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2 > 第四章 一点沧洲白鹭飞欧阳修的醉翁之意(第2页)

第四章 一点沧洲白鹭飞欧阳修的醉翁之意(第2页)

3、说我霸占张氏的财产,我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欲加有罪何患无辞?皇上您英明神武,你委予我重任,让我担任谏官一职,每次遇到什么事,我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都说“枪打出头鸟”,我因为抨击权贵,指出政弊而得罪了不少人,他们都巴不得我不要出现在他们眼前。我之所以落到这般田地,一切都是我的错。好在皇上您对我爱护有加,在危难时刻是您的圣明,让我去了滁州这个好地方。换句话说,我欧阳修是因祸得福了,去了滁州写下了影响深远的《醉翁亭记》。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看《醉翁亭记》,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实这是一句很隐寓的话,欧阳修不能够把自己被贬的冤屈说得太露骨,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他只能这样说。其实,换做谁遇到这样倒霉的事,心里肯定是不舒服,有委屈,有颓废,有“醉让自己更好过”的想法。这就是欧阳修写《醉翁亭记》背后的故事。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情况,就无法了解欧阳修的在醉翁下的真实面目。

这是欧阳修进入朝廷中央遭遇到了一次重大的挫折。我们不禁要问,欧阳在24岁考上进士后在朝廷中央工作的时间不过才三四年的时间,贾昌朝、陈执中等一干人为什么就要这样整治他?欧阳修到底有什么地方让他们感到害怕,以至于他们要出如此下三滥的损招来陷害他?

2

这事说来跟宋仁宗即位后推行新政有关。关于亲历新政的背景以及具体内容这里就不再累述了,在讲述范仲淹的时候我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我所要说的是,欧阳修在进入官场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只有了解这个以后,我们才能弄清楚欧阳修到底有什么地方让守旧派们感到害怕,也才能够弄清楚他们为什么要对欧阳修下狠手。

我们先来看亲历新政的前奏阶段。当时44岁的范仲淹被宋仁宗看上,任命他为右司谏,主要负责改革朝政的谋划方面的事。27岁的欧阳修在此期间为洛阳西京留守下的推官,官职小得很。范仲淹上任后不久,欧阳修便迫不及待的给他写了一封名为《上范司谏书》的信,“司谏,七品官尔,于执事得之不为喜,而独区区欲一贺者,诚以谏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什么意思呢?

这欧阳修可不管你是大官也好,小官也罢,只要他觉得应该说到说道的,就会直言无忌的去评论一番。这不,人家范仲淹刚上任右司谏不久,肯定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欧阳可不管这些,说你这个右司谏就是属于一个七品小官,没什么值得庆贺的。我呢,之所以还专门写信以表祝贺,不为别的,只想告诉你,别看这右司谏是一个小官,可作用大得很呐,这关系到天下的得失,天下的舆论走向,一句话,真的是太重要啦!

欧阳修的这话虽然说得有点让人听了很不舒服,但细想下来还是挺有道理的,“今世之官,自九卿百执事,外至一郡县吏,非无贵官大职,可以行其道也……故士学古怀道者,仕于时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虽卑,与宰相等”。(《上范司谏书》)

欧阳修又说了,现在的官员,不管你是来自朝廷中央的高官,还是地方上的一把手,你所管辖的也不过是一个部门,一个州县的事务,要说真正担当天下社稷大事的官员,我认为只有宰相跟谏官够资格。宰相的作用是运行天下社稷之大事,而谏官呢?就是一轮天下社稷之大事。所以,我的看法是,天下的读书人,要是做不到宰相的位置,至少也应做到谏官的位置。为什么呢?因为,谏官的作用跟宰相的作用是一样的,别看谏官的品级不怎么样。

其实,欧阳修一直所要阐述的是做谏官就应该以关乎天下社稷为己任,要像唐朝时期的魏征那样。“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天子曰是,谏官曰非;天子曰必然,谏官曰必不可行……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不重耶﹗非材且贤者不能为也”。(《上范司谏书》)

