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临琛一边看着,一边睁大了眼睛。“好家伙,福宝这不开窍就罢了,这一出手就是个厉害人物啊。”这小姑娘,正是南海造船厂负责人的掌上明珠,她此前一直生活在南海边境,直到如今年岁到了,她在本地还没有看好的儿郎,她爹这才托人送她上京。是个极其有主意,又极其大胆的小姑娘。想到些什么,安临琛笑了笑:“小姑娘还挺谦虚,这样的身家对外却说是水手的女儿……倒也没错就是了。”此刻的安临琛完全没想到,这爽朗的小姑娘以后会成长为杰出的航海家、政治家、外交家。正是这二人,开启了大锦的航海新时代。同时,他们二人还是首次帝后同出海的开创者,将足迹留在了西部大陆的各个角落,成功开拓出一条安全可行的跨洋航线,福泽后人百余年。时至后日,后来人仍能跟随他们的足迹,游遍整片西部大陆。1俸禄这里参考的是宋朝。宋官员的俸禄最为丰厚,形式包括禄粟、职钱和布帛,地方官还有职分田。正七品知县可以拿到月俸30千文,每年还发棉20两,绢14两,粟20石。可以说是十分丰厚了,一方面北宋经济繁荣,另一方面朝廷也想通过施行厚禄制度防止贪污,但也使百姓负担加重(本段来自百度百科)番外二蒲甘的事情发生后,朝廷以雷霆手段处理了个干净,而后又在报纸上发文,宣传了下‘寸土不让’、‘寸土必争’的概念,这件事就过去了。另外,这件事还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后续。十几年过去,报纸带来的下沉市场早已深入到农村,不少农家炕边上的墙都是报纸糊的。即使穷到揭不开锅的人家,也能去收那些二手的报纸,多数人都会买一份官方的《盛京时报》、《大锦周报》。这些自己读不了不要紧,也能留给儿孙辈启蒙用呀!最近这蒲甘的事儿一发,让不少农村人同时发现一个好口号,那就是‘寸土不让’。农村一直有一个坏现象,就是偷田。即有些无赖,会拿着锄头有事没事刨田埂,直把自己家的田埂扩出去,将别人家的田地圈进来。一天刨一点,将自家的田埂一点点往外扩。日积月累下来,与他家相邻人家的地块,会有一大块地被这地痞无奈给‘扩’进去;你若再想找回来,对方却会撒泼打滚说从分到手上便是如此。这种小人虽是少数,但就是有且顽固,不少家里人少的农家,遇上这种无赖根本没办法。即使闹到村长里正那里去,人家也就道个歉,道完歉后继续反复。没脸没皮,死乞白赖。简直比那搅屎棍还恶心人。这次这‘寸土不让’的词儿一出,让那些不知怎么反抗的老实人都学会了这么一句话。“这可是皇帝说的!寸土不让,寸土必争,这是我家的田,大不了你搞一回,我就去告一回官爷,毕竟这可是皇帝的法令,他们不会不管的。”显然是搞错了缘由,不过这么用起来实在好用。普通的田间地头的老百姓,别说皇帝了,就是最普通的官,他们见了都怵,‘皇帝的法令’几字一出,他们哪里还敢造次。这条报道倒是不知不觉间让田地纷争变少了不少。朝堂运转这些年早已相当顺畅,最近朝堂上最大的事情就是皇帝和太子在闹别扭。之所以说是闹别扭,正是因为这两人行为相当的小学鸡,今天你说我行文写得不好,明天我在你开朝会时候偷偷站边上打哈欠这种。但要真去打听吧,却也打听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有人打听了一耳朵,却被酸了回来。“你可知皇帝与太子二人为何如此别扭?”“为何?”“据说是陛下想提前退位,但太子却不肯接,说想再玩几年。”听听,听听,这是朝臣能听的话吗!多少人殚精毕力,只为了摸到皇权的一点边边。这对天家父子倒好,别人眼红巴不得的东西,在他们这儿却成了避之不及的身外物。气人,何其气人!许是朝臣们的怨念太大,最近安临琛收到了个匪夷所思的折子。是关于边上邻邦的。“项爱卿,麻烦你再说一遍,朕似是听岔了?”安临琛一脸不可思议,看向项伯和,“真是那倭国先起兵,攻打我大锦沿海边境?”项伯和无奈道:“陛下,是真的,您没错听。不过臣接到这份折子的时候,和您是一个反应。”倭国,东海蛮夷,又穷又落后的小国家。怎么突然有胆子来攻打大锦?“朕记得,这倭国,是我大锦的附属国吧?这是发达了打算背主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瑶瑶有期 掌上娇娇/娇骨 楚宫腰 穿成残疾黑月光的渣妻后+番外 智者永不浴爱河+番外 暴富从给秦始皇做历史直播开始+番外 困在时间里的她 私有春天[先婚后爱] 我的朝朝+番外 退婚后清冷影后火葬场了 那个经常请吃饭的年上+番外 开局一把刀,修为全靠抢 被迫和前驸马复婚后+番外 枕边恶语 圣武奇侠传 (历史衍生)给汉武帝讲我的男神霍去病+番外 我们新人记者向来横冲直撞+番外 将军的醋坛又翻了 豪门阔少觊觎情敌的第七年+番外 两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