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全场鸦雀无声,这是明晃晃的指着鼻子骂了。对于一个头发花白、两朝留任的老臣,“书读到狗肚子里”这样的批语足以让他羞愧到无地自容,但凡气性大些,能直接在朝堂上自裁以正气节。刘太师脸色涨红,张张嘴却没有发出声音来。“呵。”明明君心莫测,但这声熟悉的嘲讽声响起,竟让人感到心安。“朕只是想网罗天下人才,便有人跳脚到各种荒唐的理由都拿出来了。”“女子就都是蠢货?怎么,在座都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无父无母天生地养?泱泱大锦就连一个才学过人的女子都没有?诸位都是吃白饭的?自家子女都教育不好?朕招选的是人才,不是性别,蠢如猪的男子朕又不是没见过。这有女官能把报社办的风生水起,不也有男人拿着朕的官职去卖个天价么?”“只要有才,许个官职怎么了。若非要按品级,永安自身从一品,还有个超品的爹,报刊之事办得如此漂亮,朕只给了个从四品的小官实在屈才,还不够堵你们的嘴?”五大开国元勋功劳赫赫,若是轮资排辈,封个异姓王也是能的。却主动退居公爵位,便是将自身牢牢地放在了臣子位。以退为进,不可谓不聪明。这样人家的女儿,谁敢明面嚼舌根?安临琛在群臣心中,已经是一个非常敢说、非常不顾礼教舆论的皇帝了。直到今天,他们发现,自己还是错估了陛下的底线。他们原以为的底线还是过于高了。堂堂一国陛下,怎么说起话来,如此直白,如此气人!温宏文狠狠压下了自己抽搐的嘴角。说真的,陛下措辞直白就算了,后面简直就是强词夺理了吧。封个官直接变成拼爹现场可还行。明明是歪理……却非常理直气壮。一通嘴炮输出,安临琛彻底爽了。看着涨红着脸满身反骨的刘太师也能顺眼几分。这可不就是妥妥的戏搭子。若不是刘太师‘傲骨铮铮’、‘死不妥协’,他还真没法子发挥的那么彻底。不管什么言论,有个合理的出处,才更方便光明正大的出现和传播。论题传出去了,好处和禁忌自然也会跟着传出去。这场大戏才能接着唱嘛。刘太师依旧在坚持。他的声音发涩,却仍透着不屈:“可是,可是,楚司卿与其他同僚相比,除了报社之功没有其他功绩,恐不能服众。若是以后再有人效仿……”他话毕,皇帝露出思索模样,下面的刘太师一喜。随后就听到帝王说:“确实,楚爱卿以功劳入职,按照常理是该封个爵位的,不过永安本身就是郡主爵了,再加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没有个正式渠道的书面成绩证明,确实少了一环,不利于以后的晋升梳理,也比同僚少了些经历。这样,楚爱卿再担个翰林院修撰吧。”“既然有人觉得她读的书少,那就去翰林院待着多读点书。”“文官那套考核制度出来了没?”这句话是对吏部尚书严莫藏说的。严莫藏立刻出列执笏板行礼:“回禀陛下,正在紧锣密鼓加制中,制度不如武官那边的快。不过朝廷会定期举行考核的制度已经确定了下来。除非皇帝心血来潮加试,否则平时的考核举行时间半年一次,一年两次,不强制参与。但书面成绩会记录在案,与吏部原本的三年考核一并记录,不过三年期的考核更看重实绩。两者都会作为晋升或者选拔的纸面参考条件。若是有新部门成立,过往相关的考核成绩更重要。现在朝廷若是有新成立的部门或者部门招新,都会直接放出名额,欢迎报考,比如现在大热的神兵营、火药局。若是报考的官员之前考试里答过‘火药制作’的题,那肯定更容易录取。这般公开透明的考核制度使得人心稳定不少,尤其军营,士气大涨不说,更是给不少人看到自己奋斗的路线和目标。哪怕看到书本头痛,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台上帝王问完,目光又转向了刘太师。眼见大势已去,刘太师仍旧是想要垂死挣扎一番:“可是,可是,楚大人她没有参加过科举,没有科举成绩,没有正统出身的官身啊。这……这,与礼不合!不可为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豪门阔少觊觎情敌的第七年+番外 那个经常请吃饭的年上+番外 困在时间里的她 楚宫腰 我们新人记者向来横冲直撞+番外 圣武奇侠传 (历史衍生)给汉武帝讲我的男神霍去病+番外 开局一把刀,修为全靠抢 两不厌 枕边恶语 掌上娇娇/娇骨 退婚后清冷影后火葬场了 私有春天[先婚后爱] 被迫和前驸马复婚后+番外 智者永不浴爱河+番外 我的朝朝+番外 将军的醋坛又翻了 暴富从给秦始皇做历史直播开始+番外 瑶瑶有期 穿成残疾黑月光的渣妻后+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