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章 邸院与驿传(第1页)

上篇

在唐代的官方传播网络中,进奏院一直是新闻史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www.Pinwenba.com因为,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可上溯到唐代。而“唐代报纸的孕育和发展,是和唐代邸务和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方汉奇、宁树藩、陈业劭等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3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另外,经方汉奇先生考订并确认的一份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也正出自归义军进奏院。参见方汉奇《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载《新闻学论集》,第五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同时,唐史研究者张国刚先生又从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的敦煌文物中,发现了一份年代更早的归义军“进奏院状”,而他认为进奏院状不能算报纸。详见其《两份敦煌“进奏院状”文书的研究》,载《学术月刊》,1986(7)。如此说来,唐代进奏院在中国新闻传播发轫史上的地位便显得十分突出,乃至于从某种意义上讲,唐代进奏院的面貌,决定着中国乃至世界最原始的报纸的面貌。

那么,唐代的进奏院究竟是怎样一种面貌呢?遗憾的是,对这一关键问题,对唐代进奏院的由来与发展、构成与运作等环节,迄今为止传播史家尚未厘清,其间尚存一些语焉不详、朦胧恍惚甚至矛盾混乱之处。因而,我们需先就这一问题做一剖析,以期廓清唐代进奏院的“庐山真面目”。

进奏院的由来

应该承认,关于唐代进奏院,当时和后来的文献中都没有留下多少详备的记录,似乎史家对此都惜墨如金,不肯浪掷一词。这也难怪,正如《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在谈及“史料的问题”时所言,许多在近代历史学家看来极为重要的人类活动领域,“当时的史官或因视为理所当然,或因认为与公认的历史标准内容无关,所以就干脆轻易地放过了”[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48页。

目前所见的一份较全面记述唐代进奏院的材料就是常被征引的柳宗元的《邠宁进奏院记》。“邠宁”指邠宁节度使,邠宁节度使设置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四年,即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年正月,史思明在河北魏州自称大圣燕王,三月郭子仪等九节度之师六十万大战史思明于相州(今河南安阳),不料竟溃不成军,眼见胜利在望的战局又陡然逆转。正是在这种严峻局势下,“六月,丁巳,分朔方(节度使)置邠宁等九州节度使”《资治通鉴》卷221。邠宁的辖区约当今西安北至延安一带,它的进奏院在长安城内的宣阳坊。参见(清)徐松撰、李健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坊考》,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

柳宗元的《邠宁进奏院记》一文,对唐代进奏院的由来与职能做了如下叙述:

凡诸侯述职之礼,必有栋宇建于京师,朝觐为修容之地,会计为交政之所。其在周典,则皆邑以具汤沐;其在汉制,则皆邸以奉朝请。唐兴因之,则皆院以备进奏。政以之成,礼于是具,由旧章也。……宾属受辞而来使,旅贲奉章而上谒,稽疑于太宰,质政于有司,下及奔走之臣,传遽之役,川流环运,以达教令。大凡展彩于中都,率由是焉。故领斯院者,必获历阊阖,登太清,仰万乘之威而通内外之事。《柳河东集》卷26。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历来地方官进京朝觐述职,都得有个居住的地方,以便上朝时修整仪容,相聚时有处商讨。这在周朝,就是“邑”;在汉朝,就是“邸”;在唐朝,就是进奏院。进奏院的官员受各地方镇的委派出使京城,带着奏章面见皇上,同时就疑难事项向有关部门咨询,并与各方相沟通,以使朝廷的政令畅达。凡是想在首都一展风采者,大都经由此道。所以,执掌进奏院的官员,肯定可以获得登朝堂,历宫廷,拜见皇上从而通悉内外之情的机会。

柳宗元以寥寥几句便勾勒了进奏院的概貌,以及进奏院仰藩镇之威而通天听之势,笔法简当,令人叹服。只是讲到进奏院的起源时,仅以周之邑和汉之邸与之进行类比。这种类比如同现在人们常将进奏院与各地驻京办事处所做的类比一样,固然便于直观了解进奏院,但于唐代进奏院的由来及职司未免显得过于笼统,不得其实。

