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中国近十年经济增速 > 第七章 创新 要素集聚新版(第2页)

第七章 创新 要素集聚新版(第2页)

2000年以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经历了超高速增长。1991年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仅有1311件,2001年为5395件,十年增长了不到4倍;2010年达到79767件,是2001年的近15倍。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反映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增强,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政策刺激也发挥了较大作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鼓励政策以专利数量为审核标准,激励企业大量申请专利,专利数量增长远快于专利质量提升。

技术交易

技术交易是企业引进外部技术、实现集成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技术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当年价格衡量,中国技术交易额快速增长,从1991年的95亿元、增至2001年的783亿元,2010年又达到3907亿元,是1991年的40余倍。

1991~2010年,北京不仅始终是全国技术交易中心,而且其地位得到大大增强。2010年北京的技术交易额占全国的40%,而1991年仅为24%。辽宁和四川的相对位置明显下滑,两省技术交易额占全国比重从1991年的18%降至2010年的4.7%,四川失去了技术交易次中心的地位。上海、江苏、广东、天津、陕西等经济发达省份技术交易额实现了较快增长,2010年已位居全国前列。

如果技术拥有者主要在本地进行技术交易统计年鉴中没有技术交易输出额指标。本文以技术交易额近似表示技术交易输出能力,这里的隐含假设是技术交易省份和技术输出省份是一致的,即A省的技术创新,通过A省的技术交易市场,卖给了C省的企业。忽略了这种情况:A省的技术创新,通过B省的技术交易市场,卖给了C省的企业。那么技术交易额就反映了本地的技术输出能力。过去20年间,技术来源省份的变迁与经济重心的移动是一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创新能力在快速增强,中部的陕西、湖北等省的技术输出能力也有了长足进步。

高技术企业

根据OECD产业分类标准,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OECD国家高技术企业的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一般超过5%,其中美国已超过16%。目前中国高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占比还不到2%,远低于发达国家。

中国高技术企业数量的区域分布中国对高技术企业的统计开始时间较晚,1991年和1996年无数据。2001~2010年的十年间,高技术企业的区域分布特征变化不大,东部沿海地区始终是全国高技术企业的主要集聚地。2010年仅广东一省高技术企业占全国的比重就超过21%,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五省高技术企业占全国的60%。此外,四川、河南、辽宁和湖南的高技术企业也比较多。

风险资本

风险资本是推动创新的重要要素。中国风险资本起步较晚,但发展极快。目前对风险资本还缺乏完整统计。根据《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1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各类机构达1096家,2006年只有345家,增幅超过两倍。2011年中国风险资本总量为3198亿元,而2006年只有664亿元,增幅近四倍。

2006年,广东是中国风险资本规模最大的省,达160亿元。其次是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和浙江。2011年,风险资本的版图发生了明显变化。江苏迅速崛起,成为全国风险资本规模最大的省,总额达1079亿元;广东位居第二,为984亿元;然后是北京、浙江和上海。

创新要素指数

本节将上述各项指标(因数据少,风险资本除外)加总,形成创新要素指数,以综合反映各省创新要素拥有量的排序。首先,由于各指标单位不同,需要先统一量纲,使之可比。我们以2010年的广东数据为基准,各省历年的创新指标都除以广东省2010年相应指标。然后,我们逐年计算各省七项指标的平均值各指标权重相等。再将平均值乘以100,作为最终的创新要素指数。根据设计,创新要素指数具有跨年和跨省可比性。广东省2010年的创新要素指数为100,是各省年度创新要素指数的参考系。

2010年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北京、广东和江苏,随后是上海、山东和浙江。北京和上海一直是全国创新要素最集中的地区,北京的创新要素指数在过去20年间始终保持首位。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都是出口导向发展过程中受益最大的省。

创新要素的省际差距在快速扩大,北京、长三角地区和广东已初步成为全国的三大创新中心。1991年创新要素指数最高省是最低省的13倍,2001年是17倍,到2010年已高达42倍。这反映了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而且近十年是创新集聚的加速期,也是区域创新差距迅速扩大的时期。

创新要素指数增量

为了综合反映创新要素的省际流动情况,我们追踪了不同年份的创新要素指数排名变化情况。我们以十年为周期,追踪同一个省在1991年、2001年和2010年的位次,计算两期之间的创新要素指数排名变化,称之为创新要素指数增量。例如,浙江省1991年、2001年和2010年的位次分别是第11位、第12位和第6位,那么其1991~2001年期间的创新要素指数增量为—1(降低了1位),2001~2010年期间的创新要素指数增量为6(提高了6位),1991~2010年期间的创新要素指数增量为5(提高了5位)。

首先,创新要素指数增量最大的是浙江和福建。两省的创新要素指数在1991~2010年都提高了5位,是进步最大的省份。2010年,浙江创新要素指数排名全国第6位,福建排名全国第16位。这表明浙江和福建早期的创新要素较贫乏,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创新要素的吸引能力增长很快。