可能你不信了,但是,只要仔细想想,我绝不是打胡乱说。比如,在同一件事上,皇上说做不得,但宰相说做得;皇上说做得,宰相说做不得。朝堂之上,干这样跟皇上争执的只有宰相可以。在同一件事上,皇上说这是对的,谏官说不对;天子说这是可行的,谏官说这是不可行的。在大殿之上能够跟皇上明辨是非的只有谏官。所以说,我说的宰相跟谏官的作用是一样的,不是信口雌黄。这个谏官啦,别看是一个小官,可作用却相当的大,甚至比宰相的作用还大。你可能觉得我这是前后矛盾了,不是的,宰相要事犯了错误,顶多不过被官场上的同僚讥笑,可要是谏官犯了错误,那可是要被皇上讥笑的,说你无能。官场上得同僚讥笑不过是一时而已,就像一阵风似的,一会儿及过去了,可要是呗皇上讥笑,那可是要永留历史的,实在是太可怕了。看看这个七品的谏官,官虽小,肩负的都是天下重任,要经受历史的考验,这种官,可不是说都能做的,唯有贤能之士方可上任。

读到这里,我倒挺佩服欧阳修的口才。他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从侧面的崇拜范仲淹。欧阳修当时不过是一小小的推官,他对自己的职务不是很满意,他也想着自己也是能够做谏官的。这不,刚说了人家范仲淹这个谏官的重要性,马上笔锋一转,开始数落起范仲淹的不是了,“今执事被召于陈州,洛之士大夫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材也。其来不为御史,必为谏官。’及命下果然……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

我欧阳修,包括朝廷很多的人,都知道范仲淹你是一个敢于谏言,智能贤惠,才华卓越的能人,可是,我就觉得奇怪了,我们大伙儿都翘首以盼的等着你出招呢?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你倒是亮出你的真本事来呀!我们都望眼欲穿了,可你就是不见你有丝毫的动静,你这是在干嘛呢?难道是我们看错你这个人了?还是你心里有有数,准备伺机而动呢?

汗,这欧阳修说这话要是遇到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那还不跟你蹬鼻子上眼,这都关你什么事啊!你少在这里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偏偏欧阳修遇到的是范仲淹,他自然不是那种心胸狭隘之人。

紧接着,欧阳修又开始给范仲淹上政治课了,他说在唐代有一个叫阳城的谏官,关于这个阳城在《新唐书·阳城传》里有详细记载,这里就不再多说了。韩愈曾写文章讽刺他不是一个合格的谏官,阳城做谏官做了六七的时间,才做了两件跟谏官沾边的事,也难怪韩愈看不起他了。那么,欧阳修到底希望范仲淹怎么做呢?简单的来说,现在朝廷做官的人,一帮都是干过一两年就调职了,你若不趁他没调职的时候好好履行谏官的职责,那就真的太让人失望了。以前,有太多的读书人愤青,成天说什么怀才不遇,牢骚满腹的,如今发达了,却又说这件事不属于我的职责范围,他妈的,我真想问他,你做官是干什么吃的,还不如回家卖红薯算了。

