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4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5(第1页)

圆圆一年多玩下来,对游戏兴趣依旧,但逐渐学会了自我掌控,把该做的事都做了,而且效率高了——我认为,这是她游戏中真正的收获,比单单考出好成绩还重要。

圆圆初中时一直玩单机游戏,没玩网络游戏。上初三后,学习一下紧张起来。她在初三的某一天,把所有游戏盘都装到一个纸箱子里,说在中考前不再玩了。我没说什么,尽管这一举动是我早已盼望的,但我没流露激动,也没夸奖她,只是表示出赞同,帮她一起高高兴兴地用胶带把箱子封好,放到床下。

中考结束后,她本来计划要做好多事:读小说,练字,练琴。但游戏箱子再度被打开后,她又把最多的时间投入到玩游戏上,结果原定计划基本没实现。

尽管我看她这样“浪费”时间有些遗憾,也没说什么。我想中考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接下来又是更加紧张的高中生活,所以这个假期就让她尽情地玩吧,我为什么非得要求我的孩子在假期也要学习呢。

只是到假期结束时,我和她谈了一次话,回顾了一下假期初期的计划,问她是不是感觉玩游戏太浪费时间了,会把一个人的计划完全破坏掉。我又和她分析,时间就那么多,做了这事就不能做那事。而接下来的高中三年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三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所以我们应该使用好这三年,这其实也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条件去玩。

圆圆一个假期下来,发现没按计划做事,心里也很失落,再说游戏瘾也解了不少,她这时就能理解家长的话,不和我顶牛。说上高中肯定学习特别忙,就要少玩。她确实说到做到,高中期间她又玩了几次,我们什么也没说。到高二时,她又把所有的游戏盘装进箱子里,说高考完了再玩吧。此后两年再没动一下游戏。

等到高考完了,她大部分时间是读书、看影碟、上网聊天、和同学出去玩。偶尔玩一下游戏,是和同学借来的新版游戏。那个纸箱再没打开,可能是那些游戏太旧或太小儿科了。现在她在大学里,除了紧张的学习,还参加了两个学生社团,不停地读课外书,生活很丰富也很忙碌,据说和同学上网聊天的时间也很少。偶尔也会玩玩游戏,但想把她长时间关在游戏里,她自己都不会答应。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你的孩子自觉,该不玩的时候就不玩了。我那个孩子,你要真这样放开了,他会什么都不干,永远都不想停下来。

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

这些家长的“放开”之所以没有效,第一个原因,是平时家长习惯在很多事情上去“管”孩子,单是玩游戏这一件事就不知道说过多少次,发生过多少冲突。那么你哪天突然放开了(其实多半是躲在旁边做侦探去了),他当然就要玩疯了。猫突然不在了,老鼠能不反天吗;警察都下岗了,小偷能不放肆吗。家长和孩子最好不要形成这种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的时间越长、越牢固,孩子的自觉性就越差。

第二个原因是家长缺少耐心,指望自己一改变,孩子也能立地成佛,几天就变好;如果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不改变,家长就受不了啦。坏毛病也是“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用一天养成的坏毛病可能需要三天来改正,何况他几年间养成的坏习惯,怎么可能你放开三天他就改了呢。

就如陶行知先生比喻的那样,有的人开始接受一个观念,知道鸟儿在大自然中会成长得更好,就弄些花草树枝放到鸟笼子里,以为这就是给鸟提供了自然环境。为什么不能打开笼门呢?家长要治理孩子的某个坏毛病,第一要有诚意,第二要有耐心。

还有一些家长,平时对孩子严加管束,不许他上网,一旦孩子考试成绩好或别的什么事做得好,家长一高兴,就以允许孩子上网或超时上网作为奖励——家长们一方面痛恨网络游戏,另一方面又把上网作为“奖品”送给孩子。而能作为“奖品”的东西,它怎么会是个坏东西呢——孩子们就这样被搞乱了,他们对游戏的兴趣被刺激得更浓了。

我常想,事情可不可以反过来做,把上网当作“任务”或“惩罚手段”,而不是当“奖品”安排给孩子,是否会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比如,孩子特别喜欢玩游戏,那么家长在每次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就告诉他要惩罚他,上网去吧,必须连续玩够十小时,不够就惩罚再玩十小时,直到他累得求饶。这样,孩子慢慢觉得上网不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惩罚。反复多次,可能会让他对上网产生逆反心理。

网络游戏当下似乎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戒除网瘾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的医院开展治疗“网瘾”的业务,让孩子们完全像病人一样住院,通过吃药打针来治疗。也有办“行走学校”或“训练营”的,其手段更是无奇不有——这简直是头痛医脚,进铁匠铺买肉。

