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把儿童放到b端口,让儿童往里爬,寻找玩具。实验者观察儿童是否会知道向右拐弯寻找玩具。
实验结果发现,6-11个月儿童中,大多数在爬到交叉口的时候,依然按照之前的方向拐弯,即向左拐弯去寻找玩具。直到16个月大的婴儿,才会出现因为自身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拐弯的方向去寻找玩具的现象。
5.3实验结论:儿童有一定阶段是以自我中心对空间进行编码
从这个实验结果心理学家得出结论。
结论:在一定年龄阶段以前,儿童确实是以自我中心为表征进行空间位置编码的,他们一直记着物体在自己的左边,而不会随着自己空间位置的变化理解到左右方向的改变。
这个实验结论验证了皮亚杰的观点,证明皮亚杰关于儿童自我中心表征的说法是正确的。
在这个结果的基础上,后人对儿童的空间方位的辨别能力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通过总结他们的研究,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儿童的空间方位的辨别能力是从上下、前后、左右依次发展,即先认识上下,再认识前后,最后才会辨别左右。其中5-7岁时,儿童是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的,到了7岁左右才能分清楚别人的左右手,7岁以后才能逐渐的形成相对的左右方位。
5.4教育策略:不要过早着急孩子分不清左右,适当引导就行
儿童早期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感,至少在7岁以前他们对空间方位的编码是自我中心的,无论他们自己出在哪一个空间位置,他们对左右上下的区别都以自己为标准。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左手方向是对面的人的右手方向,他们没有相对的空间概念,他们对方位的知觉以自己为中心。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很着急自己的孩子明明已经知道了区分自己的左右手,但是却还是会弄混左右方向。所以总是以各种方式让孩子学会左右方向。其实这不用过早的着急,孩子的空间定位有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基本上要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孩子才能出现相对的左右方向。
作为家长只要顺其自然,平时在游戏和生活中教一下孩子区分方位就行,没有必要进行过分正式与严肃的训练,或者苛责孩子过于笨拙。当然,如果你的孩子非常聪明,在你的引导下能够更早的区分左右也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6.怎样寻找被隐藏的玩具
心理观察:矩形房子里的玩具
6.1孩子对物体空间空间位置的编码方式
儿童空间定位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儿童在生活中确定各个物体的空间位置。而从上一节的实验中我们知道,儿童空间定位的能力是从自我中心表征开始发展的,所以我们大可以猜测儿童关于物体空间位置的编码也会以自我中心为表征。即儿童记住空间中各种物体的位置是以自己为参考物,以自己为标准的,而他们找东西的时候,也一样会以自己为参考。
但是,我们从自己的经验中可以得出个体对空间位置的编码不是一直这样。很多时候人们会依照空间中的界标及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空间位置的编码。因此,人们产生了一种疑问,儿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使用空间中的界标或者空间物体的关系进行位置编码的?这种依据不同信息进行的的空间编码是否存在环境差异的影响?