认真追溯起来,唐代中后期出现的进奏院或许应从唐初的朝集使说起。张国刚先生认为,朝集使与进奏院没有直接的递嬗关系,参见其《唐代进奏院考略》,载《文史》,第十八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不过,若从地方与中央的联系上看,二者的功能不妨说存在间接的传承。朝集使不是常任的官职,而只是对一种临时性使臣的称谓。唐承隋制,每年的岁末年初,州级以上的各行政长官如都督、刺史等,必须轮流到京城集中,这些聚集京师的封疆大员便是朝集使。倘若某地遭受自然灾害,或遇军情紧急,那么主官不必亲行,可以委派上佐幕僚充任朝集使。另据《唐会要》卷24“受朝贺”云:“(开元)十八年十一月敕:灵、胜、凉……等五十九州为边州,扬、益、幽……等十二州为要州。都督刺使并不在朝集之例。”朝集使的任务是“汇报所属官吏考课情况,进纳本地贡物,聆听皇帝敕命”《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朝集使”条,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具体的日程安排为:

凡天下朝集使,皆以十月二十五日至京师。十一月一日,户部引见讫,于尚书省与群官礼见,然后集于考堂,应考绩之事。元日(正月一日),陈其贡篚于殿庭。《资治通鉴》卷193太宗贞观五年正月胡三省注。另《唐会要》卷7“封禅”:“贞观五年正月,朝集使赵郡王孝恭等,佥议以为天下一统,四夷来同,诣阙上表请封禅。”

尤其是新年元旦这一天,皇帝要大会群臣,在朝堂举行隆重的庆典,谓之“元正朝集”,朝集使的参拜活动至此达到高潮。此后,朝集使们便可收拾行装,陆陆续续打道回府了。

由此看来,朝集使在京城逗留的时间长达两个多月。《资治通鉴》卷197载:“沧州刺史席辩坐赃污,二月,庚子,诏朝集使临观而戮之。”由此看来,朝集使在京时间似乎还要再长一些。其间,住宿一项自然成为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唐朝开国之初,由于百废待兴,许多运作程式尚不完备,不少典章制度还在草创之际,各地朝集使来京后都没有专门住处,而只能临时租房,与各色闲杂人员混居。就像《资治通鉴》中所写到的:

先是,诸州长官或上佐,岁首亲奉贡物进京,谓之朝集使,亦谓之考使。京师无邸,率僦(租赁)屋与商贾杂居。《资治通鉴》卷197。

这种状态对高人一等的朝廷命官来说,难免尴尬;对朝集使所履行的差命,也多有不便。故而唐太宗有一次对侍臣专门提及此事时说道:“古者诸侯入朝,有汤沐邑,刍禾百车,待以客礼。汉家故事,为诸州刺史郡守创立邸舍于京城。顷闻都督刺史充考使至京师,皆赁房,与商人杂居。既复礼之不足,必是人多怨叹。”《通典》卷74。太宗以先秦的邑和汉朝的邸为先例,自然不堪忍受这种朝集使(考使)与末流之辈(商人)杂居的局面。

于是,贞观十七年(643)十月,李世民下诏,“令就京城内闲坊,为诸州朝集使各造邸第三百余所。”同上。建成后,李世民还亲临视察。这三百余所朝集使在京的官邸,与当时全国358个州的总数相当,唐初州的数目,出自《剑桥中国隋唐史》,173、203页。大约合一州一邸。从此,地方官进京办事,就有了一个固定的居停之所,对此我们可以恰当地称之为各州的驻京办事处。不过,好景不长,不到半个世纪,至高宗永淳元年(682),由于“关中饥乏,诸州邸舍渐渐残毁”《通典》卷74。到中宗神龙元年(705),更有朝臣上奏,请求将诸州邸舍变卖参见《通典》卷74。另《隋唐嘉话》卷下对此也有记载,不过时间、人物与《通典》有出入,其略云“京城诸州邸,贞观初所造。至开元初,李尚书入,悉卖与居人,以钱入官”。朝集使的职任仿佛可有可无了。

长安与诸道进奏院

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安史之乱爆发。这个凸现于唐代中叶的天崩地裂的事变,将有唐一代的历史拦腰断为两截。从此,中央与地方、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明争暗斗,便构成唐代下半期的一条历史主线。