其次,创新要素指数增量最小的是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以及西部四省(四川、云南、陕西和宁夏)。1991~2010年,黑龙江和吉林的创新要素指数下降了5位,辽宁、四川和云南都下降了3位。这些省份多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经济和科技资源密集区,但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创新要素也大量流向了其他省份。

此外,在全国创新要素指数增量排名处于中间位置的省份,其创新要素在全国的排序变化不大。例如,北京创新要素指数由于一直排名全国首位,所以其创新要素指数增量始终为0。

创新投入和产出的相关性分析

如果将创新视为一个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过程,那么上述指标中,研发经费、科研人员、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创新的要素投入,而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交易额和高技术企业数可以作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

研发经费和科研人员数量与三项创新产出指标之间都存在强正向相关关系。但高等学校数量只与技术交易额和发明专利授权量的相关性很强,与高技术企业数的相关性不大;科研院所数量与技术交易额和发明专利授权量的相关性都不强,仅与高技术企业数相关性较大。

这表明,研发的经费和人员投入直接影响了创新活动的产出水平和质量,对高技术企业的生成和吸引也有重要影响。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很有特点。由于高校一般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所以对专利和技术交易贡献较大。高校对高技术企业生成和集聚的促进作用还不十分明显。相反,科研院所数量对高技术企业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却对技术成果贡献不明显。

创新要素分配的地区差距

虽然各省创新要素的相对位次在发生变化,但各项创新指标一般都在增长,区别在于有的省增幅大、有的省增幅小,增幅大的省份排名提升更快。所以,前文的分析无法反映中国创新要素分布的不平等程度是否在扩大。本节将分析创新要素分布的地区差距,并与区域经济差距进行对比分析。

创新有很强的集聚效应。一方面,创新具有粘性,距离往往会阻碍创新人才的思想碰撞和想法交流,便捷的远程通信难以完全替代面对面交流。另一方面,创新需要适宜的本地环境,包括良好的产学研基础设施、较少的行政审批干预、密集的创业资本、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平的竞争环境。所以,创新要素往往比经济活动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更强。而创新要素的集聚则意味着其区域差异会越来越大。

本节逐年计算每项创新指标的基尼系数,并通过洛伦兹曲线直观地表示随着时间推移,各项指标的省际不平等程度。洛伦兹曲线通常用于比较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横轴代表全社会人口,将全部人口从最贫者到最富者自左向右排列,纵轴显示的是各个百分比人口所获得的收入的累积百分比。洛伦兹曲线向坐标系右下方拉伸越多,则不平等程度越高。对角线为均等线,即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线。基尼系数是一个比值,其分子是对角线和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分母是对角线和横轴之间的三角形面积,其取值范围是,值越大则不平等程度越高。我们将财富指标换成创新指标,即可分析创新要素的省际配置情况。

首先,创新要素的集聚性十分明显。20%的省份,汇集了全国60%的研发经费、50%的科研人员、35%的高等学校、40%的科研机构、70%的发明专利授权、75%的技术交易额和70%的高技术企业。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相对于创新投入指标,创新产出的集聚效应更强。

其次,随着时间推移,创新投入的省际分配不平等程度变化较小,而创新产出的省际不平等程度在快速扩大。第一,在创新投入方面,5个年份的研发经费和科研人员的基尼系数都略有提高,但幅度很小,而且差距的扩大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区域差异变化更小,高等学校的基尼系数甚至一度有所下降。第二,在产出方面,1991~201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交易金额和高技术企业数量的基尼系数都有大幅提高,从洛伦兹曲线上可以更直观地看出这一趋势。

创新投入和产出的空间分布差别,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政府和市场在创新要素配置中的作用不匹配,创新要素布局和经济布局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在创新投入中,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较大,如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多为公立,政府对其设立等审批较严,所以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这些创新要素配置的均等化倾向很突出。而对于创新产出,其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导向很明显,创新产出大多来源于经济发达地区。

创新投入和产出的空间不匹配,对经济发展有极为不利的影响,例如,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有很强的技术需求,但本地科研机构较少,企业不得不跨省寻找合适的产学研合作伙伴;而受益于中国传统的创新要素布局,西部和东北的一些省份有较丰富的创新要素,但经济活跃程度较低,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难度较大。

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超级捕鱼  完美谋杀案  苍穹英豪  末日箭神  傍上神君做老婆  峥嵘韶华之至尊小姐  灭世冥帝  菁王  文艺为王  发个微信去未来  虚拟天途  异界武道至圣  女配逆袭之末世生存系统  凡女求仙  小草是个神  重生仙途之交易者  在黑暗中潜行的混沌  和顶级男神的幸福生活  无限召唤大师  莱莱过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