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语新,就是要不说别人常说的,而是一定要说自己独有。好比一个笑话第一个人讲了,大家笑;第二个人又讲,也许有人笑;但是,第三人讲了之后,恐怕只有自己笑了一样。要说别人心中有口中无的句子!乔羽先生用蝴蝶写思念,恐怕人人都想过,可惜他老先生先写,已经把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眷念写尽了,你再拿蝴蝶来写,再高明也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傻子。如果你换个角度(或叫意像)写出一句你自己的话来,是谁都想过但没人说过的,你就成功了!
立意高,是指内容健康,符合“三个贴近”,符合百姓的审美要求。象那首“我思念故乡的小河”,分明是游子的口吻,可它却由衷地赞美了家乡、歌颂了祖国的发展。所以,作曲家把歌曲写得缠绵宛转、优美动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那个大名鼎鼎的“火风”和他那首《大花轿》,就显得低级趣味,以至有人说:那是一首新婚夫妇教科书的完整版。要作到构思巧、出语新、立意高,有一句话可以共勉:“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常思即文章”。
六、注重歌词的形式
注意,这是指形式上的,与上面所说的结构上的完全不同。
形式,是歌词不同与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说过:诗歌是读的、品的,任何形式都不为过。因为它可以通过读者的感情、经历、品味等诸多因素去感悟、去体会。但歌词则截然不同。它主要是让听众去听的。这就是说:你在创作之始,就要弄清以下一些元素:它是一首什么歌?大合唱?齐唱?表演唱?男的还是女的独唱?等等,丝毫马虎不得。这实际上也是为作曲者着想。只有你真正地为你所创作的这首歌着想了,你才会考虑它的特点,你才会自觉地为这首歌内在的、外在的形式而创作。不然的话,这首歌很可能会东拉西扯,没有一条让作曲者能够把握的主线、一个鲜明的主题。因此,你的歌词也无法被作曲家选用谱曲。
一般说来,歌词最常用的有:一段式、多段式、一段或多段加附歌式等。在一段式中,国歌是代表性的。多段式和多段加附歌式就太多了。(一条大河波浪宽……)就是其典型代表。
七、歌词创作的其他一些基本要素
歌词无论怎样,总归有一些基本要素。大致如下:
1、句式
句式是歌词的基本形式。即歌词各段之间相对应的字数、音节基本要一样。即使字数略有出入,音节也要大致相同。
2、押韵
与诗不同,歌词必须押韵。一、三、五可以不押,二、四、六必须分明。歌词中,一般不会换韵。当然,如果为了词意,也可转韵。但效果不如一韵到底富有旋律感。
3、段落
歌词的段落从形式上讲是说有几段歌词和有无附歌?从结构上讲是一段歌词里有几种情绪?一般说来,歌词的前后段落在意义上要有分别,但又必须互相照应。附歌一般是总结性的或是延伸性的。
4、用词
歌词的用词遣句,一定要朴素、尽量口语化,尽可能地不用形容词。(这也是与现代诗歌的分别之一)。用大量的形容词来堆砌,只能说你写了一堆口号。须知:好歌无口号,口号不是歌!流传甚广的民歌在这里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八、通俗歌词的写作
通俗歌词是新诗的意像与传统歌词的规律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随意性很大。粗略看来,似乎是东拉西扯,要不就是把那么几句反复哼唱。很多人因此说它浅薄,是城市民谣。
其实不然。通俗歌词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
比如《牵手》——“因为牵着你的手,所以爱着你的爱;幸福着你的幸福,悲哀着你的悲哀”。
情真意切!把心心相印、不离不弃的真挚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又比如《浪漫的事》——“我想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老到动不了,你依然把我当成手中的宝”。
这难道不是很经典的感情语言吗?