正是在这一中央权威日衰而割据势力日隆的背景下,当年唯恭唯谨、贡奉述职的朝集使便从历史的画面中悄然淡出《通典》卷74:“至建中元年十二月(780)敕每州邸舍,各令本郡量事依旧营置。至二年五月,户部奏:‘若令州府自置,事又烦费。伏请以官宅二十所,分配共住,过事却收。’敕旨‘宜依’。”可见此时局面已大不如贞观年间,而此后朝集使的身影几乎从史家笔下消失了。另外《资治通鉴》卷226在写建中元年史事时提到:“十一月,初令待制官外,更引朝集使二人,访以时政得失,远人疾苦。”又据《唐会要》卷24《受朝贺》:“建中元年十一月朔,御宣政殿,朝集使及贡士见。自兵兴以来,典礼废坠,州郡不上计、内外不会同者二十五年,至此始复旧典(州府计吏至者一百七十有三)。”,取而代之的便是作为“唐五代诸道方镇及直隶州在京师长安所置办事处”《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进奏院”条,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的进奏院。进奏院大约出现于兵荒马乱之际的肃宗与代宗时期,最初的情形已不可考,想来当是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一些主要的军镇如郭子仪的朔方军、李光弼的河东军等,为加强同中央及各地的联系与协调而临时设立的应急机构,所以开始都叫“上都留后院”“留后”又称“留侯”。高承《事物纪原》卷6引《宋朝会要》云:“唐藩镇皆置邸京师,谓之上都留侯院。”。至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五月,“诸道邸务在上都名曰留后,改为进奏院”《旧唐书》卷11。这是进奏院的正式设立。主持各进奏院事务的一般都是节度使麾下的大将,称进奏官,又称进奏吏或邸官、邸吏。笔者所见最早一条提及进奏官的材料,出自郭子仪的《祭贞懿皇后文》。贞懿皇后为代宗的宠妃,大历十年去世,“追谥曰贞懿皇后,殡于内殿,累年不忍出宫,(大历)十三年十月方葬”《旧唐书》卷52,另《文献通考》卷60云:“唐藩镇皆置邸京师,以大将主之,谓之上都留后。大历十二年,改为上都知进奏院。”。下葬之年正是上都留后院改名为上都进奏院的第二年。郭子仪在这篇祭文中提到的“上都进奏院官傅涛”,大概是见诸文献的第一位进奏官了。《因话录》卷1载柳芳为郭子仪草《祭贞懿皇后文》事,祭文开篇写道:“维某年某日,驸马都尉郭暧父,关内河东副元帅、司徒兼中书令、洛阳郡王臣子仪,谨遣上都进奏院官傅涛,敢昭告于贞懿皇后行宫……”

作为“藩镇和朝廷间的联络机构”黄卓明:《中国古代报纸探源》,30页。唐代的进奏院不仅随着藩镇势力的崛起而出现,而且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而变化。到了9世纪初叶,全国节度使已发展到48个参见李吉甫:《元和国计簿》,见《通鉴》卷237元和二年。与此同时各道进奏院也差不多达到相当于此的数目。据清人徐松撰述、近人李健超增订的《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一书记载,唐代设在长安的进奏院至今可考的共有53家,详细情况与具体分布所示:

约占总数2/3的进奏院都集中在崇仁坊与平康坊,其中尤以崇仁坊为盛,达到23家。这一布局的形成当然不是偶然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不妨先简单谈谈唐代的长安。

长安,居唐代“五都”之首五都包括长安、洛阳、太原、凤翔和江陵,见《唐大诏令集》卷69《元年建卯月南郊敕》。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长安的城市布局十分规整,整个城市呈坐北朝南之势,颇具王家气派。其中位于北端居高俯瞰的,就是皇宫。这与明清皇宫位于市中心的格局形成明显而有趣的对照:一者是开放吐纳的,一者是局促封闭的,其间所表露的不同文化心态耐人寻味。唐代皇宫由两部分组成,即南部的皇城和北部的宫城。皇城主要是政府各部门如尚书省所在地,“百僚廨署列乎其间”(《唐六典》)。宫城是皇帝、后妃等居住活动的地方,其主体便是唐人习称为“西内”、“大内”的太极宫,而它的北门正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的玄武门。

