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读遍红楼 > 第21部分(第2页)

第21部分(第2页)

例三,《红楼梦》第24回,王夫人赶晴雯出大观园。王夫人喝声道:“去!站在这里,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样花红柳绿的妆扮!”听到这骂声,“晴雯只得出来,这气非同小可,一出门便拿着手帕子握着脸,一头走,一头哭,直哭到园门去。”

曹雪芹写《红楼梦》确实“杜撰”过新词,如“禄蠹”,还“杜撰”过书名、人名等等。但是否也“杜撰”了“握着脸”呢?我腹中空空不敢遽定。我猜来猜去,一是曹雪芹原来写的是“捂”而不是“握”。这个“握”字极可能因与“捂”字形近而被误抄出来的;二是校对的疏忽,因形近而讹者不胜枚举,“重印”时改过就是。怕的是照“底本”不改。这道理是十分清楚的,无需旁征博引。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即曹雪芹在南方生活过,倘南省人将“捂”读作“握”,或者真的就说“握”而不“捂”,也未可知。因为我没有南方生活的体验,听到南方方言极少,这也是我不敢自信的“理由”。不过,倘真是南方方言的话,我真诚的希望校订者能够注释一下——让我们怎么个“握”法,以便也让我们试着“握”—“握”如何!

2004年11月10日

。 想看书来

爷“说”了才能“回”

爷“说”了才能“回”

——“回爷说”是“回爷的话”

《红楼梦》第53回写乌进孝进租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是贾珍与乌进孝的“对话”。文云:

……贾珍道:“我说呢,怎么今儿才来。我才看那单子上,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乌进孝忙进前了两步,回道:“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小的并不敢说谎。”

这里的“回爷说”,显然是“回爷话”而不是“回爷说”。因为前面是贾珍对乌进孝的问话,下面才有乌进孝的“回道”。“回爷话”是回“爷”的问话。很明显,“说”字是“话”因形近而讹。

查早期抄本,庚辰本是作“乌进孝道:‘回爷说’”。显然,这不是“校对”的疏忽,而是“校订”者故意保留的“原文”。但我认为这是十足不通的“原文”,因为这种“回爷说”的句式只有那些不懂中国话的外国人可能说得出来,凡是起码的中国人都没有如此“回道”,也不会听懂这种“回道”。其次,从校勘学的角度看,有上一句话,即“贾珍道:‘你走了几日?’乌进孝:‘回爷的话,今年雪大……’”作出了同样句式的根据,说明后一句“回爷说”之“说”字是“话”字之误。

有人说这样“校订”是尊重曹雪芹,是保留抄本的“原貌”。当然还有人说,抄本上的文字都是有什么特别的“寓意”云云。对于这些说法,我向来不敢轻信。原因是这些早期抄本并非是曹雪芹的“定稿”,也没证据表明是曹雪芹亲自“阅过”的过录稿。相反,我们可找许许多多证据说明这些“抄本”是辗转传抄的本子,甚至是为了牟利而抄的本子。这些抄本脱漏、讹舛、白字连篇(如庚辰本为典型),怎么能说这是曹雪芹所写的“原貌”呢?迷信抄本到了如此顽固不化的程度,反倒把自己的无知无识扣到曹雪芹的头上。难道说,曹雪芹前一句说“回爷的话”不通而改了“回爷说”?还是那个“说”字真的有什么让人悟不透的“寓意”?倘如此,“校订”者何把这“寓意”注出来让读者明白明白呢!

周春说过,读《红楼梦》既贵心细,尤贵眼明。将“回爷话”硬是写成“回爷说”,是抄手的误抄,说明抄手没有做到“心细”,“校订”将抄者的误抄原封不动地照搬给读者,那就是“眼”不“明”了!

