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创作笔记(第1页)

组成这些“笔记”的是手写在“《苦炼》写作笔记”背面的一些注释,以及我从这些“写作笔记”中选摘出来的类似片段,后者大部分是用打字机写的。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曾经两次修改这些“笔记”。1987年5月,她还宣布需要改动某些“僵硬的”段落,然后才交付出版。遗憾的是她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些最终的修订。

这些“笔记”中的大多数是在1965年至1968年间写成的。但也有一些年代较晚,我们会看到作者有时注明了日期。我们阅读这些文字时,不要忘记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打算对不止一处进行修改。然而,如今我们不得不接受“《苦炼》创作笔记”现有的样子。

伊冯·贝尔尼埃

《苦炼》的第一个版本:1923-1924年间写成,1934年修改的《死神驾辕》:这部文稿很不完善,尤其是相当贫瘠,内容很不充实,写作的意图也模模糊糊,特别是与泽农和纳塔纳埃尔相关的内容。然而,尽管这部文稿有许多缺陷和含混不清的地方,今天在我看来它仍然令人赞叹,当年一位批评家看出了三部曲中每一部分的主题,并将它们命名为:精神,肉体,心灵。连我自己也未曾想到过。

心灵,精神,肉体。当然是了不起的三部曲,人们立刻会想到,连同诗人的句子留在自己身后长长的震颤,兰波的《地狱一季》中的《圣诞节》:“生命的国王,东方三王,肉体,心灵,精神……”是的。然而,我们很贴近一个人物时,就会发现这些明确划分的寓意与现实相去甚远。肉体,心灵,与精神,交缠在一起;不仅如此,它们还是同一个有生命和有感知的实体获得的不同形式。毫无疑问,这三种成分在每个人身上所占的比例不同,就像每个人身上构成性别的比例各不相同。在泽农身上,主要是精神占上风,然而也可以说精神被心灵持续不断的、几乎狂暴的冲动所激励,此外精神的提升也离不开肉体的经验,以及对肉体的控制。

我们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感官:一个人闭上眼睛后,就不再能够保持单腿站立。人的感觉本身也笼罩在一种隐隐约约的眩晕中。我们以为十分坚实的这条中轴取决于外部世界在我们的两个瞳孔里的反射。

(这并不意味着泽农和我否定心灵。然而心灵也许是几乎任何人也未曾企及的一种现实。)

我越这样做,越觉得改写旧作的疯狂其实极其明智。每个作家身上只蕴含着一定数量的人。与其让这些人以新的面目出现,而新的人物只不过是将从前的人物改名换姓而已,我宁愿深化、发展和充实我已经习惯与他们一起生活的这些人,宁愿随着我更好地了解生活而学会更好地了解他们,去完善一个已经属于我自己的世界。“我从来不理解有人会满足于一个人”,我让谈论自己爱情经历的哈德良如是说。我也从来不相信我会满足于自己创造的人物。我一直关注着他们的生活。直到我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还会让我感到吃惊。

同样令人蔑视的还有文学上的权宜之计,那就是出于俗套,出于思想的空洞,或者出于对人物愚蠢的眷恋,让人物重新亮相,然而在让他出场的新章节里,在让他说出的新话语里,却没有在现有内容上增添任何东西。多少人物与漫画书里的主人公相像:人们使用这些人物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他们利用的是懒惰的读者从已经熟悉的一个名字或者一种性格中得到的愉悦。狄更斯对自己创造的人物恋恋不舍,常常犯这种过错。司汤达从来不。这一怪癖在巴尔扎克那里根深蒂固,但是《人间喜剧》里的故事和感觉如此丰富,这些重复也因此充满活力,即便它们没有发展,也没有变化,最终仍然丰富了作品。普鲁斯特笔下也一样。事实上,德·夏尔吕先生在漫长的《追忆逝水年华》中在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沿着一条十分精准的曲线发生,似乎作者事先已经确定(但并不能因此认为这条曲线不准确);实际上,除了这条发展的主线,德·夏尔吕先生的无数次进场和退场,就像为一个心爱的丑角预先安排的进场和退场一样单调:最终,夏尔吕一方面成了作者将实际上赋予自己的特征投射到上面的靶子,同时又是代他发言的同伴。这个永不枯竭的夏尔吕相当于在某些家庭里翻来覆去说的玩笑话,在一个特定的圈子或者团体内部,人们对这个话题永不厌倦,而普鲁斯特本人令人赞叹地呈现过这一机制。在一个不那么伟大的作家笔下,这些方法会令人恼怒,但在普鲁斯特那里,其结果只不过令我们对夏尔吕感到厌烦,就像我们对不断碰面的某个人感到厌烦。他存在,直到令我们厌烦。

