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输不起?
这实在是一个奇怪而又现实的问题。
竞争比赛有赢就有输,实在正常不过。
不过,看看我们四周,看看我们的舆论,便可知晓,现实生活并非如此。
一旦竞争中落败,输掉的不仅是比赛,还可能有尊严和人生,从此直不起腰,挺不起胸,抬不起头来。一辈子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
不唯体育比赛,在我们看到的几乎大多数行业,输不起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现实和公众的共识。
这才是问题的吊诡之处。
一
中国人曾经是输得起放得下的人。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上达高贤,下至黎民,莫不以为然。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成了后世文人的一种可以效仿追随的生活样式。
于是,李白不愿意走时人通行的应试之路,欲以才华文名入仕,终不见容于权贵,遂自我放逐于山水江湖,留下诸多不羁名篇,世代传诵。
无论是陶渊明还是李白一辈,不容于庙堂,还有海阔天空可去。
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封建时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王权的“雨露之恩”总有洒不到的角落。
因此,输了官场又何妨!
陶渊明得罪了上司,虽扔了那官赐的五斗米,家里却还留有几亩薄地可依仗,躬耕读写,采菊东篱,悠然而见南山。
李白不见容于皇亲国戚,远离了庙堂帝都,依然可以放荡于酒色文气,纵情于山林河湖,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那种雍容倜傥的生活和气度,在紧张窄逼的社会里是养不成的。养育它们,除了文脉的传承滋养,更需要有退让腾挪转身的空间。
当然,中国还有一种说法,成王败寇。不过,这主要指向的不是士大夫和黎庶,而是图谋天下者。
周武灭纣,失败的殷商后人在周代还能有采邑封爵,所以也有伯夷叔齐避居首阳山不食周粟的故事流传。
暴秦之后,天下渐统,政治的残酷性,使中国的王位争夺者成了输不起的人,一旦斗争中失败,便失去了一切,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话语,直至肉体。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自然失败不起。
所以宋太祖才会说:“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二
晚清以降,中国一直处在内忧外患中。
鸦片战争之后,几番遭受列强欺凌,封建大国已临末路。
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当时的有识之士,从各个层面展开了救亡图存之路。
严复译介《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此深入人心。
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因其符合彼时中国救亡图存的现状,被中国知识分子接受后,迅速传播到了社会各个阶层。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大灭绝时代 猫生十年:一只老猫眼中的人生 熔炉 甲骨文 侣行2·中国新格调:爱到极致,行到极端(下) 天空的另一半 丑陋的中国人 美好古董衣店 侣行2·中国新格调:爱到极致,行到极端 疯狂人类进化史 刚离婚,我突破金丹期,引来天劫 理性动物 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侣行·中国新格调:爱到极致,行到极端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钓鱼的男孩 别让受害者心态害了你 厚黑学 红城堡 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