后的幸福,而让我记住的则是一句话:
“一个年轻人,不一定要终身受雇,但一定要终身学习!”
这句话让我那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思索良久。
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属于迷茫的一代,站在世纪的门槛眺望远方,不知何去何从。美丽的大学校园演绎的是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老师的口若悬河与学生的昏昏欲睡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会与社团的活动让我们麻木……社会的急剧发展带来的多元思潮强烈地冲击着我们,我们变得越来越迷茫,越来越不快乐,从而越来越多的无奈,越来越多的叛逆。
大学曾经是我们理想中的天堂,没有接触到它时,它具有神圣的光芒。经过日夜艰辛苦读,终于有一天我们真正走进了它,可以去亲身体验它,却发现它没有想象中美丽。当我们走向社会时,发现校园里学的东西在现实中派不上用场,我们开始怀疑大学:大学与现实的差异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看待?
路标2:学习(6)
无数年轻人的精神偶像、著名企业家李嘉诚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李嘉诚因为家境贫寒,上到初中就被迫失学。15岁时父亲去世,他从此负担起整个家庭的生计。尽管他工作非常辛苦,但他知道,如果没有知识,没有学问,他将来就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他白天当推销员,晚上上夜校。他到废品收购站去买别人废弃的旧教材,用旧报纸练字,利用各种方式疯狂地学习知识。
“当时我住在合群男子公寓,就是现在铜锣湾金堡大厦。每晚12时就会熄灯。我因为上夜校和到工厂跟单,每晚回来要摸黑走楼梯,一步步数楼梯数,够数就知道回到宿舍了。”
李嘉诚青年时基本没受过正式教育,尤其是英语,可是他深知在香港做生意,不学好英语,永远没有出息。经过刻苦学习,他的英语水平甚至比普通的大学生还要高。50年代他做塑胶花生意时,订阅了好几种全世界最新的塑胶杂志,以便能够掌握最新形势。在外国杂志中,他留意到一部制造塑胶樽的机器,但从外国订制太贵了,于是他凭着自学的英文查阅各种外文资料研制了这部机器,这成为他早年非常得意的事情之一。他又靠着自己当时还很不流利的英文,和外国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欢田喜地 亲爱的,驾! 荒古毒仙 世界电影史 俞敏洪如是说 我一个品红帝骑!嚣张点怎么了? 通关 母妃太可口 处方药营销实战宝典 无条件信任的力量 谋士养成计划 绝世神偷废柴七小姐(全本) 媚惑 人生若只如初见 安意如 TXT 老姑爷 来人,关门,放师妹! 末世竞技场 锦绣连城 首任军长 一生的理财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