总之,那些非常伟大,也许最伟大的作家,他们从来不屑于原封不动地让自己创造的人物重新出场。彼埃尔·别祖霍夫每次出场时都长高了或者长胖了;他从来不完全是同一个人。正如福楼拜所说,托尔斯泰谈论战略或者历史哲学时难免会絮絮叨叨,但描写人物时从来不会。

沉思中的哈德良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我们;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仍在使用的古代智慧的桥梁,也可以接近哈德良。《苦炼》里的人物只对他们自己负责,他们孤独,矛盾,既被他们接受的东西,也被他们拒绝的东西所限制,时代在他们身上打下印记,有时为了逃离这个时代,他们甚至不惜撞在囚禁他们的牢狱的墙壁上,然而他们要逃离的东西也在他们身上打下印记。泽农利用时代提供给他辩证法手段,自觉地走出了他的时代,但是这种逃离的行为在安娜身上是不自觉的,因为它与肉体生命之间有着深切的联系;在纳塔纳埃尔身上,我试图呈现这种奇异的自由,即心灵的自由,它无需借助词汇和描述。《苦炼》试图呈现的是另一种奇异的自由,即如果我们不拒绝它的存在,它就在我们自身逐渐发展起来,使我们得以摆脱某些桎梏,使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遇,得以成为我们自己,即便习俗和必需已经让我们身受重创,变形,几乎扭曲。

要经历过放荡才能走出放荡,要经历过爱情——在这个词约定俗成的意义上——才能判断爱情;要通过历史,才能挣脱历史的陷阱——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自身的陷阱,历史只不过是它的一系列档案。到达那个没有人的时期。

除了深化主题,设计与行为相关的细节,删除幼稚的史实错误,在笨拙然而炽烈的《仿丢勒》和目前的《苦炼》之间,我要指出如下变化:

对加尔文改革的同情减少了;在《苦炼》中,同情只给予极左翼的新教徒西蒙。加尔文教义因其实践上和信仰上的僵硬而遭到嘲讽,尽管玛尔塔少年时代的信仰是高贵的,而且随着她抛弃这种信仰而变得鄙俗。

对路德改革的同情减少了,这一点表现在再浸礼派集团的愤慨以及泽农在哲学上的反感。在双方阵营(天主教和新教)的过激行为上加重了笔墨。

对泽农与教会之间关系的处理更加细腻。

对秘术和犹太教神秘派理论的兴趣。

1971年,我在布鲁日的街上重新走泽农来来去去的每一条路。比如,他怎样变换线路去铁匠铺给汉看病。哪一个点上是他吃饭的客栈。他在哪一个街角看见成为阶下囚的伊德莱特。四月份整整一个月,我每天清晨出门散步,有时在阳光下,更多时候是在薄雾或细雨中。我带着瓦伦蒂娜,她漂亮,温和,毛发金黄,她冲着马匹大声叫喊(我不让她这样做),她在格鲁乌图斯的院子里快活地奔跑,她在女修道院花园的黄水仙丛中蹦蹦跳跳——而如今(六个月之后,1971年10月3日),她跟伊德莱特、泽农和希尔宗德一样死去了。如果我说,我的痛苦永远不会平息,哪怕是一个人的死也不会让我更加痛苦,没有人能理解我。

何地,何时,以及如何?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日期,也无论以什么方式,我肯定自己临终之际身边有一位医生和一位教士——泽农和方济各会修道院院长。

