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 220230(第3页)

220230(第3页)

德亨跟康熙帝解说的时候,康熙帝只关心海运米粮对漕运米粮的冲击,都没考虑到,要如何从南洋运粮。

难道,你开着船去暹罗国,说我们要从你们这里运粮,人家就给你了?

或者,米稻就自己长了腿,跑你船上,乖乖装好了,等你运走?

康熙帝没问,德亨就没说,他只说了康熙帝感兴趣,想听的。

说到底,康熙帝以理学治天下,他同他选拔出来的臣子一样,都是不通经济学问的。

所以,一涉及到米价腾贵、漕运亏空这些经济问题,从皇帝到臣子,就都麻爪了。

每一个能提出有建设性意见的。

现在,到了胤禛这里,这个问题就被他从德亨提出的众多条条法法中精准的揪了出来。

有了银子,一切都好办了。

德亨为他做注解,道:“有了从远洋运来的白银,可以就近从南洋换回米粮,装船,运往京畿等缺米粮的地方,米粮多了,粮价自然就降下来了,抑制粮价就算做到了。”

胤禛点头,再道:“国库银子多了,就有银子给官员长俸禄,或可能减少一些贪官污吏。”

德亨再道:“官员是要吃饭的,官员手里的银子多了,就不用怕米价贵了,他们可以用手里的银子从粮商手里买粮,粮商再拿着银子向百姓买粮,粮价虽然没有降下来,但百姓看到粮价高,也会更积极的种粮。这样,平粮价就算做到了。”

粮价随着经济的发展,是会上涨的。若是粮价没有上涨,那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如一潭死水,毫无发展。

国家要做的,就是合理控制粮价上涨的速度,不管是外部借力也好,从自身调控也罢,都要维持在一个让国民吃饱饭的合理价格。

要涨可以,但不要涨的太过分了。

大清这两年之所以粮价飞涨,是因为先是山东遭灾,再是江南遭灾,前后近十年,大清产粮之地天灾此起彼伏,就没断过。粮食少了,吃饭的人口增加了,粮价能不涨吗?

现在,德亨给出的平抑方法就是,用自身长处进口白银。

用这些白银,从南洋购买米粮入内陆,解决因粮食短缺引起的粮价腾贵问题。

第二个,就是胤禛所说的“养廉银”。德亨虽然对“养廉银”嗤之以鼻,但是,给公务员涨工资,能拉动消费也是不争的事实。

你敢相信,大清的公务员们,用的还是顺治朝入关之处,多尔衮定下的俸禄数目,一甲子了,都没变过,这合理吗?

这人道吗?

民间流通的银子增加了,粮价贵不贵,反正有足够的银子购买,也就不是问题了。

这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和民间市场微观调控共同起作用,才能培养一个欣欣向荣的经济体。

这很难,很难,需要一双精巧的大手,站在整个国家的高度,细心雕琢才行。

但难又怎么样,不去做,你怎么知道有多难。

当海运做到了不可替代,离漕运分崩离析就不远了。

不破不立,漕运以后会如何,全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洪流的冲击了。

这份大势,德亨会用一生去造。不成功,便成仁。

忽略掉后果,先闯了再说。

爷儿两个对着一张空桌畅谈良久,都觉意犹未尽,若果真能达成,那这个世界,将会多么美好啊。

只是,胤禛叹息道:“那么,生蛋的母鸡何在?”

“咱们大清,有海船吗?”

德亨火热的心慢慢凉了起来,最后,他坚定道:“我在皇史宬寻到了《永乐大典》,大典里,有前明遗留下来的海船建造图。”

胤禛:“你是不是先说一说,《永乐大典》又是怎么回事?”

德亨:“这就要从,朝鲜人越界杀中国人说起了。”

胤禛提醒道:“你已经说过了。”

德亨挠了挠些许发热的脸颊,轻咳一声,道:“还有另一个版本,您先听听呗”

于是,胤禛又耐心听了,德亨是如何想从朝鲜划拉土地,想说服皇帝迁移山东人去柳条边修城占地,然后被皇帝以“找证据”委婉拒绝,最后,在皇史宬中翻出了《永乐大典》和海船图,才有了开海运的折子。

之前德亨说的版本是简化版的,他将迁山东之民这一段给删减了,因为有康熙帝的背书,他就跟胤禛直接从海运讲起。

听完这一段,胤禛总算弄明白了前因后果,不禁有些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七零随军海岛漂亮甜点师亲妈  继承凶宅后gb  笨蛋妖精和总裁联姻后  靠捡废品在星际世界发家致富  Alpha室友他超凶的  竞圈妲己  攻略的魔王竟是我自己  [综武侠]我给剑神当后妈  灌溉一朵枯萎的玫瑰[重生]  穿到五零攒个家  穿成基德,我在柯南搅风搅雨  我的咒术RPG不太对劲  VIP可以跳过表白吗  炮灰女配换亲错嫁年代文大佬  我是追妻火葬场文里的崽  爱上隔壁俏寡妇  替嫁后怀了豪门大佬的崽  和忍者恋爱吧!  一生所爱  落难小少爷今日回心转意了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