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则,被系统安排的身份,是河北邺城人,早年在颖川学院求过学,只因不是名豪出身,在学院内低人一头,索性辍学来了宁州。
最初来的目的也很简单,因为宁州那里太苦了,根本没有人来,会跟他抢职务根本没有。
之后,认识了自己当了属官,一直追随到现在。
垂范,所提的方略,就是希望自己,在武陵境内搞一次新学。
因为他看到,自己主公萧骏麾下,将帅如云,贤者如雨。他们在众人之中太过独特,往往能独当一面,扛起很多的事情。
而他们各自下属的文吏,有时往往跟不上他们的速度。从个人能力上被拉出了一大截,跟不上节奏,反而拉低了他们的效率。
而像黄霸、王祯,这种特殊人才,更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其他人,就如同高山上孤独英雄一般。
下属往往追不上他们的脚步,时常掉队。即使追上脚步的,也只能仰望而视,可见而不可及。
李允则也并不是瞧不起那些能力普通的官员,而是因为各层官员太少了,大多数水平不够。
一条完备的命令下来,光靠几个人是根本没能力完成。其中的官员能力不够,只能望尘莫及。
不仅耽搁了时辰,还容易耽搁下一步的计划,若不加以重视,耽搁时间算小。
若是上面,好的政策,不能被下面人执行,会造成混乱以至于上下失调。
常年从事情报工作的李允则,对这种情况,有深刻记忆。在得到萧骏的允许后,自己才开始从军探子、侦查中挑人,培养专属于情报方面的人才。
对于以上这些已经出现的情况,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是,人才断层,缺少匹配的中下层人员。
军队的情况还好点,毕竟可以通过战场功劳予以提拔。所以李允则提出之后,萧骏便把其务安排在了次要位置,而第一条自然是百废再兴,整军训练。
先通过招募举荐等方法,聚拢一批学员,通过兴学,再派专人,对他们进行教导。
用师父教徒弟的手段,在其中杰出者里再进行挑选,带一批学员成长以后,安排文职武吏进行了考核,测试效果,若效果好,便可在下一年或两年,扩大招生,最好能做到循环效果。
老的官吏教学生成材,等学生老了以后,若他有意愿,还可以请回来教,接替师父的工作,师傅传徒弟,徒弟教徒孙,中间可以诞生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如此循环。
也许能力并不出色,但有了经验传授以后,不至于,如同个新手般手忙脚乱,出现不知道干什么的情况。
李允则见到萧骏看完了他的信件,还口述补充了一条建议。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从北海砍柴人到贾府小祖宗 人在三国,拘灵遣将 大宋第一煮夫 我在甬安当罗刹 调教天下,从给贵妃娘娘当太监开始 重生汉末之争霸召唤 大乾第一皇太子 重生82:顿顿吃肉,前妻馋疯了 文道:我以诗词镇万古 天!谁家糊咖上来就亲疯批反派 大明老六:刚穿越朱元璋杀疯了 九重仙图 漠野残阳 全民穿越,异界迷雾求生 中华史前那些事 退婚你提的,我成神子你哭啥? 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 绝世妖皇 我也不想宫斗,可皇上非要砍头 饿殍:良人满穗共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