2004年10月2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个近水,一个喜玉

一个近水,一个喜玉

——“沾污”当作“玷污”

形近而讹是校对中常常遇到的错字,即使在电脑时代也不能幸免。至于到传抄本里,这种因形近而抄错的字就更多了。据我见的几种抄本,错白字多形近或音近的错字,而那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庚辰本”尤甚。

例如,《红楼梦》第65回中尤三姐耍弄珍琏兄弟的描写,一段文字说“弟兄两个本是风月场中耍惯的,不想今日反被这闺女一席话说住。”庚辰本把“一席话”抄成了“一夕话”,成了说了一夜的话。从“语境”上看,他们并非说了“一夕”话。有的校本将“夕”改成了“席”不论是否有版本根据,都是改对了的。这种“校法”,就是校勘学中所说的“理校〃之法。可是,同回写尤三姐另一段话,其中有道:“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也算无能。”这里“玷污”在抄本中原作“沾污”,校订任其“沾污”下去,令人不解。“沾”与“玷”虽是形近,但音不同,义也不同。据一般辞书所释,玷读dian,一是白玉上面的斑点,如“白圭之玷”;二是使有污点,如“玷污”、“玷辱”,即有玷辱门户和玷污名声的意思。而“沾”读zhan,释义上没有辱没门户或名声之意。尤三姐说“咱们金玉一般的人”,如有“斑”,只能是“玷”绝不可能用“沾”。特别是以珍琏兄弟与尤氏姊妹的关系,目的性非常明确——想吃人家的“豆腐”,而不是“沾沾自喜”之“沾”。

从“一夕话”到“沾污”,说明庚辰本在过录时极可能是:一人将“本”读之,众人“听”而录之。这位持本者文化不高,读音不准,所以将“席”字读成了“夕”字音,又将“玷”认作了“沾”字。如果都是照本抄录,至少不会把“席”字抄成“夕”字。今日人对此种错误原因可能不理,因为雇(请)人抄书的事不多见了。古代学者自抄书者多多,请(雇)人抄书者也不罕见。特别是当年一些馍馍铺在歇业时,老板就弄来一些“唱本”、小说让伙计们抄录,然后拿到街上去赚钱。所以至今我们看到的抄本中错误连篇,不堪卒读。这都是赚钱才“偷工减料”,即劣质货。现如今买到的仿冒光盘就有这种情形。《红楼梦》中的鬼都判说过“阴阳一理”,其实“古今”也“一理”。假货非从开放改革才有,古人作假的智商并不比今人差多少呢!

2004年5与18日

。 想看书来

抄漏了一个字

抄漏了一个字

——“凡百的事”是“凡百姓的事”

《红楼梦》第99回有一段文字是李十儿劝贾政为“节度使”过生日送礼的对话,贾政似乎不通世事,说道:“我这官是皇上放的,不与节度使做生日便叫我做不成!”李十儿笑道:“老爷说的也不错。京里离这里很远,凡百的事都是节度使奏闻。他说好便好,说不好便吃不住。到明白已经迟了。”

这段对话的意思即使在今天也是人人都心知肚明,如今流行的口号中就有“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同李十儿说的“他说好便好,说不好便吃不住”如出一辙。看来贾政在官场上混得还不熟透,不得不由一个门子来“点拨”。

本文对是否要给“节度使”做生日(送礼)将另作讨论。我所感兴趣的是这段对话中的“凡百的事”一句似有不通,应为原文中有脱字,即应该是“凡百姓的事都是节度使奏闻。”我查过“梦稿本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棋高一筹  异能  男女日常  逃跑时请牵手  春蚕鹊语  你若不来,我怎敢老去  到这,刚刚好  诡楼炼域界  一步青云  大清盛世之桃花乱  数码宝贝光明兽传  完结 妖妃惹人爱:王妃皇妃不稀罕  表妹不善(重生)  末世生存之昆仑界  格林游戏(童话斗智烧脑文)  嫌多不嫌少  致爱  重生之昔我往矣(完+番)  鬼吹灯同人之升棺发财  清穿之咸鱼德妃小食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