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部分(第1页)

曹腾早年就进宫当了宦官,历事安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五个帝王,时间长达三十余年。安帝时为黄门从官。其时顺帝在东宫,邓太后下诏让从中黄门从官中挑选年纪幼小而又温和顺从、办事谨慎的人陪侍太子,曹腾被选上,深得太子喜爱,饮食赏赐都与众不同。顺帝即位后,为小黄门,迁中常侍。质帝死后,太尉李固欲立“年长有德”的清河王蒜为帝,大将军梁冀则欲立蠡吾侯志,正相持不下时,曹腾等人连夜去见梁冀,说:“将军总摄朝政,手下宾客众多,过失不小。清河王严明,如果当了皇帝,将军很快就会大祸临头的。不如立蠡吾侯,可以长保富贵。”这话正合梁冀心意,梁冀当即表示同意。第二天,梁冀上朝,气势汹汹,言辞激切,用高压手段慑服了众人,并罢免了李固,终于将蠡吾侯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桓帝。桓帝即位后,曹腾因参与定策有功,被封为费亭侯,迁大长秋,加位特进。

李固是硬直派官僚的代表,他是反对宦官专权的,在朝中对黄门宦者一概斥遣,曹腾反对李固的主张,显然是为了维护宦官集团的利益。不过,曹腾同一般宦官相比还是有所不同,他对官僚士人并不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相反还比较注意推荐其中的贤能之士,如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人,都是经他推荐而位至公卿的。他帮了别人的忙,却并不以此自诩。对有些事情的处理,也显得颇有肚量。如蜀郡太守想同他拉关系,利用本郡官吏进京的机会,给他送去了一封表示推崇之意的信。益州刺史种暠得知这一消息,派人在函谷关将这封信搜出,上书奏了太守一本,并连及曹腾,说曹腾内臣外交,很不应当,请求皇帝免官治罪。皇帝以“书自外来,非腾之过”为由,保了曹腾。种暠将了曹腾的军,曹腾却并不记仇,相反常常称赞种暠,说他是一位“能吏”,颇得“事上之节”。曹腾这样做,也为自己赢得了声誉。后来,种暠做了司徒,不忘曹腾的好处,曾对人说:“我今天能够做到三公,全靠了曹常侍的恩惠啊!”

。 想看书来

第一章少年行止(4)

曹腾生活在一个宦官可以娶妾养子并可用养子袭爵传封的时代,因此他也收了一个养子,名曹嵩,字巨高,这就是曹操的父亲。既是养子,其亲生父母为谁必然会成为人们探究的对象,而探究下来竟没有什么结果,这就有了“莫能审其生出本末”的说法。吴人作的《曹瞒传》及郭颁《世语》俱说曹嵩是夏侯氏之子、夏侯惇的叔父,曹操同夏侯惇是叔伯兄弟。有人据此认为,亳州城内的夏侯巷(据《亳州志》,夏侯巷是夏侯惇等曹魏名将的故里)就是曹操的故宅。清人何焯不同意这一说法,他认为,夏侯惇之子夏侯楙娶的是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夏侯渊的儿子夏侯衡娶的也是曹氏的女儿,如果曹操同夏侯惇是叔伯兄弟,这种事情是决不可能发生的。况且吴是魏的敌国,吴人有意诋毁曹操,所以说他是夏侯氏之子,这是不可轻信的。但赵一清又不同意何焯的看法,他认为曹操把女儿嫁给夏侯楙,是想掩盖他是夏侯氏之子的真象,这正是他奸雄的本色。真是各执一端,莫衷一是。现在看来,曹操与夏侯氏关系密切,不同一般,在曹魏时代夏侯氏“一门侈盛于时”,吴人的传说恐怕也是有些根据的。

由于有曹腾这么一个大宦官的养父,曹嵩仕途一帆风顺,很容易就做到了司隶校尉的官职。灵帝时,又转为大司农、大鸿胪。适逢灵帝开西园卖官,曹嵩又通过贿赂当权的宦官,并出钱一亿,在中平四年(187)十一月买到了太尉的官职(次年四月被罢免)。曹腾死后,又袭费亭侯。曹操起兵后,曹嵩不肯相随,放弃京官回谯县闲居。初平四年(193),为避董卓之乱,在琅玡被徐州刺史陶谦的部属杀死。