这些机构所宣传的“成功戒除”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毕竟游戏不是毒品,他们对这些孩子跟踪了多长时间,这些孩子后来到底怎样了?这些机构或产品让家长白花钱尚且是小事,严重的是不但于事无补,还给孩子们带来伤害。

2007年媒体曝光的四川“大东方行走学校”,招生宣传中就说它能帮孩子戒除网瘾。可它哪里是个学校,简直就是座“黑砖窑”。工作人员素质低劣,“教育”行为令人发指;他们的“教官”随意打骂污辱学生,把学校变成集中营,最终导致学生跳楼自杀。它不但给孩子们带来肉体伤害,更造成深重的精神伤害。这件事与媒体当时曝出的“黑砖窑事件”性质完全相同,最后却不了了之,媒体上并未见到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这种忽略,可能由于这些受害人都是“问题少年”,他们不能像“黑砖窑事件”里那些可怜的窑工一样引起人们的同情。

有人把“黑砖窑事件”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没有人发现“大东方行走学校”之类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国家安全事件——家长的无知,“教员”的暴力,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仇恨,他们的心理被扭曲。从行走学校出来的孩子更变本加厉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还有的孩子口口声声要杀了那个“校长”——这才是定时炸弹,真是让人忧心忡忡。

家长绝不可轻信各种治疗网瘾的广告,所谓“网瘾”是个教育问题,不可能那么表面化地解决。

青少年沉湎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的报道经常能看到。表面上看症结都在青少年自身及游戏上,可从每一篇报道的字里行间细看,都能看到或感觉到家庭教育的缺陷。许多家长采取的各种“积极行动”是多么地用心良苦,可惜充满了反教育科学的意味——就是这些反教育科学的行为,不但让父母的努力无效果(最多取得暂时的、表面的效果),还让孩子越陷越深。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只能从家庭教育开始。需要家长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没有家长的改变,就不可能有孩子的改善。

一是家长要对网络游戏有正确的态度,坦然接受它只是孩子的一个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不要让孩子在玩的时候有内疚感和负罪感,不要让你的态度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逆反情绪只能强化他玩的欲望。

二是让孩子有丰富的课外阅读。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任何放纵都与内心空虚及道德堕落有关。网络游戏只有在精神空虚的孩子那里,才变成鸦片。丰富的课外阅读会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更聪明更理性,形成更好的道德意识,它强大的力量会挤占阵地,不给游戏留下更多的空间。一个从小有阅读习惯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也是魅力无穷的,会冲淡对游戏的兴趣。

三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绝大多数网络成瘾的孩子,他们家长的共同特点就是经常去“管”孩子,对孩子不断提出限制性要求。他们的目的也是想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就经常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单看家长给孩子提出的安排,确实是很好,很合理。家长正是由于相信他做出的安排会变成孩子自己的安排,所以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该做这事了,该做那事了。事实是,你把所有的“管理”都担负起来了,孩子哪里还有机会去学习自我管理呢。

四是在具体言行中多运用逆向思维,例如前面提到的,把上网作为“任务”或“惩罚手段”,而不是奖励手段来运用。这算是一个小技巧。

这几条很好理解。在具体操作中,家长们要注意和反思的是:

你的每句话、每个动作,对目的是成全的还是破坏的,在孩子内心强化的是哪一个效果。比如,你想让孩子多读课外书,就把孩子硬从电脑前拉开,塞给他一本书,告诉他要多读书少玩游戏——这样做其实更破坏了他读书的兴趣,强化了他对游戏的欲望。还有家长急于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就给孩子规定严格的作息时间,特别是严格的游戏时间,一旦孩子安排得不好,就批评他不善于管理自己——这样,就夺走了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机会。如果只是为了“管住”孩子,你完全可以这样做,做起来也很简单;如果想要“教育”孩子,让他学会自我管理,则要家长动许多脑筋。

至于有些游戏充满暴力与色情,家长应尽量阻止未成年孩子玩这类游戏。同时要给孩子正面引导,让他选择那些内容健康的游戏。暴力与色情不是游戏的本质属性,如同有的书刊也充满色情与暴力,可这并不是书刊的本质属性。我们只是不允许孩子看内容低下的书,但不能因此不让他看书。

干涉只能激化孩子玩游戏的无度,孩子需要的是自己学会控制。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自己在各种各样的时间分配中,体会各种各样的感觉。

家长和孩子最好不要形成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的时间越长越牢固,孩子的自觉性就越差。

孩子考试成绩好或别的什么事做得好,家长一高兴,就以允许他上网或超时上网作为奖励——家长们一方面痛恨网络游戏,另一方面又把上网作为“奖品”送给孩子。而能作为“奖品”

的东西,它怎么会是个坏东西呢——孩子们就这样被搞乱了,他们对游戏的兴趣被刺激得更浓了。

事情可不可以反过来做——如果孩子特别喜欢玩游戏,那么家长在每次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就告诉他要惩罚他,上网去吧,必须连续玩够十小时,不够就惩罚再玩十小时,直到他累得求饶。这样,让他觉得上网不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惩罚。