说通俗歌词是城市民谣,其实挺合适的。它就是一种民声,是一种心态的描写。它注重感情的细腻,心灵的诉说,具体的意像,反复的吟唱。
在具体写作上,通俗歌词不象传统歌词那样注重形式。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自由换韵,一切以顺口为准;也不象传统歌词那样以正面题材为主,而是有感而发,倾诉心声。因此,通俗歌词的写作是很随意的。这一点,它很象新诗。不过,它依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短小精悍、富有内涵、大致整齐、基本押韵以及旋律感、音节感、高潮处的抒情反复等等。这一点,它又离不开传统歌词的形式。
有新意、有内涵,一样是写好通俗歌词的要素!
中国的词坛泰斗乔羽先生说过:“歌词最容易写,也是最不容易写好的。百把来字要写出一个东西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对大千世界独特的观察能力,没有对生活形象的捕捉和塑造的本领,没有对音乐律动与节奏的感觉和悟性是万万办不到的。”愿将此话与大家共勉。欢迎大家多多指教,共同提高。
标题不好的标题陈腐,空洞,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如果你写的歌词要让人看,希望它能被谱曲、演绎,那么,就不要偷懒,一定要在标题上动动脑筋。标题多从歌词的主题,线索,所刻画的对象,所写的事件,所歌颂的精神,等等中提炼而来。标题应准确,鲜明,有神,引人入胜,画龙点睛,要切合内容。主题歌词的主题也可以称之为歌词的主题思想,它是歌词的中心思想,反映歌词的主体内容,是歌词的核心。主题体现歌词作者的主要意图,通过歌词所选用的材料表达出来,贯穿全歌词。没有主题,不成其为歌词。好主题有好的挖掘点。解题解题要妙,平淡无奇的解题容易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标题若平淡,解题则不宜再平淡。解题是解主题,不一定是解标题。解题应全面考虑,找出亮点,也就是要找出可挖掘点,并且要在可挖掘点中作选择。关键词好歌词一般都是可以找到关键词的,不过,有些关键词是隐性的。关键词若是一组词,那么,它们之间应有逻辑关系。缺乏关键词,歌词容易让人感觉无骨。材料材料要围绕主题,反映主题,无关的材料不能要。材料对主题的作用有大有小,歌词不是长篇大论,字数不宜太多,要选用材料。材料有同质与异质之分,有相生也有相克,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不宜放在一起。创意字词的创意在于新,新而不刻意,贵乎自然。硬造字词不是创意,打破语法规则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破得不妙,就不如不破。画面、场景、线索等等都是可以创意的,成功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会觉得它是妥帖的。偏离主题的创意是失败。脉络脉络是歌词内容的布局及其条理。有脉络有安排,才不会显得东拉西扯。有脉络,歌词看起来会是清晰的。脉络服务于主题。开篇开篇就能吸引人,至少说明第一步是成功的。开篇平,后面不应一直平下去。所谓平,可以理解为平淡无奇。开篇确实很重要,但它不是全歌词的重心,更重要的一般在于副歌部分,否则歌词容易后继乏力,头重脚轻,让读者(听众)失望。落点落点可以理解为行文的归结点,一段歌词总要有个目的,对于歌词的某一段,落点可以是其中的一字一词,更常见的是其中一句,并且多是段尾句。对于歌词的某一段,其他句子应当是因落点句而写。如果第一句往东,第二句往西,第三句往南,那么,第四句却落在北,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呼应有呼有应,更显得一气贯通,首尾相顾,整体感强。呼应可以是为了让受众更加集中关注主题,从而进入歌词,受到感染。呼应可以是句与句,也可以是段与段。呼应也要自然。点题所谓画龙点睛,整体来看,妙与不妙,全在于此若无绝妙构思,还是早一点让受众知道主题是什么为好,省得他听了半天,还不知所云节奏起伏跌宕,抑扬顿挫,歌词的节奏是有规律的运动形式,有反复,有对应,前后连贯。字音有阴阳上去之分,词、句有长短之别,文字有色彩,情感有起伏,皆成节奏。