欧阳修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敢说。说到底,欧阳修是希望范仲淹尽快拿出改革的方案。由此可见,欧阳修不是一个拍马屁的人,他是一个积极拥护改革,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对范仲淹这样的有志之士,他尚且是这样。要是对那些非“范仲淹”之人,那还不把他批判得体无完肤。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范仲淹因为改革朝政一事,后来遭到守旧派们的排挤与陷害,被贬到了饶州。当时很多人都不敢站出来为范仲淹鸣不平。欧阳修是气得不行,回到家里就给当时的谏官高若讷写了一封公开信,将高若讷弄得是遗臭万年,我们不得不佩欧阳修的文笔之利害,这就是著名的《与高司谏书》。大家可能要问了,欧阳为什么要如此对待高若讷呢?原来,范仲淹遭到贬谪,按理说你高若讷作为一个谏官,应该好好劝谏宋仁宗以及宰相。然而,这个高若讷不但步劝谏,却反其道而行之,到处说范仲淹的坏话,说范仲淹这样的人就一个被贬,是活该要知道,欧阳修可是把范仲淹视为偶像,况且,像范仲淹这样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他哪里做错了啊!你高若讷就是以无耻之人,我欧阳修岂能放过你?你就等着吃好果子吧!我虽然不敢把你结果了,但我有办法让你成为历史的罪人。

在这封公开信的开头,欧阳修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疑问,说我尊敬的老高啊!我敬您一声高大人,我有点弄不明白,您老到底是不是一个名士?我们来看欧阳修是如何进行质疑的,“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说他17岁那年,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所考中的进士都是有名于天下的名士,唯独这个高若讷尽管是名列其中,却是无声无息,我们从来就没听说过有这一个人。那么,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名士呢?欧阳修这个话说的够水准,其潜台词是,朝廷所以为高若讷是一个名士,不过是站在当年考中进士的那些名士之中,借助了他们的名气而已。因此,我欧阳修提出这样的疑问,不是信口雌黄。更何况当时名中进士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这些人在未中进士之前就已经是很有名气的了。这也难怪欧阳修说他在少年时候就心存疑问了。

既然高若讷是不是一个名士还要打一个问好,那他又是不是一个贤能的人呢?你看,欧阳修真是环环相扣,其推理逻辑慎密。紧接着,欧阳修又说,“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与高司谏书》)

其实,欧阳修并不熟悉高若讷,对他的一些了解还是通过哥们尹洙才知道的。尹洙对高若讷的评价还是蛮不错的,说他是“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即便是如此,欧阳修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正直的君子应该是不向权贵妥协低头,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应该明辨是非。如果高大人您真的具备这两点——既是君子又有学问,可您在谏官的位子上什么话也不说,这恐怕有问题哟!不仅如此,我欧阳修对您还有一个疑问,您到底是真的君子还是假的君子?这个疑问相当给力啊!前面两个疑问都是做铺垫的,层层展开,第三个疑问才是重中之重。

为什么这样说呢?欧阳修说乍一看您还真的像是一个君子,您看是不是这个理?我自认识您来,您是一脸的正气,一出口就是谈古论今,褒善贬恶。可前几天我们在余靖家中见面,作为谏官的您却在那里诋毁讥笑范仲淹,我就纳闷啊!这不是跟你的君子风范相矛盾吗?所以,我觉得您有问题。天下人都知道范仲淹是一个刚正、好学、博古通今的人,他立身朝廷始终如一。如今他不过是因为得罪了宰相那帮人,您作为一个谏官,不但不为他辩护,反而跟在那些人得屁股后面说人家坏话,这真是太可怪了。所以呢,想来想去,我怀疑你是有道理的,觉得您不可能是一个君子,您见过真正的君子会是这样的吗?因此,真正合理的解释是这样的,您不可能是一个真君子,你不过是一个假君子,真小人也。

有人看你要问了,这欧阳修跟高若讷是不是有仇啊!朝廷那么多谏官,偏偏要跟他过不去,再说了,这样要求高若讷是不是太过分了?我要说,不是欧阳修跟高若讷有仇,也不是对他要求过分。若不是高若讷在背后诋毁范仲淹,欧阳修也不会这样。我们只要想一下就可以明白,在背后诋毁一个人,这是什么行为?更何况人家范仲淹有什么过错?