萨尔茨堡面包店老板娘的店铺还在那里,泽农曾经在它的挡雨披檐下坐过,那条小小的石头凳子也还在。

那是1964年6月在萨尔茨堡,我在方济各会的教堂里(跪在石板地上)参加弥撒时,第一次看见方济各会修道院院长这个人物完整地浮现出来。在此之前,我只隐约看见过他的轮廓(关于院长的内容见《回到布鲁日》)。

开始写作《苦炼》(以另一个名字为题)时,我跟小说开头年轻的泽农和年轻的亨利-马克西米利安一般年纪。作品完成时,我比泽农和亨利-马克西米利安撞上他们的死亡时年纪稍长。

……这些人将十六世纪的思想,像蛇皮或树皮一样,拖在身后。

重复(曼特罗)。我写这本书的第二部和第三部时,常常会对自己无声或低声地反复念诵:“泽农,泽农,泽农,泽农,泽农,泽农……”二十次,一百次,甚至更多。我感觉由于反复念诵这个名字,现实渐渐凝固起来了。我对神秘主义的实践并不感到吃惊,信徒们以这样的方式呼唤神,成千上万次念诵他的名字,或者在民间法术里,情人们“呼唤”他们失去的对象。

一个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一个再也无法摧毁的人物——假设我们愿意摧毁他的话:这就是永恒的泽农的另一层意义。

每一次对话都让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明。

1956年参观明斯特——苏伊士运河事件那年秋天——几乎与过去的场面本身一样阴暗。

关于白夜的孩子那些句子,有一句取自泰奥菲尔的一首诗。

我的静止不动的生活差不多十年前开始(1978年)。

从某些方面看,“牢狱”比“静止不动的生活”更为贴切,因为跨出那扇敞开的大门并不取决于我自己。

在他人身上观察到的疾病萦绕脑际。

我重读稿子时发现,泽农和亨利-马克西米利安都是在二月份死去的。我试了试改变后者去世的月份,但是做不到。设想中的那个场景就是意大利的冬末。

根据历史记录提供的线索来修正皮埃尔·德·哈梅尔自杀的片段十分重要:他从城里的朋友那里得到毒药。这几个词试图指出的是,修道院的围墙之外存在着一个秘密活动的小团体,这位方济各会修士可能是其中一员。这个事实,自然而然,让我们对城市里(原始材料在根特,小说里在布鲁日)的隐秘生活有所了解,这种生活接近于我们所了解的我们这个时代的情形。

伊德莱特和她的“黑姑娘”(后者多少从博斯笔下的黑女人得到灵感)是想象出来的,然而是必要的,她们让“肉欲的迷乱”在这一章里不仅仅是有关同性恋的一段简单插曲;此外,也让一个少年和一个年轻姑娘之间青春期的爱情悲剧以及杀婴的惨剧,与所谓违背自然的爱情悲剧并置在一起。在这里受到质疑的是那个时代的普通人以及教会的整个伦理观。我想,这些年轻人和年轻姑娘的行为与今天的中学生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后者不会陷入一桩丑闻,至少丑闻的后果不一定是致命的。

可能在这一点上,我们较之文艺复兴时代——或者不如说较之中世纪,文艺复兴很多时候不过是在中世纪上面覆盖了一层清漆——在智慧上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虚伪并没有减少,如果不是变得更糟的话。另一方面,我们在感觉上确乎丧失了那些人还拥有的性行为的重要性和神圣感(因为遭诅咒的也是神圣的一种形式)。我们允许自己更加公开地(或者几乎公开地)进行肉体的行为,不是因为我们将它重新神圣化了,而是我们将它降格为一个毫不重要的生理现象。

泽农和亨利-马克西米利安都是(也是在重读稿子时发现的)以拒绝结束的:亨利拒绝了荣誉,在自己贫穷的军旅生活中沉陷,泽农拒绝了会救他一命的收回前言。两人都用了很长时间来认识到应该作出这一拒绝。