依据无论说理还是抒情,都要有依据,不要发无端感慨。歌词情感的推进要有安排,一般在主歌部分作铺垫。如果是叙事说理歌曲,可以在主歌部分作些交待,为副歌打基础。场景场景可以是设身处地,借以展开歌词的内容;也可以是表现和烘托歌词情绪的画面。若是一组画面,那么,画面应各有其表述点,相互之间应有联系,整组画面应有活的灵魂,不能为画而画。依托状物抒情,寓情于景,想要表达的和所依托的须一致,不能强行嫁接,乱联系。以我观物,物皆著我色彩,而这色彩,应和主题是一致的。逻辑抒情、叙事、说理,都要有逻辑。如果逻辑混乱,就什么也说不清。因果、转折、并列、递进,都是可以让歌词增色的。气质字词句子都是有气的,灵气、仙气、霸气、王气、秀气、傻气、俗气、死气,上气不接下气,等等,不一而足。歌词文字的气质正如人们穿衣戴帽,要选择适用,要根据主题和内容选择句式和语言风格。文辞文辞也让歌词分高下,煮水型与华丽型都可以有上品。好文字是闪光的,闪光处在于思想,在于创意,而不在于文字是常用或是生僻。错别字、病句让歌词的文学性打折扣,甚至让人哭笑不得。境界此所谓境界,指歌词的艺术高度。与主题的高度显著相关,如果想要表述的,本来就尽人皆知,毫无新意,也没有深度可言,效果不会好。歌词的记忆点,与境界(或者说是挖掘的深度)直接关联。陈词滥调,出不了境界的歌词,即使让好的作曲者、好的歌手为之增色、壮行,勉力宣传,有时也能够制造出一段虚假繁荣,可是,听众很快就会淡化他们的热情,对这样的歌曲弃之不顾。这也是红袖歌词论坛长期以来,文学性与音乐性并重的重要原因。如果一首作品,真能不被淹没,都是主题和境界有过人之处,常人不能及的。
二分法悖论
这也是芝诺提出的一个悖论:当一个物体行进一段距离到达D,它必须首先到达距离D的二分之一,然后是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以至可以无穷地划分下去。因此,这个物体永远也到达不了D。
这些结论在实践中不存在,但是在逻辑上无可挑剔。
芝诺甚至认为:“不可能有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运动,因为如果有这样的运动,就会有‘完善的无限’,而这是不可能的。”如果阿基里斯事实上在T时追上了乌龟,那么,“这是一种不合逻辑的现象,因而决不是真理,而仅仅是一种欺骗”。这就是说感官是不可靠的,没有逻辑可靠。
“飞矢不动”
在芝诺看来,由于飞箭在其飞行的每个瞬间都有一个瞬时的位置,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无限个静止位置的总和就等于运动了吗?或者无限重复的静止就是运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说法,如:
这是《庄子?天下》中惠施的一句名言。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同样运用了无限的概念。
战国名家宋国人惠施(约公元前370-前310)曾任梁国的宰相,论辩奇才,是庄子的朋友,和公孙龙并列为名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多已亡佚,只能从其他诸家的论述中看到他的言行片段。
惠施的学说强调万物的共相,因而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现存与惠施有关的奇怪命题,例如,“山与泽平”、“卵有毛”、“鸡三足”、“犬可以为牛”、“火不热”、“矩不方”、“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等,都可以说是悖论,但是大部份没有留下具体的争辩过程。惠施的悖论在西方也很有影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惹爱生非 百变千金之刁牌老公 [综电影]邪神反派日记 [超人]明恋日记 夫人威武 傲世玄灵师 超凡拳皇 重生好孕妻 嚣张狂凤倾天下 绝色控物师 [清穿主还珠]明珠格格 再婚难逃 [美队+复联]英雄,求嫁! 噬天狂妞 明星志愿[系统] 末世重生之时光女皇 成为大神的人 超魔构筑师 [HP]LVSS之‘宠’妻 疼妻如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