除太极宫之外,在长安宫城东北龙首原上,还有唐时称为“东内”的大明宫。这里是皇帝朝见群臣、处理政务的地方。朝廷的最高权力机构——中书省与门下省也都设在此处,也就是说唐朝的宰相们都在东内办公。所以大明宫堪称唐王朝的政务中枢。在大明宫以南皇城以东,还有被称为“南内”的兴庆宫。它原是唐玄宗做王子时与兄弟们同住的宅邸,号称“五王子宅”,后来他当了太子还住在此处,开元初遂令将这一片潜龙之邸扩充为兴庆宫。以上犹如“品”字鼎足而立的大内、东内和南内,就是唐人常说的“三大内”,亦即柳宗元《邠宁进奏院记》所称“历阊阖,登太清,仰万乘之威而通内外之事”的场所。

三大内外围的长安居民区称外郭城,在统一的设计下被整整齐齐地划分为一百零八坊(或说一百零九坊)和东西两市。从皇城中门的朱雀门起,由北而南的朱雀门大街犹如一条中轴线,将长安城分为东西两半,东边属万年县,西边属长安县,两县统归京兆府管辖。城内的十四条南北街和十一条东西街垂直交叉,将全城切割成一个个独立而又相连的坊,其中东市与西市各占两坊之地。坊是长安市内的基本住宅区,除皇室及其侍卫之外的几十万长安人,包括官员、百工、市民、商旅等都散居在这一百多坊之中。每坊四周都有高大的夯土围墙,四边各开一门,坊门晨启昏闭,城区实行宵禁。坊内为一宽敞的十字街巷,连通四门,巷内有曲,将每坊隔为十余区,其间遍布王府、官邸、寺观、店铺等。一般说来,达官显宦、文士名流大都喜欢居住在朝市附近(朝指皇宫,市指东西两市),东城万年县更是首选之区。

理清了唐代长安的基本格局,也就不难理解进奏院的分布特征了。对照唐代长安的地图,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各进奏院所在的坊都在东城,并都紧挨着品字形的三大内。其中集中了最多进奏院的崇仁坊就在品字的两个下口之间,具体说就在皇城与南内之间,往北隔三个坊正对着品字上口的东内,往南依次为妓院云集的平康坊(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云:“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师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与宣阳坊(以进奏院数而论,两坊分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而这两坊的东面正是长安城最繁华的东市,或称唐代长安的王府井。难怪“选人京师无第宅者多停憩此,因是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唐两京城坊考》卷3。同样,毫不奇怪,2/3的进奏院也自然都集中在祟仁坊一带。既然进奏院要代表地方藩镇同中央王朝打交道,既然作为常设机构进奏院除公干之外,还免不了有大量的生活起居之需;那么,在长安城里,还有哪里比崇仁坊这类既靠近宫廷又毗邻闹市的里坊更便利更合适的呢?答案不言自明。对进奏院的官员来说,这样的地方显然是进退自如,左右逢源。顺便提一下,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据姜亮夫先生考订,张议潮之名不应作张义潮。详见《向达先生纪念文集》,74页。后来入朝为官,朝廷赐他的一处宅邸就在平康坊参见《唐两京城坊考》卷3。而归义军进奏院所在的街坊却湮没无闻了。从这一情况可以推断,上列“唐代上都进奏院详情一览表”中的五十三家进奏院,并不代表进奏院总数,而仅仅代表目前坊里可考的进奏院总数。当然,实际数目应该距此不远。

进奏官素描

关于唐代进奏院的职能,唐史专家瞿蜕园先生曾做过精炼的概括:

唐代藩镇均于京师置进奏院,以进奏官任呈递公文,探报消息之责,有似明、清督抚所派驻京之提塘官,但进奏院初名留后院,以大将主之,得以入见皇帝陈述事件,非提塘官之为低级武弁可比。(清)黄本骥:《历代职官表》附录《历代职官简释》(瞿蜕园),156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新闻史权威方汉奇先生又进一步阐明:

(进奏院)既为所代表的地方呈递章奏,下达文书,办理需要和政府中枢各部门请示汇报联系交涉的各项事宜,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方汉奇、宁树藩、陈业劭等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37页。