在这样的疑问下,心理学家关于儿童对空间编码的研究依然在深入。20世纪末,Hermer与Spelke进行了一项相关的实验研究,实验最终证实了对儿童来说,以客体空间关系为信息依据的非自我中心表征相对于以界标、自我中心表征为依据的空间编码更加困难。
6.2心理实验:房间里的玩具
他们的实验是在一个矩形的房间里进行,房间的规格为1.9×1.2米,房间的没一个角落前都有一个红色的障碍物。Hermer与Spelke对于用于实验的房子还进行了两种处理,第一种是将房间的四面墙都弄成白色的;第二种是四面墙中有一面墙被改为蓝色,其余三面墙依然为白色。
实验进行时,实验者当着儿童的面把一个玩具藏在房间的一个角落里,即把玩具放在房间某一角落的红色障碍物后。然后实验者用布把儿童的眼睛蒙上,让他们转上10次。儿童停下来后,实验者揭开蒙在儿童眼睛上的布,让他们指出藏着玩具的角落。
实验者的猜想是,当房间的四面墙都是白色的时候,房间里没有明显的标志物作为判断方位的依据,也就是说没有界标的存在。而儿童被蒙上眼睛转上10次后,自我中心为表征的空间编码也被打乱,所以儿童只能依据房间墙面的长短关系来猜测玩具被藏在哪一个角落。
而当有一面墙是蓝色的时候,这一面蓝色的墙就是寻找玩具的有力界标,可以帮助被试寻在被隐藏的玩具。
结果发现,1岁的儿童在寻找玩具时并不会利用蓝色的墙面所提供的界标信息,他们只会利用矩形房间的几何信息进行寻找。无论在哪一种房间,,儿童们都是根据房间的几何形状来定向,在玩具所在的角落和在几何形状上与这个角落一样的对角位置去寻找被隐藏的玩具。
6.3实验结论:幼小的孩子不会使用界标和空间关系
从Hermer和Spelke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1岁的儿童在某些情况下并不会使用界标,而是利用自我中心表征进行空间编码。
这个实验结果在这一个研究领域很有影响力,很多的学者在Hermer和Spelke之后引用了他们的研究模式,继续对儿童的这种空间定向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的除了不一样的结论。
2001年,Learmonth通过同样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能将几何信息和界标信息整合在一起使用。
后来通过学者们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学者们发现影响儿童再利用哪一种表征进行空间编码的因素是房间的大小,在小房间里幼儿不能利用界标,但是他们能够在较大的房间里有效利用界标。
所以说儿童关于空间位置的编码能力跟他们所处的环境也有关系。而这种关系具体是什么,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不过可以确定的结论是:儿童小时候就已经能够利用界标和空间关系对物体的空间位置进行编码。
6.4教育策略:让孩子进行搜索任务
从上边两个实验中可以知道,儿童小时候就能够利用空间关系和界标信息对物体空间位置进行编码了,只不过儿童的这种能力的运用与发展与儿童所在在房间的大小与熟悉度相关。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儿童对空间编码所利用的编码信息。而让儿童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的搜索任务,可以对儿童的空间编码能力进行训练,让儿童熟练地利用空间关系与界标对物体的空间位置进行编码。
很少有家长会关注儿童空间位置编码能力的发展,而有意的对儿童的空间位置编码能力进行训练的家长就更少。事实上,对儿童这种空间知觉能力进行适当的训练,有利于儿童知觉的发展,也有利于儿童早日脱离具体形象的限制,进行抽象的编码,加强儿童的思考能力。
所以家长可以先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搜索任务对儿童的空间位置编码能力进行训练。当儿童熟悉后再尝试让儿童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搜索任务,加强儿童的空间位置编码能力。
7.孩子为什么喜欢穿父母的鞋
心理观察:汽车玩具实验
7.1他们总喜欢穿着父母的鞋子跑来跑去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穿着自己的鞋子跑来跑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们为什么不穿合适自己的鞋子,而非得穿着对他们的脚来说像船一样大的父母的鞋子,难道是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成为大人吗?还是因为他们认为别人的鞋子比较漂亮?
在家长们猜测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的时候,心理学家们也在猜测原因究竟是什么。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因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一种权威、高大的象征,是孩子的偶像,所以这种现象是孩子想成为父母那样的人的一种象征性行为。
但是,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有人提出了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儿童的世界里,存在着“尺度误差”。“尺度误差”的概念最先由心理学家朱迪·德罗切提出,指的是幼儿在分辨事物的大小时,不具备成人一样成熟的体系,他们不能够正确地分别事物尺寸的大小,在尺度估计方面存在着误差。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口腔正畸学 赖上霸道校草 丑小鸭的大牌男友 护理心理学 暖心24小时:步步为营 护花狂龙:绝世天才霸校园 儿科学 老年护理学 爱与恨的源泉之霹雳MIT同人文 且拾起一池落花:一位心理学家的感怀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贵族学院:腹黑少男少女 复仇冷公主,要定你 无限不现实 我的爱东方不败:爱上女魔头 终极护花高手 霸道兵王在都市 王牌修真者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 非常霸女