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大锦回应迅速,说明他们确实发展的不错;若是外强中干,只是经济方面好些,那他们倭国未必没有机会——可惜天皇的想法是好的,却万万没想到大锦发展得居然那么快,船上拿出的新式武器他听都没听过,更别说见识了。他的属下们还没看清楚、没摸到大锦水兵跟前,就被炮轰得渣都不剩了。天皇瞬间腿软成狗,忙不迭地服软低头,飞快派人前来上贡、求和,以及求庇佑。所有相关信件折子看完,安临琛又拿回那份倭国使者的来信,捏在手中,懒洋洋地抬眉。这信件是以华夏文字写成的,还算有文采。先是大段笔墨描述了中原大地有多地大物博,皇帝治理的有多么好;接着通篇都在哭诉,倭国穷困,苦难成吨,即使官员们兢兢业业,但倭国天然物资不丰,百姓常年衣不蔽体,食不安寝,不似大锦人民安居乐业,一年到头连口肉都吃不上;甚至连他们的天皇陛下,也经常粗茶淡饭配腌咸菜的吃着。最后,更是着重表达了他们十分喜爱和慕儒天朝文化,希望能够遣派人手过来学习大锦的治国之道。这信上的信息若是十分制,最多一分是真话,其下九成都是假话。百姓衣不蔽体是真的,从天皇到贵族层层欺压百姓也是真的。但是天皇穷到吃素,必不可能。安临琛看着最后那言真意切的恳求,不由冷嗤一声,果真历史都是有相似性的。这使臣,在信中说万分希望他们大锦能让他们倭国恢复进贡,他们愿意每年多进贡几次。这种把戏……怕也是跟那棒国学的吧。现在的附属国大多一岁一朝贡,多数都在过年的时候,就相当于是国与国之间的年节礼。但是有些国家,却是一年来个三四五六次,比如棒国。万寿节(皇帝生辰)不管办不办,来一次;太子生辰(同之前)来一次;过年来一次;若是大锦发生什么大事了,他们也会借着借口来一次。比如前些年的‘大锦官道全面翻新’来贺了一次,‘兰式织布机诞生’,也来贺了一次。“陛下,该传午膳了。”麦冬今日当值,进来就看到自家陛下正在发呆,不由笑着提醒了一句。安临琛回过神来,看是麦冬,随口百度了下:“麦冬啊,你可记得,去岁棒国的进贡贡品礼单?”麦冬还真记得,他站着想了想,才回复道:“陛下,臣记得应是一些高丽纸、高丽参、杂色玛瑙、形状奇特的石头,说是神赐祥瑞……哦,还有一些牛皮和羊羔。”是很薄,很薄的礼。所以麦冬扫视了一眼以后,倒还记得个七七八八。“这棒国每年来的次数多,但每次的贡礼都大差不差;臣记的不一定准确,陛下若是急需,传唤礼部的大人们?或者臣给你翻翻礼单去?”安临琛摇头:“这就不必了。那每次回赐些什么?”这次麦冬的回答更为准确,毕竟这岁贡和宫中的年礼是算在一起的,每年宫中给各家各处的回礼都会给他过一遍。“约是绫罗绸缎一二十匹,白银二百余两,陛下使用过的碗碟一副、金字赐福一套,哦,附属国的国君会额外得到两套赐服。和朝中的正三品大臣的额度相差无几。”毕竟这些附属国也是称臣的,那他们也就相当于地方上的臣子,年礼自是不会少。不过大锦臣子的年礼后来有按功劳分发多的,他们没有。安临琛微微皱眉,这给得还挺多。大锦虽然富了些,但是何必拿自家银钱去犒赏外人。既如此……今天的最后,陛下还是召见了礼部尚书和鸿胪寺卿。倭国使者团到达的当日,座下接待的人竟然还算隆重。主要是大家都太好奇了。已经有十来年没有外邦敢挑战大锦威仪了,他们想来见识下这是什么品种的铁憨憨。出使大锦的倭国官员们一路走过来已是忐忑不已,尤其到了盛京后允许他们下马车逛,见识到了太多的新东西。那路,是怎么做到这么平整干净的?那窗户那么大,上面装的竟然是琉璃,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天呐,大锦人都这么富裕的吗?!那些琉璃灯,就这么大刺刺的挂在街边当路灯,而不是挂在贵族家里?他们倭国不少贵族府邸都没有一盏琉璃灯呢!更别说,一路走来,人群各个衣物崭新,身高体壮眼神明亮,竟是半点找不出挨饿受冻的样子。大锦,竟然已经发展到这等境界了吗……他提心吊胆地跟着人到了大锦皇帝面前,就又接着被吓了一大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瑶瑶有期 我的朝朝+番外 困在时间里的她 枕边恶语 掌上娇娇/娇骨 智者永不浴爱河+番外 那个经常请吃饭的年上+番外 我们新人记者向来横冲直撞+番外 楚宫腰 两不厌 开局一把刀,修为全靠抢 私有春天[先婚后爱] 退婚后清冷影后火葬场了 (历史衍生)给汉武帝讲我的男神霍去病+番外 穿成残疾黑月光的渣妻后+番外 被迫和前驸马复婚后+番外 暴富从给秦始皇做历史直播开始+番外 圣武奇侠传 豪门阔少觊觎情敌的第七年+番外 将军的醋坛又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