下面我们就从进奏官入手,来探究一下进奏院的日常事务。

如前所述,主持进奏院日常工作的是进奏官。进奏官由藩镇首脑委任,多为亲信,“因此只对派遣他的藩镇和诸道长官负责,不受朝廷管辖”同上。鉴于藩镇在唐代尾大不掉、各自为政的局面,称雄一方的割据势力常似独立王国、各行其是的史实,类似下例的情形便不足为奇了。昭宗龙纪元年(889),权势倾天、不可一世的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温),在刚被封为东平郡王之后不到一年又要求兼领盐铁使这一肥差,结果遭到嫉恶如仇、欲振朝纲的元老重臣孔纬的断然拒绝。孔纬声色俱厉对宣武军进奏官说道:“朱公须此职,非兴兵不可!”《资治通鉴》卷258。完全是一副两国交兵最后通牒的口吻。

不管是上都留后院,还是上都进奏院,从传播的角度看,其功能都不外乎通风报信,即向朝廷禀报有关事项和向藩镇传递有关信息。前者正如朱全忠求盐铁使一例所示,后者则更频见于史籍记载。比如唐昭宗天复三年(903),盘踞开封的朱全忠准备向山东淄青镇节度使王师范发起攻击,但又害怕他的老对手、山西军阀李克用抄自己的后路。于是,他就在长安故意放出风来,说我与李克用本没有太大嫌隙,希望朝廷善待他,多加抚慰云云,摆出一副和好的姿态。这个政治气球立刻由李克用的进奏官传到了山西,狡黠的李克用一眼就识破了朱全忠的用意,笑道:“这个老贼想用兵淄青,说这番漂亮话不过是怕我从背后袭击他罢了。”《资治通鉴》卷264。

随着朝廷的日渐衰败与藩镇的日渐强横,进奏官的形象也一天天地从循规蹈矩、奉命唯谨变得飞扬跋扈、盛气凌人。比如,进奏院出现之初的德宗贞元元年(785),三朝元老李泌在单骑抚定陕虢叛乱前,曾召集“陕州进奏官及将吏在长安者”谈话,气氛好像一场国务院的记者招待会。参见《资治通鉴》卷231。时隔不到半个世纪,至文宗太和七年(833),当朝廷加卢龙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杨志诚为检校吏部尚书时(当时的吏部尚书在六部中的地位最高,一向为“大尚书”),杨志诚的进奏官徐迪便已是咄咄逼人地面见宰相,辞令傲慢地故意说道:“军中不识朝廷之制,惟知尚书改仆射为迁,不知工部改吏部为美,敕使往,恐不得出。”这等于明言,宣诏的敕使一到卢龙必被拘留。听到这种放肆的言论,宰相也无可奈何,只能“不以为意”。胡三省忍不住地写道:“徐迪敢诣宰相出是言者,直以下陵上替,无所惮耳。”《资治通鉴》卷244。

谁知更加无所忌惮的还在后面。昭宗光化三年十一月(900),宦官刘季述等发动宫廷政变,囚禁皇帝,矫诏令太子继位,而策划这场政变的核心人物中,就有朱全忠宣武军的进奏官程岩。当时他“率诸道邸吏牵帝(昭宗)下殿以立幼主”《资治通鉴》卷262;《旧五代史·李振传》。不过,这场政变很快破产,刘季述等被诛。此前,朱全忠在开封曾召还程岩,等听到昭宗复辟的消息后,便“折程岩足,械送京师”。后来,程岩与其他同谋一起被斩于长安。这场闹剧虽然未能成功,但进奏官(邸吏)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却十分引人注目。在中国古代的历次废立行动中,由进奏官参与策划的大概唯有这空前绝后的一次。当时进奏官之地位于此可见一斑。

当然,进奏官的权势说穿了不过是狐假虎威,挟诸侯以令天子而已。所以,藩镇强,其腰板就硬,如上述李克用的河东进奏官,朱全忠的宣武进奏官等;而藩镇弱,则其说话就软,如归义军进奏官代张淮深求赐节度使旌节达十几年而毫无结果。至于哪个藩镇一旦被朝廷宣布为叛镇,号令举国共讨之,那么其进奏官可就成了过街老鼠。如武宗会昌三年(843),河北的昭义军叛乱时就是如此。当时入唐求法寓居长安的日本和尚圆仁,对此有过生动的记述:

