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只是想,我的女儿又不是物品,怎么可以借来还去?而且,他们家是两个半大的男孩子,和我的女儿一起去旅行,方便吗?安全吗?因为有顾虑,我就没有答应她。当然,我也没有拒绝,只是说:“我的先生和女儿都不在家,我要和他们商量。”邻居家的女主人说:“谢谢,等你的答复。”然后就走了。
她一走,我就坐在家里嘀咕,心想这家人怎么这样儿!过了大约有半个小时吧,门铃又响了。我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邻居家的两个男孩,他们的手里还拿了一张纸。他们进来以后就说:“希望得到你的帮助!”然后把手里的纸递给我。
看了那张纸,我简直哭笑不得。原来那是一个借据,上面写着借女儿的时间、保证、携带物品、会注意的事项,竟然还有费用——借我女儿一天他们家会付的费用数目,最后是他们母亲的签名。真没想到,原来把女儿借出去还能赚钱!我觉得他们的行为简直不可思议。
我看完后,忍住笑,仔细看了看那小哥俩儿。那两个孩子真的已经很大了,而我的女儿当时刚刚上初二没多久,应该说也正是豆蔻年华。把这样的三个孩子放在一起,我能放心吗?在中国的时候,我都特别担心女儿和男孩来往,外国孩子又那么开放,我有些担忧。虽说他们的父母会跟他们一起去旅行,但西方人总体来说都是开放的。
晚上,先生和女儿都回来了。在餐桌上,我说了这件事。女儿一听,非常高兴,嚷着说要和他们一起去旅行。先生则笑而不答。
我有些着急,就催问先生怎么办,人家还等着回话呢。他告诉我,在加拿大早就有这种“游戏”了,西方人特别愿意去旅行,而且喜欢结伴。一些陌生人还在网上征求旅游同伴呢。他说邻居不过是在为她的儿子征集一个旅行伴侣而已,有什么不可以的?我说起性别问题,他坦然地说:“这有什么?把女儿拴在家里,你就一定看得住她?不如让女儿出去见见世面,也许还有利于她结交更多的朋友呢。”我又说:“可是,把女儿借出去,还收人家的租金?这怎么有点儿像卖女儿?”先生说:“这有什么?在西方人眼里很平常的,我们是在提供他们需要的事物!”好在先生用了“事物”这个词语,没有使用“物品”!
就这样,在爷儿俩的一致要求下,我把女儿“租”出去了。当先生在协议上签字的时候,我的心真是忐忑不安。先生签完字,让女儿自己去送协议。女儿平时不大和中国人交谈,这次竟然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去邻居家。她回来的时候,我发现她兴奋得脸上泛着光。
女儿不在家的那天晚上,我根本没有睡好,还做了恶梦,梦见女儿被那哥俩拐跑了。我吓得哇哇哭。先生知道我做恶梦,安抚我说:“没什么,明天你就会发现她好好地站在你面前!”
那天我真的觉得时间难熬。傍晚,听见邻居家的汽车在响,我一个箭步蹿了出去。我看见女儿站在车门处,和两个男孩分别拥抱,然后背着大大的行囊走过来,脸晒黑了些,但看得出她很高兴。她看见我,又赶快跑过来拥抱我。说实话,到加拿大那么久,我还真不适应这种礼节呢!
晚上,女儿兴奋地给我们讲了许多旅游中的见闻,还直说:“和男孩一起出去玩真好!有意思!比和你们大人出去玩强多了。”先生在一边对我笑:“你看,我没说错吧?”
不过,从那以后,我们家真的慢慢接受了这种“新生事物”。我已经把女儿“租”出去若干次了,也真的“赚”了一些“出租”费用。我把这些费用都做了女儿的旅费。再后来,我们家也要出去旅行的时候,女儿也向我们要求“租”一个孩子,我们因此付过一些费用。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借”一些朋友的孩子,这些孩子是不用付费用的。但我们“借”的大多是外国人,较少“借”中国人,为的是让孩子能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外国人。
每次需要“借”旅伴的时候,我都会想办法让女儿自己去“借”。事先我会给对方父母打个电话,然后也像邻居女主人那样,让女儿带着协议书去对方家里与对方的父母、孩子商讨。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女儿变得开朗多了,也学会了彬彬有礼。
在带着女儿去旅行的时候,我也的确发现了这种活动的好处。在国内,我也带女儿去旅游过,但每次她都不爱去,一路上经常嘟嘟囔囔的,好像是我逼她去一样。自从“借”了她的同龄人和我们一起去旅行以后,我发现她对旅游的态度也变了,一路上好像到处都是风景,看见什么他们都快乐地说个不停。当然,孩子之间也会有矛盾,可我觉得这也是个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
结伴旅游,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宽广的心胸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目前,许多儿童生活在三口之家,与爸爸妈妈成为一种垂直的关系,而横向的伙伴关系则比较少。校外时间他们缺少游戏伙伴,很少有机会和同龄人接触。这种生活状态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所以,借个孩子去旅行,让孩子们有机会和同龄人在一起,他们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都会有所提高。我的教育建议是:
尊重孩子的选择。在旅行前与孩子商量是否借个朋友去旅行,如果需要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旅伴,让孩子自己去邀请旅伴。如果孩子选择的旅伴可能不是父母喜欢的孩子类型,不符合父母理想的孩子类型,要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孩子与不同类型的朋友交往,可以在旅行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教育。
不能偏袒。对自己的孩子和旅伴要一视同仁,甚至给邀请的旅伴以更多的关怀。如果旅行中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父母不要偏袒哪一个孩子,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注意旅游安全。检查孩子携带的旅行用品,对自己的孩子和旅伴讲清安全注意事项。万一旅行中发生意外,要及时就医,并与对方父母联系,讲清具体情况。
和对方父母及时沟通。在孩子自己去邀请旅伴后,要及时与对方父母通电话或者见面,与对方父母最后协商旅行安排,使对方认可您的安排,另外要了解孩子旅伴的生活习惯等,以做到心中有数。旅行结束了,和旅伴的父母交谈,详细介绍在旅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告知孩子旅伴的具体表现。
第五章 帮助孩子制定休闲计划
2006年04月12日13:50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都是在业余时间拉开的。”
有人说,现在许多的学生只是茫然地活着,教育教给了他们知识,却没有教给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去爱生活。在我看来,这正是教育的失败。陶行知说得好,学生学生学习人生。
随着全社会实行双休日制度,孩子们也应享受周末的休假生活,再加上每日的课余时间与寒暑假的集中假期,这些闲暇时间孩子应该怎样度过呢?怎样让孩子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提高自身素质呢?
终身教育之父——法国教育家朗格郎认为:“教育既要与劳动联系起来,也要与闲暇的时间联系起来。闲暇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培养科学的闲暇观,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主动的创造精神;发展人的志趣、才能和个性;培养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和陶冶性情的能力。”学会利用闲暇时间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王丽薇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的博士。18岁时,王丽薇本科毕业考入哈工大研究生班,半年后又破格读博士,并提前获得博士学位。她认为:人在事业和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修仙之游戏命运-修仙游戏 武装哨兵 大秦:开局被始皇听见心声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身不由己,腹黑情敌不好惹 风缠 世说心语:刘墉处世秘笈 鹰神 与"鬼"为邻 何珞-婚房1给爱一个家(出版) 幸福冲击波 公主向前走 考试潜规则:舞弊人生 生死狙击线 像满足情人那样满足顾客 玩转现实游戏 (综武侠同人)[综武侠]闻香识萧郎 当我们混在上海 傻子,嫂子漂亮吗 天天,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