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那些对王瑾不够礼貌的官员,纷纷被治了罪。
王瑾的气焰嚣张,可见一斑。
这件事后,张太皇太后将王瑾叫过去,狠狠骂了一顿,又罚他不得亲近皇帝。可王瑾只在被关禁闭的屋子里哭两声,皇帝陛下就偷偷将王瑾放了出来。
这位张太皇太后是皇帝的祖母,当年皇帝成为太子、荣登大宝,和她的助力不无关系,所以她虽然是一介女子,但力量却不输给内阁辅臣们。
只是她毕竟年事已高,深居后宫,很多事情,她是无法知道的。所以王瑾,在皇帝毫无原则的宠信下,竟越过内阁,越过文武百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这一切,身为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的沈眉山,是完全明了的。
锦衣卫虽直接为皇帝服务,北镇抚司又是皇帝直属的侦察机构,但已逐渐式微。锦衣卫指挥使又是个老好人,只在官场上钻营,力争谁都不得罪,就算看着东厂在王瑾手里势大,渐渐压过锦衣卫,也一声不吭。
也因此有好多冤案,是东厂一手打造。锦衣卫却只能跟着抓人审人,无法将这些冤案翻盘。
对于沈眉山这种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人来说,朝中出现如此一颗毒瘤,破坏先帝宣宗与仁宗之前的黄金十年统治,借着皇帝年轻不知事,性情温和善良,竟独揽大权。把持朝政。岂能忍受?
若是无人扳倒王瑾,这江山岂不是要改姓了王?
沈眉山势单力薄,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带着一些心腹和他平日结交的兄弟,到处搜集王瑾的罪证,只想等有朝一日,报到皇帝面前。揭开这个无耻贪婪的王先生嘴脸!
沈眉山武将出身,又在锦衣卫服役多年。思考方式自然与那些只会上奏折大骂王瑾的御史们不同,他搜罗的,是实打实的罪证,是让王瑾无法反驳的罪证。
他秘密私查许久。终于叫他查到王瑾有一位奴仆,是犯了事、在大街上打死平民的,已经被投入大牢。只等秋后问斩,却不知为何。又逃脱了出来,竟是不在那死囚名单里了。
想那王瑾掌管所有奏折,代皇帝批阅,削掉家奴之名,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而这位奴仆正是被徐辉祖怂恿、烧抢那驿站的匪首。
他虽被划去名字,但罪证确凿,京城人人知道,王瑾也不好立刻将他带回王府,于是就让他出去躲躲,避一段时间风头。他逃出京城,来到济南府,却发现了沈眉山等人的行踪,心虚不已,也是一时糊涂,竟又干起老行当,打家劫舍起来。正好又遇上徐辉祖教唆,于是一路北上,却不想沈眉山人虽已离开济南府,却一直留意他的动静,也追了出来。
若不是他行事张狂,烧掉驿站后还要回来,沈眉山未必抓得着他,也是他命该如此了。
他允诺会作为人证,等沈眉山揭露王瑾十条罪状时,在一旁证明。
沈眉山只感到多日来的奔波没有白费,这个豪奴案是王瑾的其中一桩罪过,还有大大小小不下十几桩,不过最有分量的就是此案。
本朝对死刑的审核是很严格的,每个死刑犯都是由皇帝朱笔亲自勾选的,试想王瑾连这样大的事都敢自作主张,他把皇帝放在何处呢?
沈眉山有信心,一旦呈上这桩案子,王瑾就算是不被问罪,但也会失去圣眷的。一旦失了圣眷,王瑾还有什么呢?
这些都是沈眉山的私事,毕竟他打着锦衣卫的旗号私自查案,查的还是当朝司礼监秉笔太监,他也是有罪的,所以面对知县宋大人,他没说什么,只说那匪首是一桩案子中非常重要的证人,锦衣卫是要带走的,至于其他匪徒……“驿站虽被烧了,却不是大人的错,大人反应奇快,连夜派人捉拿匪徒,又腾出自家内院安顿伤者,报上去,也是大人一桩美名。”
那宋大人豁然开朗,本来还想嘀咕锦衣卫不是一向只过问官员的案子吗,那匪首看上去也不像什么当过官的人,可是锦衣卫办案,又岂是他这种芝麻官儿敢过问的?人家好歹还留了两个活口给他呢!再说县郊那片林子里不也躺着三个死尸吗?
沈眉山在良乡并未久留,就押着那匪首,赶回京城了。
临走时,他在县衙内院的二门处徘徊了一会儿,究竟还是打消了进去看望齐欢的念头,转身离开了。
他和她非亲非故,有什么理由去见人家呢?
若是只为救命之恩,他救过的女子多了,从来没见过他事后还去探望一二的!
倒是崔佳,沈眉山急匆匆与他打了个照面。
崔佳虽然受了伤,神智却很清醒,急着要将他在济南府打听到的王瑾的私产所在报告给沈眉山。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名门之蜜爱暖妻 超级学生在都市 次元大乱斗 超级兵王2 一品仙娇 末世之狼缠 武逆苍澜 萌妻嫁到:傲娇首席宠上瘾 失物招领铺 老公大人太凶猛 剑碎虚空 未来之暴力军娘 我是最佳男神 锦瑟 帝国大了,什么逗比都有 盛宠王妃:腹黑三小姐 神医嫁到 绝品全能高手 强制宠婚 四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