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书上说的。”叶闻歌答得坦然极了。
王怜花几乎要叹息了:“闻姊你……到底都看了些什么书啊……”就是一般人也不会像是你这样,对江湖人印象奇怪、几乎当作了妖魔鬼怪来对待吧?
“喏,就是这些呀!”叶闻歌回身指了指房间里的那一排书架,道,“好多都还是你送给我的呢——说起来,我看了什么,朱言你会不知道吗?”
这也是啊……王怜花陷入了沉思之中。
叶闻歌房里藏着的书不少,但只有一小半是她自己买的,剩下的全是其他人送的——在这其中,叶闻歌她哥送了四成,剩下的全是王怜花送的。为了不在书籍数量上面被亲娘发现不对,他都是在亲妈眼皮子底下做小动作把那些觉得叶闻歌会喜欢的书重新抄上一边然后送手抄本的。
这也算是很有诚意了,他可是只对叶闻歌有过这样的心意啊。
王公子回忆了一下自己买回来的那些书,又想了一下自己送给叶闻歌的那些书——然后突然就懂了叶闻歌的这种奇葩思想是哪里来的了。
他抄的那些书……十本里有九本是小说家的啊!
古时之人以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多以之谤之。而至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
这就是小说家的来历了。
小说家为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班固就曾经在《汉书.艺文志》里面说过:“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这一家的子弟,主要任务乃是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小说家者能代表平民社会之四方风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其书也是多已亡佚。现今小说家传承尚在,但基本都成了写写话本给那些大热的折子戏写故事的写手。而小说家书籍的特点——好吧仅只这十多年的流行风格,可不是就是夸张荒诞吗?
王公子一边痛心疾首的想现在的小说家弟子真是不肖居然忘了自家的理念到底是什么一边在自我检讨当年为什么要把这种奇奇怪怪的书给叶闻歌看,要是没有这茬子的话叶闻歌怎么也不可能把大魔头当洪水猛兽看啊——他可是想要做坏人的!
当然,就算是坏人,他也一定是世上最可爱的坏人就是了!
闻姊也一定是最好看的小说家弟子。
王公子觉得这点完全不需要质疑,因为学说的没落,这一家的子弟身份通常也不高,颜值顶多在水平线上下浮动,真要超过的还真的没有——而像是叶闻歌这种大家闺秀,实在是几百年来的第一个。
然而若非数年之前王怜花偶然和一位小说家之人有了交集,又无意引得叶闻歌对此起了兴趣——连这一个例外都不会有。
然虽说如今叶闻歌也能自称为小说家弟子,但是说白了,既无师承也无老师前辈带领,这一门的思想理论只从书上了解,唯一做的事情也只是令人去收集民间闲谈作为创作素材写出了一本又一本的大热话本——这样的叶姑娘,也只是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而已。
也就看了几本闲书……但就是这样半懂不懂的,想出来的样子才最可怕吧。王怜花这样想着,顺口就扯开了话题:“我观闻姊你架上摆着本蔡大家所写的武当杂记……”
叶闻歌对于书籍十分爱护,缺页卷角在她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就算再精心,翻阅的痕迹也是难以完全消除。那本在七十年前去世的蔡明君——因其文采过人辞藻皆美,所留手稿无一不精妙,故如她的先祖一般,世人皆称一声蔡大家——所写的武当杂记便是如此,哪怕压得再平整平时保管的再仔细,那些因为多次翻阅而不再规整的毛边是无法修补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祸水男神 主公不想说话(快穿) 影后怀孕以后 洪荒和鸿钧相爱相杀的日子 重生之萌征仙途 我瞎了,但我火了[娱乐圈] 不小心把男主掰弯了[穿书] [娱乐圈]一起学猫叫 将军夜夜跪搓衣板gl 入戏太深怎么办? 将军对朕不怀好意 开心你就喵喵叫[娱乐圈] 白月光娇养日常[重生] 掌教现代日常[古穿今] 快穿 漂流人间 唇枪舌战(娱乐圈) 民国之反派大佬的未婚妻 魔王穿成小炮灰[穿书] 你好过分! 月亮是弯的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