不过,欧阳修也想到了上述的怀疑?所以,人家又说了,“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与高司谏书》)什么意思呢?一个人的性格,不管是属于刚正果敢,还是胆怯软弱,这都是天生的,我们不做过高的要求,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是那些圣人,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何况是一般人呢?就拿这个高若讷来说吧!他虽说是一个谏官,可他要养活一家人啊!这个我们都理解,可是他非常的迷恋于这个谏官的职位,迷恋到什么程度呢?既害怕过穷日子,又贪恋钱财俸禄。为了免受其苦,你就跟着宰相那帮人的屁股后面人云亦云。这个我们也能理解。由于你是一个平常之人,也就用不着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您了。还别说,这欧阳修还挺替高若讷着想的,找了这么多证据来替高若讷的“卑鄙行径”做解释。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与高司谏书》)

可是,现在的问题不是这样的啊!我们是把对您的要求降低了,不再以君子的准则来要求你该怎么做。我们够宽容了吧!您呢?不但不保持你平常之人的本色,反而蹬鼻子上脸,真把自己当一号人物来看了,您准备要做君子了!你说像您这样胆小怕事,资质平庸,没有那个能力给范仲淹做辩护就算了,偏偏你不自量力,为了证明自己还是一号人物,是一个君子,居然以诋毁人家范仲淹为幌子,还器宇轩昂,还洋洋得意,这都是什么玩意儿啊!我来告诉您答案吧!你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于平庸罢了。您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一个人的能力和胆量有大有小,能够做成和敢不敢去做是一回事,可是如果靠着一点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去掩饰自己的错误和过失,这就是“君子之贼也”。您这样做就是跟君子对着干,是普天下众多君子的敌人。你要小心哟,谨防成为公敌!

欧阳修这样替范仲淹鸣不平,那范仲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欧阳修认为范仲淹是一个能力超强的君子,“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与高司谏书》)。

不说别的,就从范仲淹近三四年的表现来看,他不仅是个君子,而且自身的能力也是让大家有目共睹的。首先,他得到了皇上的信任与重用。如果范仲淹不是君子,没有能力,我们皇上会重用他吗?会相信他吗?其次,就连朝中的大臣也很佩服他。试问,同僚中还有能与他相比的人吗?范仲淹以他自身的能力于人格魅力取得了上至皇上,下至同僚的赞誉和认同,他不是贤能之人,还是什么?可问题在于,对于高若讷这样的谏官来说,即便是范仲淹不是君子,不是贤能之人,他在这个节骨眼上诋毁人家范仲淹都是不对的。对此,欧阳修的理由有如下两条:

1、如果您高若讷要怀疑范仲淹,认为他不是贤能的君子,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庸俗之辈,甚至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那么,我倒要问了,当初皇上任命范仲淹为天章阁待制的时候,您这个做谏官的干嘛去了?你大可以跟皇上说,皇上啊!范仲淹没有那个能力,他只会把事情搞砸,不能用他啊!可是,现在的情况是,您怎么成了事后诸葛亮了?在背后说人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您到底有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

2、如果范仲淹是一个贤能的君子,作为谏官的您看到他遭人陷害,受尽蒙冤,为什么不站出来说道说道,怎么反而成了一个哑巴了?我告诉您,高若讷,高大人,无论范仲淹是不是一个贤能的君子,您都难逃此咎。

欧阳修的这番话,简直是说得密不透风,环环相扣,有理有据,怎么说都有理,都站得住脚。最后,欧阳还跟高若讷三条建议——

1、您看,您都不是一个称职的谏官,您老呆在那里“占着茅肯不拉屎”,也没什么意思,干脆离开谏官的位置得了,省的别人说您没能力。我这是替您着想,为您好!

2、您都不是一个称职的谏官了,干嘛还要厚着脸皮到余靖家里去见那些士大夫。这是典型的恬不知耻啊!我替您感到悲哀,这样一个恬不知耻的谏官,将来这件事记载在历史上的时候,您知道有什么后果吗?您恬不知耻不打紧,可您这个“君子之贼”会让我们大宋王朝蒙羞啊!

