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伍皓说新闻 > 第2部分(第2页)

第2部分(第2页)

云南省个旧市副市长童某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栽在网络上。他与情妇的“丑闻”竟被人图文并茂地贴到了互联网,一时间网上舆论大哗。

“副市长殴打情妇”成为今年七八月份网上爆炒的焦点事件之一,相信许多网民对此都还记忆犹新。

这件事在网上炒作得火热的时候,有记者就想跟进报道,被我阻止了。这是我们的报道原则:不猎奇、不媚俗、不炒作,像这类涉及个人隐私的事情,在还没有对“人”做出定论的时候,我们不介入。虽然为此会承担一些“媒体失语”“漏报热点新闻”的压力,但我相信这是对报道对象负责任,也是对读者负责任。

直到个旧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正式罢免了童某副市长职务,我对记者说:“现在,该我们出手了。”

我时常要求我们的记者:对于已经被广泛瞩目、已经成为舆论热点的事件,我们不能做到“首发”或者“独家”,那么就要在“权威”和“深度”上去下工夫,把报道做成“收官之作”;从引导舆论方面去努力,做到“一文既出,众说皆息”。

我告诉承担这一报道的记者,不要纠缠于副市长与情妇间那些低俗、猎奇的恩怨情仇,要站到更高的高度上去俯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把重点放在对这次网络事件的回顾与思考上,而不要放在副市长与情妇的是非纠葛上。要着眼于社会和谐,引导人们理性对待和参与网上举报。

记者先后四易其稿。第一稿的角度完全放在了“对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也要加强监督,包括网络监督”上,我认为这个话题说的还是个老问题,并不新鲜;第二稿触及对曝光炒作式的网上举报这一新问题的审视,但新闻点过于分散,重点不突出;第三稿集中笔墨写了网上举报,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第四稿我觉得基本可以达到作为对此事件的“收官之作”的要求了,就传回北京先征求编辑部的意见。

国内新闻编辑部的孙勇主任打电话给我,说:“稿子写得还是很有深度的,但是我有一点担心,发出去后读者会不会骂我们呢?”

他指的主要是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我们想正确引导舆论的重点,从小标题就可以一眼看出我们的用意:《曝光炒作他人隐私涉嫌侵权,如此举报不宜提倡》。

孙主任这句话一下点醒了我。是啊,尽管我们的意图是想引导读者理性对待网络举报,但这位副市长毕竟是因为被网络曝光后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而最终受到查处的,不少网友为此欢欣鼓舞、拍手称快,认为这是“网络民意”的一次胜利,而我们的稿件完全站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立场,如此直截了当地去反对网络曝光的举报方式,跟网友们的“反腐热情”形成尖锐的对立,那真的是要“讨骂”的。

正确引导舆论需要巧加引导而不是强加于读者(2)

我又把记者找来,让他再次修改稿件。我说:“我们引导舆论的意图是好的,但作为记者,还得善于隐藏自己的意图,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导。如果记者的倾向性过于明显,就会引起部分读者的反感,不仅引火烧身惹来读者骂,事实上想引导舆论的目的也难以奏效。”

记者拿来第五稿,我扫了一眼,改动并不大,只是把原来记者的一些主观叙述都换成了律师、检察院、纪委人士的观点,在文章结尾处加了一句“也有一些人对网络公开曝光官员隐私表示赞同”。连小标题都没有改,一起笔也仍然是一段“定性”式的话:“关于曝光炒作式的网上举报,记者采访了一些法律专家和纪检监察部门人士,他们认为这种举报方式容易侵犯隐私权、名誉权等,并可能干扰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的调查,因此不值得提倡。”

正确引导舆论是新闻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不能不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讲求舆论引导的艺术。我在心里想着:为什么很多新闻报道会招读者骂?他们引导舆论的出发点无疑都是好的,但他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完全站到了自以为正确一方的立场上,使用的也是类似不容置疑的结论性语言,摆明了不管读者认同与否都得接受。很多记者以为只有像这样“旗帜鲜明”才算引导舆论,殊不知读者对你强加的观点是不会轻易买账的,他们只会认为你是某一方观点、某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要想达到引导舆论的理想效果,记者只能是“客观公正”,至少“看上去要客观公正”。

记者问我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我想:首先,标题和导语都要尽量避免使用肯定句式和结论性语言;第二,也要给不同意见以表达的空间,各种观点都应该展现出来,所谓兼听则明,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断;第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在文章中的篇幅要大体相当,过于厚此薄彼,实际效果有时候还不如不说。对不提倡网络曝光的意见厚到近千字,而对赞成网络曝光的意见薄到只有一句话,持赞成意见的读者看了不是反而更气愤吗?什么叫引导舆论?引导的不是本来就认同你意见的那一部分读者,而是要让原本不赞成你意见的那一部分读者接受你的说法。如果这部分读者觉得你厚此薄彼,连你辛辛苦苦讲的一大堆正确意见也懒得去理会了,你想引导舆论不是白费力气吗?

“看来,还得辛苦一趟去作些补充采访。不能对赞成网络曝光的意见只是一笔带过,为什么有人赞成这样做,赞成的理由是什么,也要给人家讲充分。这样,记者的立场才算是客观公正。”我说。

“正、反意见都摆出来,既不厚此也不薄彼,那还不简单!可我们要是没个是非,又怎么来引导舆论,引导读者理性对待网上举报和网络曝光呢?还是不太明白。”记者提出他的疑问。

这就要靠记者引导舆论的艺术了。记者还得研究一些“读者心理学”,掌握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就有助于提升记者引导舆论的水平。比如,读者普遍有“权威认同”的心理,对某一件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观点和意见,但多数人更容易接受权威机关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再比如,从行文的习惯来说,读者通常会产生接受你放在后面的意见的心理,阅读时会产生后面讲的意见是针对前述意见所作评判的心理暗示。只要能娴熟运用这样一些“小技巧”,记者无需跳出来分个谁是谁非,也能很自然、很巧妙地引导舆论。

听我这样一说,记者心领神会,高高兴兴去作了补充采访。交上来的第六稿,小标题由原来的《如此举报不宜提倡》改成了《网上举报: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样的“模糊句式”,导语也改成了比较客观公正的表述:“‘副市长殴打情妇遭举报,被罢免职务’的消息在网上传开后,引发各方激烈争论,叫好者有之,反对者亦不乏。”

接下来,记者首先引用了几名网友的言论,又采访了几名群众,分别讲他们为什么“拍手称快”并赞成网络曝光的理由:网上曝光可以对有关部门形成舆论压力,促进问题早日解决;传统举报途径不畅,很多举报如泥牛入海;网上举报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力量,能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公务员违法违纪线索,等等。

在写完网友和市民群众支持网络曝光的声音后,记者话锋一转,亮出律师、学者和纪检监察机关对此的观点和态度:侦查权是公权,?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在幕后发系统  鬼王圣经  我在天堂这等着燕  来自世界500强的中层内训课:中层领导力  一品庶女  性感天后  孤钵-谁主金屋(出版)  分身  怎见浮生不若梦 (第三部)+番外  几度忘川  沧海孤鸿  苍天有泪之雨落云翔  (恶作剧同人)吻你不是恶作剧  杀人游戏之皮下注射  灵异怪谭之人间鬼味 作者:躺下爷压  唯有情牵  大明007号侦探社  忆昔花间相见时  狂仙  (花庚同人)爱神的圈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