曹嵩能够出钱一亿来买官做,足见其家财的殷富。这一时期,曹氏家族在中央和地方做大官的不只一个,如曹腾弟曹褒(曹仁祖父)官至颍川太守,褒子炽(曹仁父)官至侍中、长水校尉,曹腾侄儿曹鼎(曹洪伯父)官至尚书令,另一个堂侄儿(曹休祖父)官吴郡太守。家财殷富的也不只一人,如曹炽之子曹纯(曹仁弟)“富于财”,家中的僮仆有上百人;曹洪的家财甚至超过曹操,所豢养的家兵达到千余之多,可见曹氏当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是颇有势力的。70年代考古工作者从亳州曹氏宗族墓葬中发掘出大批文物,其中元宝坑一号墓中有字砖145块,第十号宇砖上刻有“曹腾字季兴”的字样,十二、十三号字砖上刻有“曹炽”的字样,十六号字砖上刻有“曹鼎”的字样,二十号字砖上刻有“曹鸾”的字样,可见这些人在当时确都是曹氏家族中显赫一时的人物。在董园一号墓出土的银缕玉衣,也说明墓主在当时是跻身于封建统治阶级上层的人物。

曹操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对他一生所走的道路,对他执政后所采取的方针政策产生了复杂而微妙的影响。祖父是个大宦官,为此父亲沾了光,他也沾了光,不然他是不大可能顺利踏上仕途,在二十岁时即出任京城洛阳北部尉的要职的。但宦官不过是供帝王役使的家奴,大都出身微贱,与名门世族不同,往往被人瞧不起,因此曹操也不免有些自卑之感。而曹腾虽为大宦官,却又与那些一味专横跋扈、逞暴肆虐、与名士势不两立的宦官有所不同,大约他也看不惯有些宦官的胡作非为,因而能够反其道而行之,倾心推引、交接一些名士,这对曹操后来对豪强、对宦官、对名士所采取的立场和态度,无疑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由于曹操出身在一个虽然有钱有势、但却并非名儒宿宦的家庭,因此从小所接受的传统儒家教育相对说来是比较薄弱的。他后来在《善哉行》(其二)诗中追忆说:

自惜身薄祜,夙残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薄祜”,即福薄。“三徙教”,指母教。据《列女传》载,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孟轲,曾三次搬家选择邻居,最后定居在学宫附近,使陈设祭器,学习礼仪。“过庭语”指父教。《论语·季氏》载,孔丘的儿子鲤从庭院走过,孔丘喊住他,要他学习《诗》和《礼》。曹操对其父母是颇讲究一个“孝”字的,这里说他从小既没有得到过慈母的关怀,也没有听到过严父的训导,不大可能是子虚乌有的虚构。说自己出身微贱,也反映了曹操对自己这样一个宦官家庭的真实想法,这种想法同当时士族清流对宦官的看法是一致的。

。。

第一章少年行止(5)

这样的家庭教育,使曹操小时很少受到礼法观念的束缚,养成了颖悟机警、善于出谋划策、随机应变的个性。平时行为放荡不羁,喜欢恶作剧,但也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与之相好的伙伴,如袁绍、张邈等人,大都也是些喜欢游侠的人物。有几则传说,颇能反映曹操当时的行止性格。

一则说,曹操的叔父十分看不惯曹操成天飞鹰走狗、游荡无度的行径,屡次到他的哥哥曹嵩那里告状。曹操知道后,又恨又怕,于是想了个法子来整治他的叔父。一天,他远远地看见叔父来了,便故意把嘴扯歪到一边,一张脸顿时扭曲得十分难看。叔父感到十分奇怪,忙问:

“你这是怎么了?”

曹操回答说:

“我刚才突然中风了。”

叔父信以为真,赶忙跑去告诉曹嵩。曹嵩听了,大为惊愕,忙将曹操叫去,却见曹操的口貌同平常完全一样。曹嵩问:

“叔父说你中风了,已经好了吗?”

曹操用不满的口吻回答说:

“我哪里会中什么风!只因叔父不喜欢我,就故意这么诬告我。”

曹嵩听了,果然怀疑起他好心的弟弟来。从此以后,弟弟再来反映曹操的什么情况,曹嵩再也不相信,曹操于是可以高枕无忧,更加肆无忌惮地过他的放荡生活了。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过分可爱的喵崽爆红星际  目中无天  蚀骨帝王爱  娱乐:我想做资本,不想当影帝  崩坏世界的逐火律者  蜀山之仙魔世纪  致命十三张  吕布再生  神级程序猿  书鉴  瑶妹其实是野王  妖娆弄世 晋江VIP完结  超级怪男生  专职备胎,断情绝爱[穿书]  召唤师他从不落单  未来校园畅想曲  烟斗老哥最新小说  你抱我一下  据说日柱大人是火神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