泽农为自己找了很多不好的理由——或者我们不妨称之为过渡的动机——此后才直面泽农在此,然后才是永恒的泽农。

如同我们用发声的语言思考,泽农用中世纪的拉丁语思考。时不时,需要定调。

无可慰藉  小说灯笼  动物集  津轻  长日留痕  万火归一  远山淡影  寓言集  圣经  火影:二周目的九尾  雍正皇帝  查无此人  发条橙  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  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  热爱生命  管家  被掩埋的巨人  主公  红楼梦 八十回后真故事  

热门小说推荐
萌宝坑爹:前妻乖乖入怀

萌宝坑爹:前妻乖乖入怀

五年前她跟江景琛离婚,临走前夜抓着他来了夫妻之实,结果被坑了一把。五年后,她换了张脸回来,身边还带着萌宝。叔叔,我不小心把你女朋友的裙子拽掉了。叔叔,你虽然老了但是不能自暴自弃。萌宝太毒舌,算计便宜老爸的车子票子房子,却不愿意把妈咪还给老子。江景琛气血攻心,转头在她身上狠狠报复。儿子拿走一笔,他就蛮横的抓着她报复一次。一笔复一笔,一次复一次。安沐微怒江景琛,带着你的未婚妻给我滚。江景琛笑的邪魅那可不行,咱儿子拿了我的钱,你得抵债。儿子,能把钱还了吗?不能。安沐微欲哭无泪,江景琛得意狂笑前妻,乖乖入怀。...

重生洪荒青莲道

重生洪荒青莲道

凌霄阁荣誉出品这里有老套的巫妖大战,这里有人族大兴的秘史,这里有封神的壮举,同样这里有不一样的西游,这里还有巫妖最后的归宿,最后是无量量劫的毁灭巫妖过后,那鲲鹏妖师去了何处?那冥河老祖为何拒门不出?封神后为何圣人不知去向,无量量劫到底如何化解,是天道被毁,还是本人建立个讨论群,群号为110695893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来看看。...

宇智波荣光

宇智波荣光

穿越到了木叶,成为宇智波的一员,成为止水的堂兄。等等,怎么还有系统乱入,羞耻系统是神马?!宇智波荣光计划又是什么?为什么系统发布的任务如此猥琐?!...

我的极品女村长

我的极品女村长

苦逼小农民凌默穿越修真界修行千年归来,从此咸鱼大翻身。种灵树,栽仙花,办牧场,开始了牛逼哄哄的美好生活。斗世家,探秘境。建立经济托拉斯,降服各大神秘势力,开启修真新时代。村花,警花,校花,美女明星,高冷总裁,武林公主,群美斗艳,百花争芳。且看凌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叱咤天下,至尊逍遥!...

强婚总裁太霸道

强婚总裁太霸道

她被前男友出卖,被迫承欢在恶魔身下,抵死缠绵!而后,她逃,他追,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正式开始。女人,你是逃不掉的!他宣示主权。请你滚出我的世界!她怒吼。但最终逃不过被强婚!他布下的温柔陷阱,让她一步一步沦陷,失了身,丟了心。当一场阴谋被揭开,他与她彻底决裂,她坚决不要他的孩子,可是,他的一声令下,全国上下没有人敢给她做流产手术!...

闪婚有毒:顾少撩妻无度

闪婚有毒:顾少撩妻无度

住在贫民窟里,是落魄千金,她仍骄傲如女王,胆大包天的跟全城最出色的男人求婚。皮带,领带,戒指,绑住男人三件套拍在他面前,张扬自信的说顾少,我有颜有身材有智商有情商有魅力,最全城最优秀的女人,只有我配得上你。你愿意娶我吗?顾少倾城一笑好,我娶你!婚后,他日撩夜撩,花式撩,甩黑卡,秀身材,帮虐渣,360度宠,简直就是24孝好老公。顾太太感动老公,你对我这么好,无以为报顾少以心相许。顾太太甜笑老公,刚才花了你一百万,深深地感受到你对我一百万分的宠,我的少女心炸裂了。顾少做得很好!记者问顾少,你家的家庭排序?无奈的顾少宝宝,老婆,狗,我...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