田园秋香:弃妇翻身发家致富  书仙传  美漫大幻想  北宋时空走私商  无尽追缉  落慕  终极狂少  腹黑老公迷糊妻  废材狂妃狠腹黑  无敌小神医  执掌好莱坞  DOTA之绝代天骄  葬荒  逃婚计划:撞上贵族校草  全能鉴宝师  候补圣女  道不同不相为萌  王者美利坚  妖娆狂后:强嫁极品奸相  修罗煞妃:凤傲九霄慑天下  

热门小说推荐
无限之英雄战场

无限之英雄战场

只求平淡一生,却因为天授而获得神秘天赋,强大的精神力量带给白枫谷的不是纵意肆恣,反而是必死于十八岁的噩耗!当死亡降临,在黄泉路轮回地畅游一圈的白枫谷意外来到了无限位面中心英雄战场,在这里,他将与高踞于云端的dota英雄一起征战无限位面,真正掌握自己的强横天赋,取得令人迷醉的新生!...

锻骨

锻骨

汉隶新书骨尊已经发表,书号2779656骨尊简介苍茫大地,百族林立,猛兽横行凶兽肆虐!天地玄奥,人之百骸,极限为何?以我之力,能否崩天地?...

百炼成皇

百炼成皇

这一个黄金大世,多少天骄辈出!巫妖共伐人间之战,九天十地,谁主臣服!且看一代人皇萧尘,赫赫神威,俯视天道,手压九天,脚震十方!让漫天的神佛哭泣,让天道为此匍匐,让人族为此骄傲,让巫妖两族称臣!...

特战神医

特战神医

从特种部队退伍,苏南孤身一人到城市发展。一手拳头,一手神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英雄救美,虽老套,还是会发生艺高人胆大,扶倒地老头,也不怕被讹诈。揍的是恶霸混混,赚的是真金白银。一个故事,一段传奇,在都市中,苏南开始耀眼的人生。...

灰姑娘进化计划

灰姑娘进化计划

一次意外追杀之后,紫言言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是香国的继承者,而她的爷爷为了保护她的安全,派来了大卫保护她,大卫却一心准备让紫言言重返香国,去当女皇。紫言言在得知一切事情后,也打算夺取香国皇位。当一切迷雾渐渐散开的时候,紫言言知道白俊熙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在两人最终坦言之后,他们感情递增,可当他们齐心协力准备一起对付仇人的时候,紫言言却在一次郊游时莫名被灰发少年亿天宇带走,软禁了起来。什么?!灰发少年原来是想要紫言言当自己的妻子,他还是紫言言仇人亚当的儿子。既然都自己送上门来了,看在这个份上了,我看紫言言,你还是和他们好好玩玩吧!此文是灰姑娘进化史的第二部。...

蚀骨宠爱,神秘老公缠上门

蚀骨宠爱,神秘老公缠上门

番外双儿VS冰山男丫的,你阴我,让我给你付面包钱?双儿叉着小圆腰看着面前如同帝国般的家园。宝贝,我吃了你的面包,所以给你吃一辈子的面包。他拉开衣襟,挺了挺傲人的腹肌。双儿扁了两下嘴,咽下滔天的口水,谁,谁要吃,那么硬?他直接打横将她抱起,头埋在她的胸前,老婆,那我只有吃你的面包了面包,哼,还算你有眼力劲,姐可是E哼,漂亮的女人说话都是骗人的,明明只是泡芙,顶多算个C正文简小姐说,霍大少摔坏了脑子,不然怎么会宠着她和别人的孩子!简小宝说,妈咪真漂亮,一定拿下小鲜肉!可是约会一半,她被连环call拽回家,生气的看着他,你想干嘛?这个是什么?男人笑着递给她两个小红本本。天哪!Mygod!这是什么,前夫便成了现夫,为什么,简小姐大叫,是前夫,前夫,前夫,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爱情怎么会这样,一不小心就和你到了白头!...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