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部分(第2页)

现代的观测表明,太阳已有50亿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典型的中等质量恒星,正平稳地燃烧着自身的核储备,并把氢转变为氦。现在人们对恒星演化的知识逐渐完善,并勾勒出太阳的生命历程。

幼年阶段,原始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密度不断增大,温度不断升高。历时数千万年形成原始太阳。

青年阶段,太阳位于非常稳定的主星序(参看“恒星”一编),按照观测得到的氢和氦的丰度估计,太阳还可以生存50亿年之久。今天的太阳正处在它的鼎盛时期。

中年阶段,约持续10亿年时间。当热核反应的燃烧圈接近一半太阳半径时,将会难以支持太阳自身的巨大引力,中心将会塌缩,这个塌缩过程中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太阳的外部大幅膨胀,这时的太阳体积很大、密度很小、表面亮度很强,演化为一颗红巨星。太阳直径将扩大到现在的250倍,连地球都将被吞没。

老年阶段,太阳转变为一颗脉动变星,终于,内部核能耗尽,整体发生坍塌,内部被压缩成一个密度很高的核心,冷却后形成一颗白矮星,并长久地留在宇宙中。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地球

既然我们所居住的这球体是行星之一,那么即使它没有别的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也该要描述一下它在天体中的地位了。虽然它跟宇宙间大天体比起来,甚至跟我们太阳系的大行星比起来,它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员,可是在它自己的系统中却还是最大的一个。至于它是人类的家园——这一点我们更不用说了。

地球是什么?我们可以先下一个广泛的定义,说它是一个物质的球体,约有1万多千米的直径,由于其各部分的互相吸引而联成一体。我们都知道它并非严格的球形,它的赤道部分稍微鼓起来一些。因为它表面的不平,于是确定它的准确的大小与形状也就比较困难。幸好人造卫星技术的进展帮助人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关于地球形状及大小的结论可概括如下:

极直径12 713.6千米

赤道直径12 756.3千米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赤道直径比极直径大42.7千米了。

地球的内部

我们由直接观察所知的地球差不多完全限于它的表面。人类在上面挖穿的最深处与全球大小比起来不过像苹果皮之于苹果一样。

我先要请读者注意一下地球上的重量、压力、重力等事实。我们试着研究一块1立方米的泥土,这是地球外层表面的一部分。这块泥土加在自己底上的重量也许是2.5吨。下面1立方米也有同样重量,因此加在自己底上的重量就是自身重量加上面1立方米的重量了。这种压力的增加一直随着我们的深入。地球内部的每1平方米都支持着一直到表面的1平方米的柱形的压力。表面下不到若干厘米的地方这种压力就以吨计了;1千米深的地方大概是2 500吨;100千米的地方就是25万吨了;这样一直继续到中心。在这种不可思议的压力之下,地球中部的物质被高度地压缩。那儿的物质也更沉重。地球的平均密度被认为等于水的5.52倍,但其表面密度却只有水的两三倍。

关于地球的确定事实之一就是在表面以下的矿坑中,愈深处温度愈高。增加的比率依地域与纬度而各处不同,平均增加率是每下降约30米增高1℃。

这种温度的增加到地球中心时将怎样呢?回答这问题我们可以说不能仅仅根据表面的情形。因为地球外部在很久以前就冷却了,所以我们不能在下降时得到很大的温度增加。从地球存在以来热量都被保持着这一点事实,表明中心温度一定更高,而近表面的温度增加的比率也一定会保持到更深的若干千米直到地球的内部。

依照这增加率来看,地球的20千米或25千米深的地方的物质一定是灼热的,而200千米或250千米以下的热度则一定足以熔化所有构成地壳的物质了。这事实使早期的地质学家认为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熔化了的大块,正如一大块熔化了的铁,上面蒙了一层几千米厚的冷壳层,我们就居住在这壳上。火山的存在以及地震的发生都增加了这种见解的可靠性。

但在19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与物理学家收集了一些证据,似乎证明地球从中心到表面都是固体,甚至比同样大的一块钢还坚硬。这学说是开尔文爵士(Lord Kelvin)第一个发展的。他认为如果地球是被一层壳包着的液体,月亮的作用就不是吸起海洋的潮汐而只要将全地球向月亮的方向拉起来,却不改变壳与水之间的相对位置。

同样可靠的是那奇特的现象,地球表面的纬度变迁,这在下面我们就要讲到。不仅一个内部柔软的球体不能像地球这样旋转,甚至硬度不如钢的球体也不能。

那么我们如何能调和这固体性质与那不可思议的高温度呢?看来只有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地球内部的物质因那巨大的压力而保持其为固体。据实验证明:强大的压力能提高物质的熔点,压力越大,熔点就越高。一块岩石到了熔点以后再加以重压,压力的结果使它又还原为固体。因此,我们增加了温度只要同时考虑压力的问题就可以使地球中心物质保持固体了。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实际的办法来获得证据,在地表人工制造一个震源(如炸弹),通过接受地下的回波来确知地下结构。通过地震技术获得的资料发现,地球的内核与地壳为实体,而中间的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 200℃,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橄榄石、辉石、钙、铝构成。地壳主要由石英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地球的重力与密度

与地球有关的另一有趣问题就是它的密度,或说比重。我们都知道一块铅比同样大的一块铁要重,而一块铁又比同样大的一块木头重。是不是有方法确定地球广大内部的深处一立方米有多重呢?如果有方法,我们就能确定全地球的实在重量了。这问题的解决要依赖物质的引力。

我要富贵  纷乱之冬  嫁给农夫  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  佟佳轶事(清)  心灵瑜珈  重生之我是超级机器人  长尾理论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  娘子进错房(完结) 胡妍  江湖丛谈  长相思之小夭重生归来独宠宝宝蛇  说东道西  无限血神  吃瓜!豪门弃妇的等离婚日常  死劫  末世之跟着丧尸兄有肉吃  双程  穿越诸天从龙珠开始  甜晕,闪婚老公竟是全球首富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