3、尽管您是一个恬不知耻的“君子之贼”,可您也不是一无用处,我有件事想请您帮忙,这件事可以发挥您谏官的作用,如果您认为我写的这封公开信是在替范仲淹说话,那我就是您认为的邪恶的朋党之人了。我拜托您将信交给皇上,让他杀了我,使得天下都真正了解希范仲淹应当被斥逐,这也是谏官的一大作用啊!

高若讷收到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的信之后,气得暴跳如雷。欧阳修这小子太可恨了,居然这样侮辱我,说我是“君子之贼”。我得赶紧给皇上写一道奏章,对了,还得把这小子的书信一并附上,这都是罪证啊!

高若讷的奏章一上,欧阳修就倒霉了,被贬到夷陵。有人看你要问了,这样看来,欧阳修并没有取得胜利,反而惹祸上身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并非我们一般理解的那样,欧阳修因为《与高司谏书》遭到贬谪一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对此,我举一例,便可说明。我们知道在北宋时期,有四大书法家,分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其中,蔡襄就写了一首名为《四贤一不肖》的诗,“南方之强君子居,卓然安首襟韵孤……吾知万世更万世,凛凛英风激懦夫。”在这里,我主要说一下什么是“四贤一不肖”。其实,说白了就是四个好人与一个坏人,四个好人就是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一个换人就是高若讷。北宋四大书法家的名气谁人不知,蔡襄的《四贤一不肖》一写出来,其影响力有多大呢?据说,当时有很多人争着抄写这首诗,不仅如此,连商人都加入其中,还将这首诗买去,一转手就能挣不少差价。更有意思的是,当时契丹国的使者出使到北宋,他们来到东京后,竟然悄悄的买了不知道有多少份,总之是特别多,给带回契丹国了。这下,高若讷不成为历史的罪人都难了。

为什么这首《四贤一不肖》影响力会如此巨大,除了蔡襄的名气,更重要的是像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这样的忠良之臣,竟然遭到如此的陷害,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引起了公愤。欧阳修被贬夷陵后,他的哥们尹洙曾这样问他,说你这样抨击高若讷会不会有点过了,现在会后吗?毕竟都是哥们,尹洙这样问也是情理之中。欧阳修坦然的说,我一点都不后悔,我就没把高若讷当朋友看,像他这样的小人,有什么值得我后悔的?

现在,我们若再次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此时此刻的心境下去读,就会很深刻的发现,欧阳修不是一个醉翁,他是一名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足以将对手击败得永无翻身之力。这样鲜明的正直个性,以及文笔犀利毒辣的风格,将他在北宋政坛上的光芒尽显其中。然而,这只是小试牛刀。不过,影响却是极为深远。因为,《与高司谏书》不仅仅是抨击高若讷一人,更为起作用的是,这封信成为继续推行朝政改革的导火索,为新政的继续施行埋下了伏笔。

这就是欧阳修,年仅30岁的他因替范仲淹鸣不平,一出手就名动官场。欧阳修年轻气盛、正直有能力、不畏权贵,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打虎英雄。于是,一个问题很自然的就出来了,被贬到夷陵后的欧阳修他又做了什么呢?他会“吃一亏,长一垫”有所收敛吗?他到底彻底的惹怒了谁,引得众多老虎纷纷向他围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围绕着守旧派进行的旗帜鲜明的斗争而展开。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林清传之红楼篇  御宅少年甜心喵  红楼之王氏有妇  中国新感觉文学-青春抛物线  花开从善坊  深度缠绵:娇妻太萌  三国之烽烟不弃  大神难躲:萌宠上上签  红楼之娘不嫁人  两小一直猜  毕业那天我们结婚  我的漂亮同桌  风雨浓,胭脂乱  零点学院  暗恋终结于爱情  红楼之媳妇的逆袭时代  告白与告别  红楼之黛玉的生活  殿下捡到小萌物  红楼之薛家凤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