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校园菜鸟到职场大树的成长心得:大学路线图 > 第6部分(第2页)

第6部分(第2页)

作为一名新世纪大学生,仅仅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图书馆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我广泛地阅读了人物传记、财经、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书籍。记得那个时候,我总是急切地打开每一本书,尽可能地汲取点滴知识。我有时也会跑到期刊阅览室,了解最新的时事政治、国际经济形势;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把握最新的学术观点,浏览最新的学术资料……

路标3:准备(1)

成功 = 环境支撑 + 寻找机会 + 充分准备。显然,“充分准备”的全部及“寻找机会”、“环境支撑”的部分主导权在于自己,“机会”和“环境支撑”多多少少具有幸运因素,似乎难由主观意愿左右。其实,“幸运”正是自己争取来的,成功需要准备,运作“成功”的操盘手恰是渴望成功的自己。机会选择准备好的人。准备好的潜台词是:上进的愿望、足够的能力、超人的敬业精神和积极寻找机遇的决心。

大一就确立自己的目标

对于一只脚刚刚迈入大学,还在对社会进行观望的大一新生,未来也许并不是那么清晰明了,但如果能有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提前确立自己的位置,那么,所谓概念模糊的“职业规划”其实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头了。

大一时就要认真思考人生目标

开学了,又一批大一的新生步入了象牙塔,在高三饱受折磨后一些新生计划着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到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但回顾今年学生毕业时的情形,看到更多的是大学生们找工作时的慌乱、艰难。学生们已经淡化了专业对口,不再要求必须解决户口,甚至对工资要求也越来越现实,但没有工作经验、知识能力储备不足、英语不够好、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等还是会对学生就业产生影响。我认为,职业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大学时期是毕业起跑的助跑期。

我还记得当年我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新生军训结束后的一天下午,我们几个同学在宿舍里一起闲聊,有个同学说:“考上大学终于可以松口气啦!高考把我搞得疲惫不堪,现在可以好好玩了”,其他几位同学则一片附和,我当时没有附和,但内心还是认同的。

事实上,对很多新生来说,大一是既好过又难过。好过的是,终于跳过了高考的苦海,来到了一个充满新鲜的“自由”世界;难过的是,突然间,以往习惯了的有家长、老师和朝夕相伴的同学,有规律有高考目标的紧张日子结束了,代之以被时空拉开的亲情、课堂上才见到老师、每个人都自成体系的新伙伴,还有突然轻松带来的“空虚”和“迷惘”。往日的单纯也多半被带有社会化色彩的关系所替代,而自己则需要独自面对学习、感情、人际关系乃至就业压力的多重挑战,许多人都感到了强烈的不适应。而大一的日子也很快就在喜悦、放任、迷惘的心绪中度过。

“及格万岁”是很多大一新生的口头禅。考上大学,重担卸下,他们迫不及待地拥抱自由,寻求彻底的放松。但是,大一的学习对未来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一味松懈,将对今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此,如果在大一就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以后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益处。

我认识一个中国传媒大学的大一新生丽莎。对媒体的热爱让她选择了这个专业。丽莎告诉我,在没入校之前,她和很多将入大学的学生想的一样:大学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后来她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她感到了就业带来的压力。压力一方面是师兄师姐们的现身说法让她感受到的,另一方面是通过网络等一些渠道了解到的。

丽莎进入大学后不久已经把考研定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对电视编导情有独钟的她也不愿意仅仅只收获一个本科文凭,继续深造读研才是她的梦想。丽莎还告诉我,不光是她,很多同学也都在大一制定了计划,或者考研,或者出国,或者准备就业。

路标3:准备(2)

不过,光说不练对于讲究业务的媒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丽莎和她的很多同学都或打算进校报、校电视台锻炼,或想着在假期去媒体兼职实习。当然,如果学业和实践活动相冲突,她们肯定还是选学业,毕竟她们还是学生。这点还是要有清醒的认识。

思路决定出路。如果你想在毕业后的就业职场上从容不迫,在大一时就要认真思考人生目标,最起码要想象一下大学毕业后自己会在哪里,为了到达那里,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应该积极去参与什么,刻苦去学习什么,努力去体验什么,尽力去克服什么,断然去拒绝什么……如果一个人想不清楚,不妨请教一下朋友、师长和学长,即便是一时想不清楚,但只要是想了并去努力了,你的将来也许就会大不一样。也许只是大一时多走的几步,就使你在几年后的求职中抛下成千上万的人,这和高考是一样的。就算你的想法错了,职业规划有误,那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尊重自己的兴趣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是非常重要的。大一的时候一定要开始关注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

李开复在高中时候就崭露头角,与同学一起办公司,参加比赛,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在进入大学之前曾有过很多憧憬,例如想去哈佛,想要学法律和数学。但在1979年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系录取并经历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之后,他发现对这两门学科都失去了当初的热情。

像其他青年人一样,刚刚步入大学的开复并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这个所谓的特长和兴趣到底是什么。他刚开始凭着自己的主观感觉,以为自己对法律感兴趣,或者是因为法律在美国很吃香,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专业也是全美最好的几所之一。所以就报了法律专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发现自己对法律并不感兴趣。

在不断的学习中,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大一的他很惊讶地发现,不用打卡也可以用电脑,更惊讶这么好玩的东西也可以做“专业”,于是他尝试选修了一门计算机,得到了他在大学里第一个“A+”。他感受到一种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思考吗?能让人类更有效率吗?可能有一天取代人脑吗?于是,他终于找到了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

于是,李开复在卡梅隆大学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时,主攻语音识别。他导师坚持的方向是发展和完善专家系统,而他自己却想用统计的方法来进行语音识别。导师并不同意李开复的观点,但是从人力和技术给予他支持。

三年中,李开复用统计的方法把语音识别从40%逐步提高到80%…90%,最后达到96%。这是那时计算机领域里最顶尖的科学成果了,《纽约时报》科技版首页半版报道,《商业周刊》把他的发明选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而那时,李开复才26岁,是在公众面前第一次亮相。

回顾这段历史,李开复曾经总结说:我并不赞同?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亲爱的,驾!  一生的理财计划  媚惑  俞敏洪如是说  母妃太可口  人生若只如初见 安意如 TXT  荒古毒仙  谋士养成计划  世界电影史  欢田喜地  无条件信任的力量  来人,关门,放师妹!  绝世神偷废柴七小姐(全本)  锦绣连城  通关  首任军长  末世竞技场  老姑爷  我一个品红帝骑!嚣张点怎么了?  处方药营销实战宝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