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这首诗在序中说明了贺知章辞官和他准辞的缘由,也说明了为什么要摆那么大的阵仗让百官为他饯行。
“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说的就是要崇尚道德,尊重长者,勉励世俗,劝告世人,以贺知章为榜样。
“无令二疏,独光汉册”,二疏是汉朝时期的两位受人尊敬的贤德之士,玄宗在这里说的是不能只让二疏在汉代的史册上光耀,我们大唐也有贤德之士应该载入史册。
在诗中,玄宗也是言辞恳切,说贺知章辞官入道,告老还乡,不是自己不爱惜贤达,而是他有一颗高尚的心,我只好成全他。
送行仪式上,百官为贺知章写的赠别诗,到今天我们还能读到近四十首。
其中就包括右相李林甫,与贺知章一同位列“酒中八仙”的左相李适之。
李林甫在《送贺监归四明应制》中说: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入道求真侣,辞恩访列仙。
睿文含日月,宸翰动云烟。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李适之的《送贺秘监归会稽诗》则是这样说的:
“圣代全高尚,玄风阐道微。筵开百僚饯,诏许二疏归。
仙记题金箓,朝章换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两首诗其实都是送别诗加赞美诗。
李林甫在标题中说了是“应制”,意思是奉诏,应皇帝之命而写。诗中第一句用的是玄宗的词,第二句说贺知章辞去圣恩是去求仙问道,第三句“睿文”和“宸翰”是赞美玄宗的诗文,第四句是说贺知章这一去便是山长水远,怕是后会无期了。
一句话,李林甫这首诗就是借送贺知章这件事为玄宗唱赞歌。
最后一句透露了李林甫的心机。
一般都用北斗比喻权力中心,那么,“南斗”就是远离天子了。估计李林甫当时还有一些得意,因为贺知章是太子李亨的老师,而李林甫当时并不想扶持太子,所以,贺知章的离开对于李林甫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真是言为心声!贺知章告老回乡之后第二年,李林甫就开始排除异己,陷害支持太子的韦坚、李适之等人。
左相李适之的诗在赞美圣恩的同时,肯定了贺知章“高尚”,把贺知章比作“二疏”,然后说他走过的路都洒满光辉,意思就是荣归故里。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李适之对贺知章的尊敬。
除了左右相,当时给贺知章写诗的还有很多高官显贵。
李白也参加了这场饯别仪式,并且当场写了一首应制诗。
李白对贺知章的感情可不一般,因为李白能够受到玄宗的赏识,还得感谢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大力举荐,贺知章对李白是有知遇之恩的。
李白在《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中说: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
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这首诗总得来说写得也是中规中矩,一二句说贺知章舍弃圣上的恩荣,辞官入道,第三句想象他抵达道家的仙境,第四句颇有意味,问鹤什么时候飞来帝城。
谁都知道,贺知章这一去肯定是不会再回来了。李白问鹤,表达了自己的不舍和惦念,希望能再听到这位恩人的讯息。
应制诗总归受约束,自由发挥空间有限。于是,李白后来又写了一首《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荫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这首诗更符合李白天马行空的个性。他想象着,贺知章在清波荡漾的镜湖上泛舟,路上遇到山阴县的道士,便拿着自己写的《黄庭经》跟道士换白鹅。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可不只修星空道 宙化净天后传之问鼎巅峰 看!又是姜大小姐那个疯批美人! 开局:女帝重生拘禁我 偷听心声后他惊了,逃妾竟是神医 他的信中尽是偏爱 仙穹宿 人在网王,开局给手冢国光上一课 平澜记 盗墓笔记之愿逐明月入君怀 半相热恋 清水芙蓉皆安好 小暗卫今天脸红了吗? 庆云仙 全员吃瓜,靠综艺被撩成最强CP 古代天灾求生:开局家被冲走了 神豪:龙凤胎的妈咪是杨老板 星界第三纪元 网游之创世天尊 三世风云,七生浮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