“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多动症诊断量表”,如此粗制滥造、愚蠢做作的东西,竟然被当作主要检查工具给儿童使用。它哪里只是张量表,简直就是诊断圈套。

“儿童多动症”的真正“致病原因”是成人犯了两个错误:错误的儿童观,错误的教育方法。近年来,“儿童多动症”似乎成了流行病。仅仅在我周围,就有不少孩子莫名其妙地患上了这个病,其中一部分孩子开始服药治疗。

可是,我明明清楚地看到了这些孩子“症状”的出处——他们的家长或严厉或溺爱,教育方法都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正是这些错误,给了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孩子身上的“症状”,几乎都是在反抗不得当的教育中被扭曲的表现。同时,我没见到哪个孩子仅靠吃药治好了“多动症”,相反,吃药后越来越像病人,“病情”越来越严重的孩子倒不少。

“儿童多动症”这个词越来越像根刺一样不时地刺痛着我,促使我去关注这个事情。

我前几年在一所小学接触过一个男孩。当时这个男孩上小学二年级,被认为患有严重的“多动症”。

格林童话  物种起源  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好爸爸胜过富爸爸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  儿童趣味脑筋急转弯  神明今夜想你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三个火枪手  滚床单心理学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2  长夜未明  狼王梦  红与黑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  让我在路上遇见你  百万英镑  今非昔比(全集)  罗密欧与朱丽叶  

热门小说推荐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为救美人独闯禁宫,搁置恩怨从军西征。揽文才,收猛将,逐鹿中原。平漠北,定波斯,扬帆海外。王牌特种兵刘子秋穿越隋末,逆袭乱世,开疆拓土,为您演绎一段不寻常的隋唐故事  群号115455564...

穿越秦国一小兵

穿越秦国一小兵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几百年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秦王嬴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然而秦至二世而亡。纵横,儒,墨,诸子百家。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耗尽了这个帝国的最后一滴鲜血。穿越秦国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一名小小秦兵的楚南该怎样去支撑这大厦将倾的帝国。...

宠妻情深,腹黑总裁一般黑

宠妻情深,腹黑总裁一般黑

竹马总裁宠妻强势来袭!年少时,小姑娘说我叫夏青青,不叫笨兔子,爷爷说我是夏家的小公举!腹黑小竹马呵呵一声,旁边夏老爷子笑得合不拢嘴。长大后,终于有一天,腹黑竹马将兔子吃掉。转眼三年后回来找他的兔子,兔子却对他避而不见。竹马冒火化身为狼,誓要把兔子活捉回来,关上门一个人养着!看这只兔子往哪儿跑!...

影后驾到:首席,要抱抱

影后驾到:首席,要抱抱

很久很久以后,知名娱乐大佬陆修远被狗仔拦住  陆总,听说你被一个十八线小明星缠住了,是真的吗?  听说那小明星还色诱你,想要你捧她对吗?  也有人说是你潜规则了那位明星,这些事情你能给个解释吗?  陆修远等狗仔们一箩筐的问题都问完了,他才缓缓开口,你们说的那个小明星众狗仔屏息以待,  的确缠上我了众狗仔倒吸一口凉气,  也色诱我了众狗仔惊得张大了嘴巴,  并且我还潜规则她了众狗仔义愤填膺,觉得那小明星太无耻了,同时也觉得陆总太没节操了!  不过,她现在是我妻子,我孩子的母亲,请问各位还有问题要问吗?众狗仔绝倒!说话不带这么大喘气的啊!(宠文,慢热,军婚,双洁,无狗血)...

都市之无敌神医

都市之无敌神医

一场飞来横祸,意外让马义获得了初级异能。拥有异能后,他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工,一跃成为万人睹目的人物。他挑黑帮,报私仇他杀外军,扬国威。在俗世,他无所不能,身边美女如云在修真世界,他所向披糜,斩妖降魔,最终拥得众星捧月...

末世穿越:霸道军长独宠妻

末世穿越:霸道军长独宠妻

林蕾穿越重生,从末世穿越80年代一名小军嫂。原主贪懒馋婆婆不喜,丈夫是为报恩取了原主。原主的各种作死,直到林蕾穿越,空间异能,种菜发家带领军嫂发家致富改变末世爆发的命运!宋毅,这个女人从部队发烧醒来就变了,胖还那么胖,但是越来越吸引人呢,桃花不断,不行媳妇赶紧圆房!这是一篇不一样的军嫂穿越文!女主,漂亮率真古灵精怪,发火时秒变女汉子男主,专情帅气座右铭媳妇说的做的永远是对的!男女主双处1对1宠文...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