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夫妻俩哄完儿子,召来杨夫人私下聊了聊,才知晓文哥儿为了给太子安排音乐课掰扯了那么多。
这听起来,很有那么一点道理。
古人时常写什么《长歌行》《短歌行》,起源于巴蜀民歌的《竹枝词》更是至今都还很流行。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自古以来都是想怎么唱便怎么唱的,太子学唱几句也没多大问题。
朱祐樘道:“既然是小先生的主意,便让小先生教吧。这《三个和尚》虽是大白话,却也不失教诲之意,话糙理不糙。”
至少经过朱三岁兴致勃勃地给他们来了个魔音绕耳,他们夫妻俩在用人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想一下“这件事派的人多了是不是反而办不好”。
毕竟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种情况他们是遇到过的,有些事他们吩咐下去,拖着拖着就没影了。
你要找人来为此负责吧,就发现他们都各有理由,声泪俱下地说得你没法把他们统统治罪!
就是因为真的曾经深受其害,朱祐樘听着这“三个和尚没水喝”感触才特别深。
由始至终,小神童给太子教的都是“王道”啊!
杨夫人听出朱祐樘话里对文哥儿的嘉许之意,识趣地没再多说什么。
她正要告退,又听朱祐樘叮嘱她挑几位女史,往后负责记下文哥儿给太子讲课的内容。
这事儿由杨夫人单独做太劳累,由别人做朱祐樘又不甚放心。他仍记着东宫时的情分,总觉得旁人做事终归不如杨夫人细致。
索性便让杨夫人来安排。
对于朱祐樘亲口吩咐的事,杨夫人自是喏然应下。
有点正事办也挺好,不然她总觉得自己在东宫很多余。
另一边,文哥儿不知晓东宫要多几个记录员,回到家后想到自己教太子唱了新歌,对弟弟妹妹也不能厚此薄彼,便把《三个和尚》也教给了弟弟妹妹。
至于王守俭,他表示自己快满九岁了,不学这种幼稚的玩意。
只是对于洗脑儿歌而言,学不学唱这事儿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四五岁小宝宝的表现欲是最强的,全家上下很快都被《三个和尚》给荼毒了一遍,王守俭也无可避免地深受其害。
睡觉前满脑子都是“没呀没水喝呀”。
王守俭出去参加小朋友聚会。
很快地,《三个和尚》在长安街小朋友之间以燎原之势蔓延开,甚至通过一些社交能力特牛逼的小朋友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往临近坊街扩散。
对小朋友们来说,好玩的歌儿实在太少了,有新鲜好唱的新歌可不就你教我我教你、人人都爱学着唱吗?
文哥儿对此一无所知,他回翰林院读了半天的书,吃过午饭以后才慢悠悠地进宫去。
这一去才发现,好家伙,东宫又多了几个“小杨夫人”!
倒不是这些女史和杨夫人连亲带故、长得很像,而是那气质、那行止,全是比照着杨夫人来的。
得知是朱祐樘让挑人记录授课内容,文哥儿也没怎么在意。既然是杨夫人挑的人,那肯定是按照她的标准找的。
记录员嘛,正经点也没什么,哪个站在朝会上负责做记录的文官不是不苟言笑的?这要是一边记录还一边言笑晏晏,说不准还得担心他们给记岔了。
怪只怪他昨天摸鱼摸得太起劲,都没进入正题就下班了。下次一定谨记教训,走可持续摸鱼路线!
怎么都得把这节课的标题给讲了再走!
文哥儿愉快地和几位女史互通姓名,表示以后咱就是东宫好同僚了,一定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开局遇到不详兽 逃婚后我成了马甲精 我在修仙界长生不死 元宇宙,我的战争游戏 大秦守夜人 御兽:从喂恶魔果实开始 战国大权臣 顶流人生从扑街开始 不装了,我就是娱乐圈大魔王 从斗罗开始盗窃诸天 冰冷王爷每晚要我哄睡 王妃支棱起来了!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四圣兽 斗罗:从诸天开始俘获女神 和顶流隐婚后我失忆了 严禁造谣 孙悟空的模拟取经 神医娘亲她又想和离了 洪荒:重生青莲,指点通天立截教 六个姐姐是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